宁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为什么叫宁波)

宁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约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该古文化主要分布于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群岛。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朝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写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 根据《尚书》中《夏书·禹贡》记载的古九州,宁波属于扬州。

春秋时,宁波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根据史料和目前的考古发现,宁波地域最早的城市—句章城就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据北魏《十三州志》记载,公元前473年,勾践在打败吴国后,在当时地广人稀的越国边陲之地句余筑城,聚民而居,并改“句余”为“句章”,意为“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孙”。2009年6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确定了句章故城的实际位置,在江北慈城王家坝村附近,南临姚江、西倚大湾山、东至焦家山西侧、北邻王家坝村南面的广大区域内。这座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前后历周、秦、汉、晋诸代,一度繁华800余年,直至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越浃口,包围句章,将古城残毁。


宁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为什么叫宁波)(1)

句章故城位置示意图

公元401年,刘裕将句章县城搬迁到小溪(今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构筑句章新城,古城逐渐衰败。

公园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宁波大部属会稽郡,置鄞、鄮、句章3县(一说鄞、鄮、句章、余姚4县)。鄮县的区域包括今宁波鄞州区东部、北仑区及舟山群岛,县治设在宝幢附近的鄮山同谷,即今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同岙村,旧称鄮廓。据考古发现,鄞县县治为现在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村城山南侧,直至隋代。西汉初,整个会稽郡曾先后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领地,七国之乱后复置,又名吴郡。此后至南朝末年,会稽郡所辖范围多次变化,不过宁波大部分地区一直在会稽郡所辖地域内。西晋太康元年 (公元280年),划鄞县、临海县部分地置宁海县,县治在白峤,属临海郡,此为宁海建县之始。

宁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为什么叫宁波)(2)

秦代行政区划

《史记·东越列传》记载,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1年),“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浮海从东方往(击东越)。”意思是说,汉武帝派遣将军从句章出发,渡海到台州一带打仗。这是从句章出海的最早记录,也是现在学者认为句章港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具体文献记载。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灭陈,废会稽郡,改东扬州为吴州,设吴州总管府。废鄞县、鄮县、余姚县,合并鄞、鄮、余姚、句章之地总称为句章县,这个句章县区域极大,相当于如今宁波、舟山两大市,县治为小溪(今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句章县被拆分,以原鄮县地、鄞县地、句章地设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以原余姚县地设姚州,隶属于越州(会稽郡改称)。这是宁波历史上建州之始,而句章县的名称,此后不再出现。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鄞州,恢复鄮县名称,县治设在小溪。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划台州宁海县和越州鄮县部分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县治彭姥村(今象山县丹城镇),此是象山建县之始。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明州州治与鄮县县治同在小溪。慈溪县治在慈湖之南(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奉化县治在大桥西(今奉化市大桥镇),慈溪、奉化建县始此。翁山县治初在义页河,后移治鳌山麓(今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这是舟山群岛第一次建立县级政区。

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台象山县划归明州管辖。大历六年(公元771年),翁山、鄮县两县为台州袁晃起义军占领,于是废翁山县入鄮县,鄮县县治由小溪迁至三江口。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划鄮县东境甬江口地置望海镇(今宁波市镇海区城关镇),两年后直属浙江东道。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明州刺史韩察以州治小溪地形卑隘为由,迁州治于三江口,鄮县县治回迁小溪,并筑内城,又称子城,大致范围南起鼓楼,北至今公园路,东起现军分区内,西至呼童街。乾宁五年(公元898年),明州刺史黄晟又建外城,即罗城,罗城城墙的东、南、北三个方向依奉化江和姚江而建,在西面又挖掘了一条护城河,就是现在的北斗河。宁波老城,就此基本定型。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更望海镇为静海镇。所以在唐代,宁波市、市域各县市基本建制,老城基本成型。


宁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为什么叫宁波)(3)

罗城图

唐贞观十年 (636年),明州凿成日月两湖,其中的月湖成为日后宁波的文化重地。武周天册万岁、万岁登封年间 (695-696年)首建天封塔,该塔日后成为宁波旧城的标志。823年(长庆三年),于奉化江筑东津浮桥,因竣工时天现彩虹,定名灵见桥,又名灵桥,这是宁波最早的跨江浮桥,民间称为老江桥。833年(太和七年)筑它山堰,从此,明州城解决了内河水盐化的问题,而它山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吴越国在明州设置望海军,治所在鄞县,为避后梁太祖朱晃曾祖朱茂琳讳,改鄮县为鄞县,沿用古鄞县旧名,沿袭至今,鄮县县名从此弃置。县治从小溪镇迁到三江口,县治和州治,自此就在一个地方了。复设翁山县,静海镇扩至望海县,次年改称定海县(即原镇海县),县治仍在静海镇(即今宁波市镇海区城关镇)。此时,明州辖鄞、慈溪、奉化、象山、翁山、定海六县,此基本格局延续至新中国成立。

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以故翁山县地并划鄞县、象山滨海部分,置昌国县,县治在原翁山县治(即今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宋宁宗赵扩赐明州年号庆元,升为庆元府,辖鄞、奉化、慈溪、定海、象山、昌国六县。随着大批北方名门望族南下,以及靠近首都的优势和长期的贸易传统,本土学派四明学派开始产生,月湖成为当时宁波的学术中心。

元十三年(1276年)设宣慰司,十四年(1277)升庆元路,领鄞县、象山、慈溪、定海四县和奉化、昌国二州。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2月,方国珍起义军归降朱元璋,庆元路重新更名明州府。

明洪武14年(1381年)3月20日,为避国号讳,明州因辖有定海县,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更名为宁波。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宁波有家餐厅即叫“老宁波1381”,即选了“宁波”这一名词始用的年份,作为品牌名的一部分。

至此,从有记载以来到“宁波”名称确立的这段历史,我已经为大家讲述完了。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关注我,接下来,我将讲述1381年之后,到现在的这段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