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自己有问题(孩子说没有问题)

昨天女儿的班级召开了家长会,会上老师介绍了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醒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孩子,在做好家庭作业之余,还要帮助孩子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以便完善孩子的知识体系。

老师告诉我们:“家长可以让孩子练习提问,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然后再从所学的知识中寻找答案,这样不但能够巩固学习成果,还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

听到这里,一位孩子的妈妈马上苦恼地说:“我也试过这种方法,可是每次让孩子提问,他都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我问他有什么地方觉得不明白,他倒是痛快地告诉我‘全都会了’,可一到考试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位妈妈的发言激发了家长们讨论的兴趣,大家纷纷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知识时比较死板,教什么就学什么,自己却不会积极思考,更加无法提出问题

孩子说自己有问题(孩子说没有问题)(1)

家长们提出的现象在孩子身上是具有共性的,很多孩子在成长期间,都存在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

第一,提问能力的“活跃期”。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是那么活跃,大脑总在不停地高速运转,生活中各种奇特的现象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会让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

相信每个家长都曾经遇到过被好奇的孩子用层出不穷的问题追问到头晕脑胀的情况。这些问题也让孩子获得了一点一点的零散知识,并逐渐建立起了最初的知识体系。

孩子说自己有问题(孩子说没有问题)(2)

第二,提问能力的“冷却期”。

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丰富,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但他们的问题却变得越来越少了。

就像这位妈妈所说的那样,孩子的提问能力日渐下降,有时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提问,该问些什么。

孩子没有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问正是搭建知识体系的起点。问题能够激活思维,还能够弥补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相反,如果没有了积极的提问,知识体系也就失去了很多完善和巩固的机会。

孩子说自己有问题(孩子说没有问题)(3)

没有提问,恰恰意味着知识体系的问题“很严重”

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只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拯救世界,我会先花55分钟去发现问题,然后再用余下的5分钟解决问题。”

在爱因斯坦看来,没有什么比问题本身更为重要的了。因为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促使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断深入,才能让思考的层次不断提升,才能让知识的境界飞跃发展。

那么,当孩子频繁说自己“没有问题”的时候,又会意味着什么呢?

  1. 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有的孩子学到了知识,掌握了个大概,就满意地说“我会了,没有问题了”,可要是题目多一些变化,或是提升一些难度,孩子马上就会觉得困难重重,这就是还没有透彻掌握知识的结果。
  2. 孩子对提问缺乏信心。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容易害羞,即使心中有问题,也不敢主动提出来,生怕会遭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所以他们宁可噤口不言,也不会轻易提问,而这无疑会给他们的知识体系留下不少“盲点”
  3. 孩子有一些失败的提问经历。孩子不愿提问还有可能和家长过去的应对方式有关:有的家长在回答问题时不耐烦、不认真,对孩子随便敷衍,有时甚至直接指责孩子“胡思乱想”、“太烦人”,这些做法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使孩子对提问这件事心生抵触。
  4. 孩子已经出现了思维惰性。提问能够启动孩子的思维,若长时间不提问、不思考,孩子的思维难免会越来越僵化,会出现思维惰性——遇事抓不到要害,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由此难免会导致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落后于同龄人。
  5. 孩子开始习惯于盲从权威。没有问题的孩子更容易变得轻信、盲从,书本上教什么就自然而然地全盘接受,哪怕答案出现了印刷错误,孩子也不会去怀疑。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失去了质疑和求证的能力

孩子说自己有问题(孩子说没有问题)(4)

正是因为“没有问题”会带来十分严重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努力重视孩子的提问,并要帮助孩子培养主动提问的精神,让孩子的思维和知识体系能够自由延伸

提问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永动机”

提问是创意之源,它能够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使孩子不会满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也不会满足于固有的思维,而是会主动找寻那些未被关注的知识漏洞,寻求独辟蹊径的解题方法,由此便可获得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断提升:

  1. 提问能够提升孩子的求知力。当孩子养成了持续提问的好习惯后,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新知识,获取新信息。
  2. 提问还能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借助一个又一个问题,孩子能够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可以把学习不断推向纵深,从被动接受灌输知识变为主动修正和补充知识体系
  3. 提问能够提升孩子的质疑力。提问会让孩子变得有主见,能够就心中的疑问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有了这种质疑的精神,孩子才能收获更多真理,才能不断冲破思维的藩篱,获得更多、更新颖的发现。
  4. 提问能够提升孩子的创造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当孩子喜欢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都说明他们创造的欲望已经被充分激活,我们要对孩子进行鼓励,让他们不断收集信息,去验证自己的假想,从而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孩子说自己有问题(孩子说没有问题)(5)

简单高效的“5W1H 提问方法”

介绍了这么多提问的好处,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帮助孩子用提问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呢?

这里介绍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5W1H 提问方法”,它包括六大提问要素,其中每个要素都是一个最简单的英文单词,孩子记忆起来非常方便,使用时也能够做到轻松自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5W1H 提问方法”吧。

  1. What (什么):这个要素是针对“内容”的提问。比如孩子在拿到一道题目时,可以这样提问:“这道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孩子的思维就能够快速集中,并能够很快地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定位”到要考察的部分,从而能够避免天马行空、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因而能够大大提升解题的效率。
  2. Why (为什么):这个要素是针对“原因”的提问。同样以解题为例,孩子可以这样提问:“我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解题?”“为什么我的方法和标准答案不一样?”对于这种“为什么”的问题,家长最应当给予关注,不妨鼓励孩子连续不停地追问下去,每次做题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孩子的思维就能逐渐触及到知识体系中更深的层次,有助于破解更多的难题。
  3. When (何时):这个要素是针对“时间和程序”进行的提问。反映在解题上,就可以表现为这样的问题:“这个步骤能不能放到那个步骤之后去完成呢?”探讨这类问题可以理顺孩子的解题思维,帮助孩子一步步找到正确的解题步骤。
  4. Where (何地):这个要素是针对“地点、位置”等进行的提问。比如“我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纰漏可能出现在哪里?”从这类问题入手,孩子就能够养成自己查缺补漏的好习惯,会将注意力聚焦于自己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也能够减少盲目思考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5. Who (谁):这个要素主要是针对“对象”来提问,比如“这道题目涉及到哪些对象(概念)?其中最主要的对象是什么?”像这样多问几个问题,能够帮助孩子更快、更准确地梳理题目,也会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明朗。
  6. How (怎么样):这个要素需要孩子不满足于眼前的问题,而是要启动灵活的思维,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比如“换一种更加高效的解题思路,怎么样?”“简化一些解题步骤,怎么样?”在进行这样步步深入的思考后,孩子就能够想出更多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会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得以“活化”

孩子说自己有问题(孩子说没有问题)(6)

方法小结

这种“5W1H 提问方法”是一种全方位思考并提出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可以用来反复循环提问的方法。

在具体引导孩子进行思考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到,六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对着这六个方面一层一层地探索,才能真正锻炼孩子的提问能力,完善孩子的知识结构。

为此,我们可以指导孩子将这六个要素在纸上分别列出来,然后就可以将它们作为思维的起点,尝试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再给出相应的答案,然后再试图用答案引发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为了鼓励孩子提问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提问比赛,看谁提出的问题更精彩、更切中要害。

同时如果孩子向我们提问,我们也应当表现出足够的耐心,避免让孩子的积极性受挫。

总之,我们要支持孩子将提问学习的好习惯坚持下去,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形成稳定的学习能力,并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孩子说自己有问题(孩子说没有问题)(7)

我是【亲子育儿堂】,一个40岁的宝爸,有一个8岁的女儿,非常荣幸和您一起分享我的育儿经验。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转发、点赞支持我吧,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