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

文/柳建球

以前写过《沿江大道北段的昔日景象:木码头、挖港子、晴佳巷……》,现在要写沿江大道中段,也就是从五一路到湘春路的这一段沿江大道。

沿江大道顾名思义是沿着长沙古城西的湘江边修的一条大马路,现已改名为湘江中路,而且向南向北延伸许多。老沿江大道只是长沙老城里的一条重要的、用于运输的马路,新湘江中路却是长沙新城的标志大路之一。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1)

沿江大道中段五一路湘江大桥段。柳建球摄

五一路轮渡码头、长沙交通医院

作为沿江大道中段起点的五一路是原长沙大西门正街等老街修成的。江边有老大西门码头,后修成了长沙最繁忙的五一路轮渡码头。轮渡码头对面是长沙港务局大楼。现在修了湘江大桥后,轮渡码头便消失了。

游振鑫 摄影

改革开放后,沿江大道中道靠南的这一段边上,由商贩们自发创建了一个长沙最火的下河街小商品市场

长沙港务局北边是长沙交通医院。沿江大道是水运、货运最繁忙的马路,却没有一家医院,属交通局的交通职工医院在这里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1999年,沿江大道要扩宽,长沙港务局和交通医院等沿江大道东边的所有房子都要拆迁,所以交通医院便搬到八一桥边的清水塘那里了。而港务局早就搬到沿江大道靠近中山路汽车轮渡附近了。对面正好是长沙市水产公司,也就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对面是原交通医院所在位置,湘江大桥匝道边,现已不存,港务局当然全拆了。柳建球摄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2)

长沙第一家水果集贸市场

过了交通医院,不远便是一条小巷子,这条无名小巷子不长,是和沿江大道平行的、相隔不远的碧湾街的、对沿江大道的出口。碧湾街上有三个比较有名的单位:一个是海员俱乐部,也就是后来的海员电影院。二个是食杂果品公司的水果仓库

改革开放后,受下河街小商品市场和五一路桥头市场的影响,这里办了一个水果自由市场,生意火得很,因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大大提高,对水果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以前我家里一个月也吃不上一次苹果香蕉,现在几乎天天都能吃上一点。

这也是长沙第一家水果集贸市场,长沙市的大小水果贩子都将生意做到了这里。除了将那一段碧湾街挤得满满的,还通过这条小巷延伸到马路上,一度将摊担摆到沿江大道东边一线。到了夏天,满街丢的是腐烂的水果,臭得行人不得不绕路走。

因为碧湾街不宽,运水果的大小车辆都只能停在沿江大道的两边,把一条宽敞的沿江大道挤得只剩下勉强过汽车的程度,影响了交通,便只好搬迁到北门外的毛家桥废弃的煤栈坪里。

第三个是盐业公司仓库。盐业仓库在这里有一条小巷子里,小巷子叫盐运坡,大概是古代这里曾是海盐运到长沙的必经之地。我在蔬菜公司当搬运工时,我们酱园用的盐都是在盐运坡这个仓库里拖回去的,还都是粗籽盐。这些粗籽盐都是从浙江和福建运来的,一大麻袋有180斤。麻袋都有一个大字:浙或闽。

现在盐运坡早已消失。随着近些年大连万达广场在长沙大兴土木,这一段沿江大道东边的小街巷都消失了。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3)

万达广场这一段,对面是原来通原碧湾街水果仓库的小巷。柳建球摄

长沙市肉食水产分公司

过了水果市场,不远便是我曾经所在的长沙市肉食水产分公司。自公私合营以来,把长沙全市的大小肉铺全部合营起来,成立了一个专业公司,取名长沙市肉食水产公司。文化大革命中,曾经和市蔬菜公司、食杂果品公司合到一起,联合成立了长沙市食品公司。到文革后期,又重新拆分成三个公司。

我所在的这个沿江大道边的水产公司,原来叫长沙市肉食水产公司水产批发部。肉食公司有两个批发部,另一个是肉食批发部,我爱人曾经在那里工作,地点是西长街。上世纪九十年代,市肉食水产公司下属单位机构变动,撤销肉食批发部,改为公司业务科,原址改建为荣昌旅社和经营部,我爱人也调公司总务科。

而水产批发部则改建为水产分公司,实行业务自主,单独核算,自负盈亏。

记得我还在蔬菜公司工作时,老水产批发部是沿江大道一个破旧的大平房仓库,上世纪八十年代改建为五层楼的新大楼,这栋大楼是当时整个沿江大道上除了港务局大楼外的最高建筑。新大楼开张时,在五楼礼堂举行庆祝晚会,我还随我爱人去参加了晚会。

后来,改革开放后,水产公司因为失去了国家财政补贴,除了每年三大节日(五一和端午,中秋和国庆、元旦和春节)供应有点补贴外,要养活100多职工,可不容易。于是便把大楼的四楼和五楼改建为旅社,取名水产招待所,把一部分多余职工分去当服务员,以解决人浮于事的困境。我后来还当了一段时间的招待所长。

2000年,长沙要拓宽沿江大道,靠河那边不能拓宽,当然只能拓宽不临河的这边,于是,所有建筑全部拆除。我们这栋只有不到20年房龄的、有五层几千平米的新水产大楼便被拆除了。当时赔偿了四百万元,这点钱除了安置一百多个职工,每人二三万元外,所剩无几。

而那些靠临河边住,把自家临街房改成门面的人家,如果办了工商证,可算商铺赔偿,没有证的便只能按居民住房赔,那可没有多少钱,好多钉子户还抗争了许久,可还是搬了家。最倒霉的是老五一路和黄兴路步行街的拆迁户,不知他们是怎么赔的,反正没赔多少钱。

沿江大道中段原长沙市水产公司便在这一带。柳建球摄

湘粤酒家、中山路汽车轮渡码头

再说大西门轮渡码头因修湘江大桥被撤除,沿湘江河堤修了湘江风光带。大桥北面修了长沙第五水厂水源的抽水泵房,倒是修得花园一样。

位于大桥北的长沙五水厂取水口在这里。柳建球摄

港务局大楼和坡子街口的轮船客运码头被拆后,便都搬到五水厂北边,建了新客运站和机关。可是,随着公路交通和铁路运输的繁忙,慢节奏的水运渐渐显得落后于时代,生意大幅下滑,很少有人愿意坐慢吞吞的轮船了。

于是,这个新轮船客运站便分出一部分房屋,来办了一个酒家,取名为时髦的湘粤酒家(借广东开放第一线的名气)。而且在酒家还办了一个喝茶听歌的歌厅。一时之间生意还蛮不错,这都是新生事物,我就在对面水产公司工作,也曾凑热闹去湘粤酒家的歌厅尝过新。工作之余,喝茶听歌,倒也悠闲。

虽然这个新客运码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修的,可还是被拆除了。柳建球摄

湘粤酒家过去,便是原来的福星门码头,也就是中山路汽车轮渡码头。在没有湘江大桥的日子里,长沙的汽车要过河必须走这里。汽车轮渡船有好多条,因为长沙汽车多,如果只有两条船对开,一天也运不了多少。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4)

五一路轮渡码头、海员俱乐部、中山路汽车渡河码头(60年代地图)

汽车轮渡码头是一条长长的下坡道,斜着直入江里。这样方便涨水和退水时汽车上船。轮渡船很大,可以同时运载六部大小汽车。船上铺着厚厚的钢板,汽车上船后,用三角木固定住车轮。运到水陆洲上,汽车上岸再转小河的轮渡船。

后来,因小河不宽,退水时便用木船连接成浮桥,铺上木板,让汽车开过,便不再用轮渡船。再后来,便在小河修了一道水泥小桥,从此小河的渡船便退出战场。

1967年夏,我和弟弟在中山路河边打鱼,不知道汽车轮渡是不准其他人上去坐的,突然异想天开地带着打鱼的扳缯,乘无人注意,上了汽车渡船,想到水陆洲去试试有不有鱼打。

我们两个外行,哪知水陆洲水边是沙滩河底,根本不适合鱼儿生活,哪里打得到一条鱼。等我们想再坐汽车轮渡回东岸,却被船上工人阻挡,不准我们再上船。我们只好拆开扳缯,走五一路轮渡过河回家。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5)

沿江大道中山路口福星门外的原汽车轮渡码头变成湘江风光带的副属建筑。柳建球摄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6)

长沙市搬运公司、粮食三仓库

沿江大道到了中山路口,南面有长沙市搬运公司,北面有长沙粮食三仓库。当时长沙有两个搬运公司,即市搬运公司和二搬运公司。还四个集体性质的搬运站,即东、西、南、北搬运站。长沙市绝大部分搬运工人都是这六家单位的。

沿江大道上跑的板车大军,除了一些企业的搬运工,像我这样酱园搬运工外,都是这六家的工人。所以,这六家公司和搬运站,每到夏天,便在坡子街口,中山路口,潮宗街口和通泰街口设立了茶水站,以方便搬运工人喝茶解渴。我们这些游击队搬运工,如果想喝他们供应的茶水,他们也不拒绝。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7)

车如流水的沿江大道中山路口。柳建球摄

粮食三仓库在解放前是一个私人老板的,里面还有一个打米厂,后改为一大米厂。当时这个仓库和米厂就叫稷农联生。这个私营老板是长沙最大的粮食商人,他家除了这个仓库,还在太平街有两个门面,在潮宗街有仓库和门面,在通泰街有仓库和门面。我在写《记忆中的通泰街老商铺》时讲过,通泰街的那个叫稷农的仓库,就是他家的。

长沙解放前夕,那老板带着细软去了香港,在长沙的不动产是带不走的,便分给了他两个徒弟,大徒弟分得了太平街和潮宗街的门面和仓库,二徒弟分得通泰街的门面仓库及粮食三仓库和大米厂。得了稷农联生的二徒弟在公私合营后,成了粮食三仓库一大米厂的副厂长。文革中被派去拖板车送面条到各粮店。他是我一个朋友的父亲,他家在通泰街三义里买了一栋小公馆做住房。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8)

沿江大道中山路口这是原来面积不小的粮食三仓库,也变成了万达大楼的地盘。柳建球摄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9)

潮宗门码头群、长沙最大的米市

粮食三仓库过去便是潮宗街和马路对面的码头群,这是长沙沿江大道上除大西门码头和小西门码头外,最热闹的码头和正街。

潮宗门码头也叫做草潮门码头。潮宗街对面的码头有粮食码头、金华殿杂货码头、及各种专业码头。每天,这里的搬运工人最多 ,河边码头上的码头工人也最多。潮宗街粮食码头在旧社会是长沙最大的米市,也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而潮宗街上铺面和仓库众多,是城北最繁华的街道。

到了八九十年代,又有人想恢复长沙米市,想借一下曾经四大米市的名头,可他们哪知道,过去长沙潮宗街的的四大米市能享誉全国。现在想复制却不容易了。

过去是以水运为主,长沙是省级转运中心,洞庭湖是全国粮仓之一,号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区那里的谷米大多得从长沙转运至全国,所以在潮宗街粮运码头和附近街上开办米市,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在火车汽车能快速运达全国,而且洞庭湖的谷米不一定要通过长沙转运了,再想开办米市,哪里能重现四大米市的光荣?所以,米市开办没多久,便风平浪静了。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10)

沿江大道潮宗街口,已拆了一截,露出了原在街里的老福庆街(右)。柳建球摄

长沙最大的粪码头

过了潮宗街,便是沙最著名的粪码头。当时,你只要走到附近,便会闻到一股浓浓的臭味,任何人都会知道,这里是长沙最大的粪码头。西湖桥那边还有一个小些的粪码头。

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末,在粪码头的沿江大道边,便会有许多各种运粪的汽车、拖拉机排成长队等候在这里。这些车子是来运最好的农家肥料到农村去,这些农家肥还要按计划分配,不是你想要就能来拖的。

除了汽车拖肥料,在我们不大看得到的河里,还有不少大小船只也在等装肥料。要知道,那个时候化学肥料比较贵,好多是从日本购进的。用农家肥既便宜又比化肥好,而且不伤土地。当时日本化肥是用尼纶袋子装的,有的农民用完化肥,看到尼纶袋子结实,便洗干净做衣裤穿。

马路的东边,是长沙打粪工人倒粪的地下粪池。那时长沙公私厕所都靠这些打粪工人去淘粪。如果有几天没有工人去淘粪,那公厕所和私厕所便会满得溢出来。那环卫局的电话就会被打爆。

打粪工人的工作虽然脏,可社会地位并不低,记得北京的掏粪工人时传祥,还被刘少奇接见过,并和时传祥握手。

住在粪码头附近的居民,久住其中,不闻其臭了,他们有人会自吹道:你想臭我?老子住在粪码头,从不怕臭,你还臭得翻我?

沿江大道原粪码头位置,现在已变成美丽的湘江风光带的一部分了。柳建球摄

长沙微型电机厂、水运公司

过了粪码头,现在的营盘路口原来是没有的,这里上世纪九十年代修通营盘路时才有的。从潮宗街口到通泰街口这一段路,只有一些居民房和两个有名的单位。

这两个便是长沙微型电机厂和长沙水运公司。所谓微型电机,当然是特别小的电动机。我们现在能看到和用到的各种小型家用电器里,都是要靠微型电机带动的,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却是并不算太小的电机,只是比真正的电动机小,所以叫做微型电机。这个厂便是生产这些微型电动机的。后来当然被市场所淘汰。

再说水运公司,这是前长沙木帆船社发展过来的,长沙的大小机帆船,木船运输都是归这里管的。我一个熟人在这里当过公司经理。

原位于沿江大道通泰街口南边的微型电机厂和水运公司就在这一带。柳建球摄

陶瓷码头、通泰门码头

水运公司对面也有个小码头,是专门运陶瓷的码头,离著名的通泰门码头不远。通泰门码头和陶瓷码头都是停靠的都是水运公司的大小机帆船和风帆船,这里的船往岸上搭一块跳板,便能装卸货物。

过了水运公司,便是长沙有名的通泰门码头了,通泰门码头也叫通货门码头。码头正对面是长沙有名的通泰街,长沙所有大码头对面连着一条正街,通泰街便是通泰门码头的正街。

沿江大道通泰街口。这里不大,是沿江大道所剩不多的老街口。柳建球摄

在长沙湘江东岸,从南到北,只有通泰门码头是机帆船和木帆船的主要卸货码头。通泰门码头比较宽大,从马路上到水边都是一片坡地,水运公司的许多木船、机帆船便停在坡边,架上一块长长的木跳板,就是装卸工人走的通道。不是有经验的老码头工人,背上沉重的货物,走上这不到30公分宽,又长又闪动的跳板,着实让人心惊胆战,稍不小心,便会掉下水。

我上世纪70年代在酱园当搬运工时,曾在通泰门码头卸过四川运来的榨菜。当时,全国只有四川产榨菜,四川榨菜又脆又香,特别起口味。可是因为产量有限,要通过省级调拨,分配到市食杂果品公司,再分配到各酱园。

每年夏天,长江涨水,四川来的榨菜便用大船运到岳阳城陵矶,转湘江河的船运到长沙。有时是在灵官渡码头用机械吊上岸,有时是在通泰门码头人力起坡。

*陈先枢供图

我便有两年在通泰门码头接过装卸工运下船的榨菜坛子,自己一手提一个走上坡,放到我的板车上,运回酱园。要知道,那四川榨菜一坛有一百二十多斤重,我提两坛上坡,虽然只有二三十米的运距,但多提几趟,还是手腕疼。那时年轻不懂事,等到人老了,才知道我的手已伤了筋骨,一到变天就疼。

当然,改革开放后,浙江也产榨菜了,不过,浙江榨菜是盐脱水,不比四川榨菜是风脱水的好吃,这是专业知识,这里我不展开说了。但浙江榨菜占了有铁路运输的便利,生产成本便宜,所以也在长沙抢了四川榨菜一部分生意。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11)

原来的通泰码头的位置,现在是木码头沿江风光带风帆广场的一部分。柳建球摄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12)

保城堤、茅棚街、木码头

过了通泰门,这里有几栋上世纪80年代末修的六层居民楼,这是因为修湘江大道时,拆除了河边的房屋和屋后的一条小巷子保城堤,建了几栋居民楼是安置拆迁户的。这些房屋的下面临马路的门面,便让那些开饭店的租用了。当然也是房主心甘情愿的出租的,因为有钱还不赚?

从新营盘路口到通泰门往北这一截,居民众多,又有风光带,特别吸引游人。于是被一些有心人看中,在这里开了一些私家饭店,最有名的是秦皇食府、七彩江南等三家饭店。后来又在新营盘路口开设了毛家饭店和徐记海鲜饭店,一到中午和晚上,这里生意兴隆,人流如织,马路边停满了小汽车。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13)

这一带原有的三家饭店,现在因为客观原因,只剩七彩江南还在坚持,其他二家早已搬家了。但位于营盘路口的毛家饭店和徐记海鲜饭店还在营业,生意还不错。柳建球摄

因为沿江大道的拓宽,拆了马路后面的小巷子保城堤,马路门面后面便是茅棚街。沿江大道马路后面的许多小巷子的街名都特别有味,除了南头的河街如上河街下河街等,北头便有碧湾街、草墙湾、保城堤、茅棚街、木码头巷、挖港子、芭茅洲等地名,无不是和湘江河和贫民相关。

在解放前,这一带湘江河边住的都是贫苦人群,靠河吃河的不在少数。不过,现在你到沿江大道这一段来看,原来的这些小巷都变成了高楼大厦,原来的乱七八糟的码头,也变成了漂亮的沿江风光带。一到夏天,这里风光带乘凉和散步的人却是不少。

到了沿江大道中段的终点木码头,我这篇文章便算是写完了。原来的沿江大道中段是长沙码头最多的一段,也是搬运工、板车大军最多的一段。更是贫民旧居最多的的一段。但是,你再来这一段,便会赞叹:沿江大道变了,变得整齐漂亮了。

长沙最牛的交通工具(记忆中的沿江大道中段)(14)

沿江大道木码头向南拍,美丽的沿江风光带。柳建球摄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编辑 | 明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