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

成语“唇亡齿寒”和“退避三舍”均出自春秋时期,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是晋献公和他的儿子晋文公。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1)

“唇亡齿寒”说的是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看出其中有阴谋,以唇齿相依的道理劝谏虞侯拒绝借道,被虞侯驳回。结果晋国灭掉了虢国,回兵的路上又把虞国也消灭了。而“退避三舍”说的是晋文公率军与楚国城濮大战,因当年流亡楚国时曾经受到照顾,所以开战即全军撤退,看似还了人情,同时也诱敌深入,一石二鸟之下把楚军杀得大败。晋文公从而一举奠定胜利,并借机上位,凭借实力借势周襄王的信任,在践土这个地方召集诸侯国歃血会盟,继齐桓公之后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二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2)

《千字文》中第73句:“假途灭虢,践土会盟”,说的就是这两则典故。而且承接了前一句“晋楚更霸”的内容。短短几个字,既顺延了历史的发展,又要提及其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还不能和其他的字重复。不得不感叹《千字文》这部奇书的难能可贵,可谓是字字凝练。读起来琅琅上口,同时展开华丽的历史画卷。

更有意思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对邓石如小篆《千字文》这篇书法作品的学习,以篆为媒解读汉字的文化含义,同时临摹书写体会篆书的唯美线条。所以下面我们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每个字单独拿出来品一品。

【假】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3)

《说文》的解释为:假,非眞也。从人,叚聲。“叚”是“假”的本字。金文字形由石崖和上下两只“手”组成,本义为借助他人之力攀上悬崖。当“叚”成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在字形左边加“人”以表原义。后来“假”也被用来表示与“真”相反的含义。

【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4)

《说文》中没有途的解释,《玉篇》的解释为:途,路也。甲骨文字形由“余”(简易的茅屋)和“止”(停、歇)组成,本义为旅客在途中进入旅店歇息。通“涂”,表示水路旅程。篆文多用“涂”加“土”的组合:塗,强调艰辛泥泞的路程。邓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用的就是这个写法。现在“途”的偏旁“辶”,原本写作“辵”,是走走停停的意思。在《说文》中是有这个部首的。

【灭】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5)

《说文》的解释为:滅,盡也。从水,烕聲。金文字形由“戌”(战乱)与“火”(火灾)组成,本义指战乱和火灾是毁灭性的灾难。篆文添加“水”,增加了水灾的危害。简化汉字只保留了火和上面那一横,强调“熄火”的含义。

【虢】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6)

《说文》的解释为:虢,虎所攫畫明文也。从虎寽聲。金文字形由“寽”(抓持)和“虎”组成,本义是老虎爪印的痕迹,引申有猛烈的含义。“虢”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名。

【践】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7)

《说文》的解释为:踐,履也。从足戔聲。篆文字形由“足”(征伐)和“戔”(戈戟相叠)组成,本义表武力征伐,相互残杀,引申有实践、践行等含义。

【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8)

《说文》的解释为:土,地之吐生物者也。甲骨文字形为地面上有一符号表示土墩,金文将代表土块的符号变成实心的菱形,小篆字形又将其变为“十”,写作“土”。本义为土壤。

【会】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9)

《说文》的解释为:合也。金文字形上下由“合”和中间表食物的符号组成,本义是用带盖子的容器中把主食和菜肴混合在一起进行蒸煮。引申有聚合等义。篆文字形把“合”的“口”写成“曰”,中间表食物的部分调整较大,字形变为“會”。简化字的“会”,字形参照了草书的写法。

【盟】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10)

《说文》的解释为:盟,殺牲歃血,朱盤玉敦,以立牛耳。从囧,从血。甲骨文字形由“囧”(明的略写,公开)和“血”组成,本义是共同饮下融合了彼此鲜血的酒水,立下结交誓言,如结盟,同盟。金文字形用“朙”代替“囧”。篆文用“皿”(盛器)替代“血”。邓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用的是“囧、血”的组合,让这个“盟”字的形态,显得有点“呆萌”,写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11)

桃园结义,史上最有名的歃血为盟

这八个字里,有的字形态和含义基本没什么变化,比如“土”,有的字如今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形态和含义,比如“会”,也有的字因为常用,所以被简化了很多,比如“灭”,也有的字不常用,还保留了原有的大部分形态,比如“虢”。从汉字的演变中,见证历史的兴替,见证文化的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人物事件(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12)

“灭”字的手绘插图

这里是习之堂,我们用【说文习篆《千字文》】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读好书,写好字,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这段趣味十足的文化之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