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先生和赛先生什么历史事件 我们把赛先生请进家来

五四运动时,我们的前辈们说,要把“德先生”“赛先生”请到中国来,因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的一切黑暗”。赛先生就是science,科学。既然是要请,就说明,赛先生本来不是“我们家的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思维体系中,没有这位先生的位置。五四运动是1919年,今年正好是一百周年。一百年看起来很长,其实很短,我们用了几千年建起了这个家(中国人的思维传统、文化传统),然后在最近的100年里,把一个本来不是自家人的先生,请到家里来,要让他成为自己人,这谈何容易?

他在这个家里什么位置,什么角色,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吃什么饭,交什么朋友,这都不是一时半会理得明白的事,恐怕需要几百年来反复折腾磨合,甚至,这位赛先生,包括另外几位一起来的,德先生,费小姐,还会经常被我们赶出家去,被我们登报宣布断绝关系,然后又再请回来。

所以,今天电子科技大学出现这样的处分文件,大概也是历史的必然吧。

德先生和赛先生什么历史事件 我们把赛先生请进家来(1)

《论语》里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建议电子科技大学快把这个处分文件改回来。不丢人。

赛先生的基因,是知识理性。他们假定,有一个确定性的知识,所有的学者,各自奋力去追求它、论证它。因为它有确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标准,所以,在态度上,学者之间鼓励质疑,鼓励相互批判;在方法上,讲究推理、论证、证明、演绎,只有成为了一个符合逻辑的系统,并且是确定、无可置辩的系统,才成为科学。

我们家呢?先秦诸子之后,汉武定于一尊,渐渐的万马齐喑,思想原创力不断衰减。我们偏向于解释经典,经典的高处,是经验,是权威,谁的名气大,谁的官位大,谁就正确。说你对你就对不对也对,说你不对你就不对对也不对。

这是两种调性,本来各自欢喜,谈不上谁对谁错。但是,现在是现代社会,不讲科学,就可能要被“开除球籍”。而我们又舍不得原来家里的那些坛坛罐罐,于是,只好拖着走,不得不去将两种异质文明融合。不巧的是,我们过去理解的科学,只是自然科学,将人文学科排斥在外,“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大清拥有高等级的“道”,西方各国拥有低等级的“器”,所以,我们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读高中时文理分科、读大学时文理分校,其实都是这个逻辑。

我们确实请了赛先生,但是,我们一直没有请对,只请了一个神不守舍的赛先生,然后请进来后呢,又总是给他安排一个“下等人”的位置。于是,我们常常走错路。比如,即便堆出了强大的海军,最终还是要在甲午海战一败涂地(当时的大清各大媒体,因为缺乏基本的科学精神,报道的却是大清海陆两军节节胜利,日军一败涂地)。

德先生和赛先生什么历史事件 我们把赛先生请进家来(2)

人家赛先生也是有脾气的呀,你不善待人家,人家为什么要善待你?

改革开放提“实事求是”,我觉得也包含了科学精神。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去追求它。这个它,是一个客观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时还提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拨乱反正的一次努力。

把赛先生请进来,其实并不是目的,这只是过程,真正的目的,是我们自己成为赛先生。这并不容易, 比如,我这个据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常常不科学。正如梁启超先生所批评的:“就是相对的尊重科学的人, 还是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的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结果的价值, 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 他们只有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化学⋯⋯等等概念,而没有科学的概念。”这个批评快一百年了,并不过时。

尤其现在,据说我们的经济实力很强了,不再是像当年有亡国之忧了,很多人就开始忘乎所以了。一些吃着国家饭的大学者,甚至宣传说,我们已经“全面赶超”了,有“新四大发明”了,怎么夸张怎么来。其实我们还在初级阶段,许多核心科技都非常落后,很容易就被人家一剑封喉,人家给你就有,人家不给你就没有,为什么落后呢?基础是一方面,缺乏科学素养,没有成为赛先生是根本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