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聚合最大多少(17链路聚合)

第十七章链路聚合链路聚合一、目的

1、 理解链路聚合定义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指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逻辑端口,以实现出/ 入流量在各成员端口中的负荷分担,交换机根据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分担策略决定报文从哪一个成员端口发送到对端的交换机。当交换机检测到其中一个成员端口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就停止在此端口上发送报文,并根据负荷分担策略在剩下链路中重新计算报文发送的端口,故障端口恢复后再次重新计算报文发送端口。链路聚合在增加链路带宽、实现链路传输弹性和冗余等方面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

链路聚合最大多少(17链路聚合)(1)

2、 配置链路聚合(LACP)

LACP,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汇聚的协议。LACP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二、实现方式

1、在思科设备上

私有的PAgP:端口聚集协议(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是Cisco的专有协议,帮助在快速以太通道链接中联系自动生成。PAgP是一种管理功能,它在链路的任一末端检查参数的一致性,并且有助于保持网络可用性。 PAgP 分组为了商议一个通道的形成在快速以太通道可能的端口发送。

2、标准的

基于802.3ab的LACP

3、链路聚合的模式

Active(LACP的主动模式)

Passive(LACP被动模式)

Auto(PAGP私有的主动模式)

Desirable(PAgP被动模式)

On(以太网通道)

三、基于IEEE的LACP

1.交互信息

端口优先级;ID;操作key

分类:静态汇聚;动态汇聚。

.静态lacp汇聚由用户手工配置,不允许系统自动添加或删除汇聚组中的端口。汇聚组中必须至少包含一个端口。当汇聚组只有一个端口时,只能通过删除汇聚组的方式将该端口从汇聚组中删除。

动态lacp汇聚是一种系统自动创建/删除的汇聚,不允许用户增加或删除动态lacp汇聚中的成员端口。只有速率和双工属性相同、连接到同一个设备、有相同基本配置的端口才能被动态汇聚在一起。即使只有一个端口也可以创建动态汇聚,此时为单端口汇聚。动态汇聚中,端口的lacp协议处于使能状态。

2配置方法一(使用的是思科的Cisco Packet Tracer需要安装包的滴我)

指定汇聚协议

进入端口(如果只进入一个端口直接进入,如果多个端口就进入范围端口):使用channel-protocol lacp

指定聚合模式: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指定组号1模式

将聚合通道配置为trunk

Int port-channel 1 #进入接口

Switchport mode trunk

链路聚合最大多少(17链路聚合)(2)

交换0

Int f0/1

channel-protocol lacp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Int f0/2

channel-protocol lacp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交换机1

可以两个端口一起配置

Int range f0/1-2

channel-protocol lacp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把聚合通道设置为trunk

进入通道:

int port-channel 1

Switchport mode trunk

3.配置方法二

链路聚合最大多少(17链路聚合)(3)

把接口配置为以太网通道

交换机2

En

Conf t

Intrange f0/1-2

Channel-group 1 mode on #on就是以太网通道

交换机3

En

Conf t

Intrange f0/1-2

Channel-group 1 mode on #on就是以太网通道

端口设置为trunk

Int port-channel 1

Switchport mode trunk

这样也可以实现链路聚合

但是以太网最多可以捆绑八条通道。

4.用到的查看命令

Show spanning-tree 查看生成树(主要去看端口是否全部被捆绑了)

Show int f0/1 查看接口模式 当没有将聚合通道配置为trunk是查看搭配的物理接口还是access,当配置为trunk模式时可以看出接口为trunk。

链路聚合最大多少(17链路聚合)(4)

预告:那么什么是生成树协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