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最有实力的太子爷(隐藏最深的倒严急先锋)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41篇文章)

《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只掉过一次眼泪,那就是听着鄢懋卿送来的昆剧班子演奏《浣纱记》时。或许是里面的内容感动了他,或许是现实的不如意触动了他,亦或许他突然变得多愁善感,为未来担忧而落下了泪。

而在严嵩和徐阶见嘉靖帝之时,锦衣卫首领朱七同样被召见。几句话说完,他为什么突然头磕地,直接干碎一块地砖,在场的各位都吓得魂都没了,为什么嘉靖帝反而安慰他没事呢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41期:大明王朝:锦衣卫朱七一头磕碎地砖,为什么差点坏了嘉靖帝好事?

大明王朝最有实力的太子爷(隐藏最深的倒严急先锋)(1)

一、

《大明王朝1566》中这么多人物,或明或暗,捉摸不透,让人恨,恨不起来,让人爱,也爱不起来。唯独有一个人,深受大家的喜欢,这个人就是锦衣卫首领朱七,人称“七爷”!

朱七的第一次出场可谓惊叹,当时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淳安买田,嘉靖帝震怒之下,派出了四位锦衣卫。

这其中就包括朱七,而朱七也是该剧隐藏最深的一名倒严实力派选手,直到最后抓捕严世蕃的时候,他才露出真面目:

“沈大人上疏参你们狗爷俩,死得那么惨,你当我们都忘了?”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回过头来理解朱七的行为,那就容易得多了。

其实从朱七的心目中,他是欣赏海瑞的,不然的话,在浙江,海瑞根本就审不了案,好几次都是朱七制止了其他人,理由就是海瑞有圣旨,而且有大明律在手。

在浙江地面上,不要忽略锦衣卫的作用,海瑞三审郑泌昌和何茂才的时候,他们是没有露面的。他们没有露面,其实就是最大的表态,以他们对形势的判断和对相关人员的监视,不会不知道海瑞这几天在忙什么。

等于是默许了海瑞把郑泌昌、何茂才通倭的事,毁堤淹田的事,等等,都审了个门清。

朱七最后回京,就是奉了嘉靖帝密旨,要捉拿齐大柱,同时一并回了京。在回京的途中,他们还刻意恶心了一把鄢懋卿,抢在鄢懋卿的船队前面靠了码头,大摇大摆从严世蕃面前走过。

大明王朝最有实力的太子爷(隐藏最深的倒严急先锋)(2)

二、

由于鄢懋卿这次巡盐,收缴的税款太多,他们都不敢如实上报,当然,也是贪污习惯了,硬是闷下了二百多万两。

由于分成比例出现问题,导致嘉靖帝痛下决心,要干掉严党,但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此时还不能打草惊蛇,还要稳住严嵩。

因此,他才会同意严嵩的上疏,要杀掉齐大柱,以平息严嵩的怀疑:

“那就让镇抚司先审,年前将这个人正法了,安他们的心,也断了他们的念想。”

由此,才有了嘉靖帝召徐阶和严嵩进宫,同时刻意打压清流派,以麻痹严党。前面我们也提到过,严党是势必要干掉齐大柱的,当然并不是说他们多恨齐大柱,也不是齐大柱多么重要。而是这是一个象征,是一个震慑力的体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朝中的大臣都在盯着齐大柱的死活,以此判断严党是不是失势?

而齐大柱对于嘉靖帝来讲,根本不叫什么,无关大局。所以他更希望得到的结果就是,齐大柱通倭不通倭都会死。而最好不要牵扯到海瑞,就算牵扯到海瑞,也不要牵扯到裕王,毕竟他自己都说过:

“难道朕的儿子也会通倭?”

可是,朱七犯了大忌,实际上,错就错在他多嘴了,当嘉靖帝问朱七:

“朕这里有人上本,说这个人是海瑞放的,明知是通倭的人,海瑞为什么要放人?”

大明王朝最有实力的太子爷(隐藏最深的倒严急先锋)(3)

三、

实际上,嘉靖帝只不过是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准了严嵩的本,认定齐大柱通倭了。

朱七的意见能左右嘉靖帝的决策吗?

当然不能,海瑞在浙江三审的案卷,即使朱七没有看到,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种情况下,嘉靖帝都没有倒严,朱七此举一方面表明朱七并不清楚嘉靖帝当着严嵩和徐阶的面,烧掉证词的事。另一方面则表明,朱七,确实是有点愤愤不平,想表露一下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朱七正确的做法就是回答,不知道!是啊,海瑞为什么要放人,这种事要问海瑞去啊,我朱七哪里知道。况且通倭不通倭是皇上说得算,你朱七发表任何意见都是错的。

可惜朱七犯了混,回答说海瑞当时认为这个人通倭没有证据,所以才放了。

嘉靖帝估计心里楞了一下,这个朱七不按套路出牌啊,于是马上跟上一句:

“那个倭贼头子井上什么郎的都承认了,这还不是证据?”

朱七还是没听出嘉靖帝的弦外之音,继续辩解海瑞认为这件事仍然不能证明通倭。

嘉靖帝有点不耐烦了:

“那你们呢?你们查了吗?”

朱七继续回答,查了,但是没查出什么来……

这下子嘉靖帝来劲了,那齐大柱到底有没有通倭,海瑞到底跟这事有没有关系?

这种情况下,嘉靖帝的意思很明确了,就是认定齐大柱“通倭”,当然,他是看过海瑞的证词的。自然明白齐大柱是冤枉的,只是为了表态给严嵩看,毕竟严嵩并不知道嘉靖帝清楚这事。

大明王朝最有实力的太子爷(隐藏最深的倒严急先锋)(4)

四、

朱七继续替海瑞辩解:

“纵算齐大柱有通倭情事,海瑞也不知道!”

这下子嘉靖帝彻底怒了:

“不知道就敢放人?”

还是那句话,朱七你不要解释,就回答自己不清楚就行了,这下好了,被嘉靖帝定性为“还帮着通倭的人说情”了。

齐大柱通倭一事本就是子虚乌有,当时海瑞就知道这件事有可能会被人翻旧账。这才建议他去当兵,去了胡宗宪兵营,而且他确实奋勇杀敌,这样一来,通倭嫌疑不攻自破。

而且胡宗宪跟戚继光聊天的时候,提到过,把齐大柱为首的这批义民功劳写到捷报上。而且在海瑞送粮食给胡宗宪大营的时候,胡宗宪也提到海瑞有举荐之功。

严嵩翻旧账,要治齐大柱通倭之罪,本就是威慑作用,嘉靖帝清楚齐大柱是冤枉的,裕王他们清楚齐大柱是冤枉的,严党他们也清楚齐大柱是冤枉的,朱七也清楚,可是就是没人说出来。

原因很简单,嘉靖帝没有明确表态倒严之前,谁都不能替齐大柱求情,锦衣卫更不行!

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很容易给严嵩造成,是嘉靖帝在跟朱七唱双簧,一旦引起了严嵩怀疑,那么嘉靖帝的安抚策略就失效了:

“锦衣卫是拿人的,案子审都没审,你凭什么倒先把案子定了,谁在你那里说了情了?”

大家仔细看这一段,本来严嵩已经紧张的把手抬起来了,此时又放了下去。

大明王朝最有实力的太子爷(隐藏最深的倒严急先锋)(5)

五、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谁指使你干的?

朱七此时才恍然大悟,说了句奴才该死,一头磕在地上,硬生生把地砖磕碎了……

实际上朱七终于是想通了嘉靖帝的意思了,看来嘉靖帝什么都懂,是自己犯了大忌,而且差点坏了嘉靖帝的大事。一旦被严嵩理解成,朱七这是在按照嘉靖帝的意思办事,那就是打草惊蛇了。

但是等吓白了脸的吕芳表态要严肃处理朱七时,反而是嘉靖帝发了话:

“用不着!”

等到把朱七支走了之后,嘉靖帝对徐阶和严嵩讲:

“你们家里的人是不是也这样淘气?”

这俩人几乎同时回答的是,而嘉靖帝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显了,那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自己看好,别乱做事。

“朕也不要你死,这块砖朕也不换,朕还让你去审那个齐大柱,与海瑞有关就办海瑞,与别人有关就办别人,要是与任何人无关,就除了这个祸根!”

这句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干掉齐大柱,但是不牵扯到海瑞和其他人。

朱七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精舍……

所以,等到后来嘉靖帝下令办严党的时候,朱七异常兴奋,兴奋之余竟然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原来他也是隐藏颇深的倒严分子。

只是当时的他,理解错了嘉靖帝的意思,因为猛然醒悟,所以才以头磕地。而这个动作,更像是跟嘉靖帝表明态度,以此表明,自己是明白了嘉靖帝的意思,只是心有不甘。

可是,不甘又能怎样呢?

如果不是后来芸娘把张三丰血经上交裕王李妃,或许朱七就默许了这个结局,以齐大柱的死,换严党倒台……

而严嵩或许从朱七磕头的这一瞬间,惊了一身冷汗,回到府中就把昆剧班子送给了徐阶,表明自己跟徐阶现在是一条船上啦。

大明王朝最有实力的太子爷(隐藏最深的倒严急先锋)(6)

这一段确实难懂,角风不才,怎么想也想不通,亲爱的读者,你们觉得朱七磕破地砖,到底有何寓意?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