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郭老家(文化厚重的老家)

周日闲暇,邀数好友,到虞城县闻集乡郭老家村拜谒郡马陵、郭纲祠,欣赏焚香楼、白河……深深品尝了一下遗留乡野的厚重皇家文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商丘郭老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商丘郭老家(文化厚重的老家)

商丘郭老家

周日闲暇,邀数好友,到虞城县闻集乡郭老家村拜谒郡马陵、郭纲祠,欣赏焚香楼、白河……深深品尝了一下遗留乡野的厚重皇家文化。

“河南省首批传统文化古村落”郭老家村,位于虞城县城东南18公里闻集乡政府东4公里处,是一个农村集镇。全村12个村民组4000余人,几乎都姓郭。该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名人辈出,“郭氏族礼”已被命名为“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洪武二年(1369),郭老家村郭氏一世祖郭诚从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河南杞县,居住陈留村。明永乐初年,郭诚任周王府护卫官,因军功奉红牌事例,调守归德(今商丘古城)驻沙岗道(今虞城县站集乡沙岗村)。明永乐十三年(1415),郭诚携家人迁至白河南岸(现郭老家村所在地)定居下来。

郭老家村起初叫“郭村”。明武宗正德年间,六世祖郭臣被周王府鄢陵王朱安沅招为郡马,封地于村东,郭氏成了皇亲国戚,食皇家俸禄。明嘉靖元年(1552),郭臣被封为“朝议大夫”,不久又加封为“亚中大夫”,郭氏家族声誉大振,因祖有恩德,又有显赫禄位,遂将郭村改为“宗禄村”。到了清代,因村中族人众多,遂有一部分族人外迁。外迁的族人便把宗禄村以“老家”称之,此即“郭老家村”名字的由来,距今已有600多年建村历史。经过几百年的繁衍,郭家已有族人十万之众,如今,商丘的虞城、夏邑、宁陵、睢县、梁园区、永城,安徽的萧县、砀山和山东单县的所有郭姓村庄,老家都在“郭老家”。

郭氏族谱载,从一世到七世,郭氏先祖代代忠良,辈辈贤臣,精忠报国。二世祖郭兴,其父讳诚,从太祖定天下,分赐周王府为护卫。永乐末年,郭兴精勤王事,过门不入,力战不屈,以身殉国。五世祖郭盛治家有方,善良仁慈,犹好施舍。五世祖母杨氏,贤良一生、素行善事,被世人誉为“郭善人”。皇上赞其“善美”,建“乐善好施”功德牌坊于郭老家。六世祖郡马郭臣,郭盛第四子,为“周王府仪宾”,后晋封为“朝议大夫”。七世郭纲,智勇双全,武艺高强,平定了师尚诏叛乱,钦赐总兵和平西王。

相传,郭氏七里八祠堂,足以看出郭氏之兴旺。然而在郭氏祠堂,除了威武的郭纲塑像外,再也没有其他供奉。经了解,才知道郭氏族人建祠堂目的是让穷人安身、避寒,不为供奉神灵和先人,实在令人敬佩。

悠久的历史塑造了郭老家村八大景观:肃穆的郡马陵、古香古色的郭纲祠、高宅子、巍峨的焚香楼、富有灵性的白河、数十亩的饮马湖、郭老家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点缀在日益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中,散发着古色古韵。

今天,厚重的郭老家村,正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原来坑洼不平的街道已变得宽阔平整,破烂不堪的村貌早已焕然一新,废旧的坑塘变成了秀丽村湖,一个新时代的生态村庄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