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八字说明什么(老子的象帝之先)

老子的八字说明什么(老子的象帝之先)(1)

老子《道德经》的前三章,可以说是《道德经》的总纲。从第四章开始,可以视为《道德经》的进一步展开。

第四章的原文很简单,30个字左右。那么老子在第四章中说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就是《老子》第四章的原文。不过在通行本当中,包括早期的帛书本,在“渊兮,似万物之宗”和“湛兮,似或存”之间,还有一段文字,内容是: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因为这一段文字与《老子》第五十六章中的文字重复,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当初错简造成的混乱。我们暂且不管是否是因为错简造成的重复,因为文字相同,所以,我们就把它放在第五十六章展开,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那么,首先“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怎么理解呢?

“道冲”,是说“道”的一种特性。大家注意,这里的“冲”字,千万不要理解为“衝击”的“衝”字的简化字,从帛书本开始用的就是这个字形,只是一般用“氵”,而不是现在常用的“冫”,现在的简化字规范为“冫”。这个“沖”字,一般认为在这里通酒盅的那个“盅”字,意思是虚空。“道冲”,表达的是道是一种虚空的状态,而不是一种实有的状态。

老子的八字说明什么(老子的象帝之先)(2)

但奇怪的是下一句话,“而用之或不盈”。“盈”是满的意思,与虚空的“冲”正好是相反的状态。“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从语气上来看,似乎是在说两种相反的状态,但仔细一看,是“或不盈”,虚空和不满盈不是两种相反的状态。因此,就有许多人把“不盈”解释为“不穷”。道是虚空的,但用之却是无穷的。从逻辑上确实是解释通了,但把“盈”辗转解释为“穷”,却是为了说通而强行做的解读。

《老子》第四十五章中有“大盈若冲”,说明“盈”和“冲”就是两种相反的状态,那么,“不盈”就不可能和“冲”是相反的状态。

那么,“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应该怎么理解呢?原来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道的虚空是无边无际的,比如道是一口空缸,无论你怎么往里加水,都不会被加满,因为它的虚空太能盛了,有多少就能盛多少,有多少也填不满。所以,这是说道的虚空广大。用缸来盛水,就是来用这口缸,用的结果是怎么用也用不完,也就是说缸的作用是用不完的,你放心大胆地用,完全不用为它的容量担心。

接下来是:

渊兮,似万物之宗;

前面的“渊兮”是说道深不可测,“似万物之宗”,是说万物都从道中来。“宗”字是由一座房子与“示”字构成,“示”的字形象征祭祀时用来陈放祭品的高台,所以组合在一起,会意房屋内的祭祀。远古时期,一般祭祀天地的时候是在露天的场所,而祭祀祖先才在房屋内,所以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宗庙的原型。那么,宗这个字就象征着祖先,而子孙来自哪里,当然是来自祖先,所以,后来宗引申为一切事物的源头,以及来自同一源头的事物。那么万物之宗,意思就是万物的源头。万物都是从道而来。

我们再来看下一句:

湛兮,似或存。

我们现在解释这个“湛”字,一般都解释为清澈或者深厚,而最初《说文》的解释是:“没也。”“没”,意思是泯灭,没有了,也就是由有到无。所以“湛兮,似或存”,意思是从我们的感知来看,道好像若有若无。为什么?因为一方面看不见摸不着,另一方面却感受到它在起作用。这就是道的特性。

第四章最后一段是: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意思是我不知道它的爸爸是谁,它的妈妈是谁,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不知道道是由哪里生出来的。尽管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生出来的,但有一点我知道,这就是“象帝之先”。意思是好像它的出现比“帝”还要早。按照顺序排,道在前,帝在后。

那么什么是“帝”呢?我们先来看这个“帝”字。这个“帝”字在甲骨文当中主体部分是一捆架起来的柴火,中间捆住,两头散开,这样就可以稳固地支在地面之上。上面有一平台,这个平台是用来摆放祭品的,古代一般是摆放玉和帛。有的字形平台之上还加一个小横,代表祭品。

老子的八字说明什么(老子的象帝之先)(3)

祭祀的时候,点着柴火,燃烧祭品,燃烧的烟就会升上天空,由此一来,就代表着祭品被送上了天空,送达天上的神灵那里。如果给天上的神灵起个名字的话,起什么好呢?干脆就用这种祭祀的形态来起名字好了,所以天上的这个至高无上的神灵就被称作“帝”。

这就是“帝”的由来。那么古人为什么要祭祀“帝”呢?因为古人认为“帝”是人间的主宰神。如果你想得到庇佑,那么就必须讨好人间的主宰,所以,人类就需要把珍贵的物品奉献给“帝”。

老子无意去推翻人们心目中这个“帝”的概念,但依照老子的认知,“帝”不是真正的主宰,真正的主宰是“帝”背后的那个道。因为什么?因为即使“帝”是存在的,那么这种存在也必须符合道。老子的时代,用没有意志的道去取代有意志的“帝”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这是一种颠覆性的观念。为了不招致强烈的抵抗意识,所以,老子选择了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首先没有否认帝,但帝有意志,所以他不是最靠前的原动力,他是原动力之后的一种表现。老子试图以此为出发点,最终推翻“帝”主宰人间的这种意识。只有彻底推翻了“帝”,道才能成为唯一的本源。所以“帝”在这里被排在道之后,从此以后“帝”就从《老子》这本书里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

而在《老子》的第二十五章当中,道的概念再次被详细展开,不再有“帝”的踪影。如果理解了第二十五章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坦然地把“帝”放下了,或者说我们已经把“帝”忘记了。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老子》第四章的内容。老子在第四章中要说明的是:

道有虚空之性,而道的虚空是用之不竭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大胆地往里放,反正怎么放也放不满。道看起来似乎没有形状,若有若无,但它却是万物的本源。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但至少我知道它比帝出现得早。(一苇 老子《道德经》经典解读 音频正在喜马拉雅播出)

老子的八字说明什么(老子的象帝之先)(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