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吗(专业对口是干好工作的门槛吗)

做好工作,专业学习经历和工作要求相符(简称专业对口)是不是必要条件?有句流传很广的话“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而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让笔下的人物说“一切高技能的专业都是针对门外汉的密谋”(也有译成“归根到底,每个职业都是蒙骗外行人的勾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以后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以后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吗(专业对口是干好工作的门槛吗)

以后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吗

做好工作,专业学习经历和工作要求相符(简称专业对口)是不是必要条件?有句流传很广的话“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而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让笔下的人物说“一切高技能的专业都是针对门外汉的密谋”(也有译成“归根到底,每个职业都是蒙骗外行人的勾当”)。

实际上,专业对口的人,未必都能干得好工作,而专业不对口的人,也未必就干不好。这需要具体分析工作要求和专业背景间的关系。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医疗卫生相关的政府部门人员专业背景受到关注,比如各省市卫健委主任。有人对他们的专业背景做了统计,有的有医学专业和医疗卫生领域从业背景,有的没有。这引发了关注和讨论。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与现任岗位不完全“专业对口”的领导,能领导好这个机构吗?

一、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我对金融监管部门比较关注,以前研究过美国的证监会和美联储主席的专业背景。从1913年成立的美联储和1934年成立的证监会主席的学历、从业背景看,总体趋势是越来越重视专业背景,没有法学博士学位的证监会主席和没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美联储主席很少,但是,也有例外。

乔尔·塞里格曼在《华尔街的变迁:证券交易委员会及现代公司融资制度演进》一书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创立的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对现代联邦政府的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行政机构进行行政治理的时代已经到来,它意味着一场革命,一场在宪法意义上政府结构与程序公正方面的革命。正如美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兰迪斯所说,面对千变万化的各行各业,为适应监督的需要,专家和行政机构通常具有足够灵活的手段,比如,既可以发布监管条例,又可以起诉和判决那些违反其授权法的非刑事行为。在兰迪斯看来,只有行政机构能为国家经济进程的有效运行提供支持,解决了“国家简单的三权分立形式在解决现代问题时存在不足”。建立证监会这种独立监管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有经验的专家来解决特定的、高度专业化的监管问题;正如歌剧的关键之处在于其音乐,证监会成功的原因是专业素质优秀的职员。

的确,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证监会:第1任主席约瑟夫·肯尼迪是哈佛大学毕业(其子约翰·肯尼迪为美国第35届总统),在其商业生涯中,是个职业炒家,罗斯福任命他一是回报他对自己的支持,二是也发挥其能够沟通华盛顿和华尔街的桥梁作用,推动证监部门初创时期的工作开展。第2任主席兰迪斯则是参与起草证券法的法律专家,卸任后当了哈佛法学院院长第3任主席道格拉斯就任前已被提名耶鲁法学院院长、卸任后担任最高法院法官长达30年。第4任主席弗兰克卸任后到第二巡回上诉法院任职。第5任主席艾彻卸任后任地区法院首席法官。但是美国政治中曾经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将职位作为政治奖励,“给忠诚的赞助人以适当的回报是一项近乎庄严的义务”。杜鲁门总统任命密友麦克唐纳为证监会主席。尼克松总统对证监会进行的10次任命中,约半数是出于政治原因。不过随着证券市场地位的日益重要和舆论等各方约束的加强,后来的证监会主席都是专业背景很强的业内资深人士。从第26任主席到现在第33任主席,中间只有27任主席William H. Donaldson是哈佛商学院MBA,没有法律的学位,其他全部是法学博士。但是,任期最长的第25任主席阿瑟·莱维特,非法律专业人士,被评价为缺乏法律训练和这方面的兴趣,但被认为是最优秀的证监会主席之一。他以重视投资者保护而著称,他著名的信念是“将投资者保护置于一切利益之首”。他做过一个经纪公司的合伙人,当过美国证券交易所主席,还收购拥有过一家报社。

美联储:2018年就职美联储主席的鲍威尔,虽然其他方面被看好,但其专业出身颇受怀疑。鲍威尔有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学士、乔治城大学法学学位,80年代,他在老牌投资银行Dillon Read 工作,1990年Dillon Read的资深合伙人兼董事长被老布什总统任命为财政部长,于是鲍威尔跟着他一起加入美国财政部,担任负责国内金融事务的副部长。1997-2005年,他在凯雷集团任合伙人。中国有一新闻评论说他“成为美联储历史上第一位非经济学科班出身的主席”,不过这说法不对,至少第11任主席威廉·米勒也不是经济学科班出身,第9任主席迈克切斯内·马丁也没有经济学学位。可能是近几任美联储主席的经济学学霸色彩太浓导致人们误以为美联储主席一贯是经济学科班出身。凯雷集团的传奇大佬鲁宾斯坦表示,鲍威尔“在政府和工作生意场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还有法律背景,这十分难得”。第15任美联储主席耶伦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及商学院教授、第18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美联储副主席。第14任伯南克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7年,曾担任经济学系主任,从1987年起成为美联储访问学者,2002年被小布什任命为美联储理事,2005年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第13任格林斯潘是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他在任美联储主席前没在美联储工作过,这非常罕见。格林斯潘在任时被评价极高,近乎封神,卸任后则评价不一。第12任沃尔克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学士、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曾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财政部货币事务副部长助理、大通曼哈顿银行副总裁、财政部货币事务副部长、纽约联储行长等职。第11任威廉·米勒,他是第一个先当美联储主席后当美国财政部部长的人,耶伦是第二个。米勒的教育背景和经历丰富有趣,从Amarillo 大学获得海洋工程理学学士学位,1952年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毕业后进入一家律所工作,1956年加入德事隆集团,1974年成为其CEO。他在成为美联储主席前当过波士顿联储的理事。有一个英文网站介绍他,第一句概括是工程师、律师和企业经理人,曾当过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长(1979-1981)。不过其实他的主席和部长当得都不怎么样,被认为“对卡特政府过于唯唯诺诺”,他对经济全局把握有限,才能更多在企业经营和投资方面,在后两方面倒是很成功。第10任阿瑟·伯恩斯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50年代担任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是经济学界一代宗师,一生著述等身。不过作为联储会主席,他得到的评价与学术声望并不太相称,被批评为在货币政策方面太受政治压力影响。第9任迈克切斯内·马丁毕业于耶鲁大学英语和拉丁文专业,毕业后加入了一家经纪公司,2年后就升为合伙人。他1931-193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但没有获得学位。他年仅31岁时,就当选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主席。他的父亲曾帮助威尔逊总统起草了创办联邦储备体系的法律文件,后来又担任圣路易联储行长达27年,算是家学渊源。马丁善始善终,一直被评价甚高,在1998年91岁高龄去世时,美国各大报刊都发表了报道和专论,对他主持美联储、领导美国经济的功绩大表赞扬。从这些美联储主席看,除了威廉·米勒,都拥有经济学教育背景,其中伯恩斯、伯南克两位还是著名经济学家。但普遍对伯恩斯的评价不高。《美联储》一书作者格雷德评价“伯恩斯自恃深谙美联储运行规则而刚愎自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威逼并操控委员会其他委员和经济专家”。伯南克带领美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受到的评价还不错。没有经济学学位的迈克切斯内·马丁倒是最受赞誉的美联储主席之一。马丁的名言“美联储的工作就是在宴会刚开始时撤掉大酒杯。”格雷德认为,“美联储主席应该秉承的传统是:关注美联储自身的识别力和敏感性,审慎控制货币增长,不屈服于来自白宫或国会的牢骚抱怨和政治压力。作为美联储主席,除了必须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灵活的政治操作能力,要游刃有余地与其他政府权力核心机构和谐共存,由此才能保住美联储最为珍贵的遗产——自身的独立性。”

从证监会和美联储主席的例子来看,专业背景固然重要,对所负责机构应发挥的作用、秉承的原则的理念和个人品格也很重要。

二、公司的领导者

早期美国很多公司的创始人和经营者都是本公司产品的工程师,最典型的如亨利·福特,创办福特汽车公司,自己设计汽车。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职业经理人的增多和经济的金融化,越来越多的CEO出身于财务和营销部门而非技术部门。通用前副主席鲍勃·鲁茨在《汽车小子与数豆人的对决:美国商业灵魂之战》一书中列出了一些和这种企业文化相关的问题,讲了通用和其他汽车制造公司里以金融为出发点、身怀MBA学位的经理与工程师博弈胜出,结果造成企业文化中财务指标比产品质量更加重要的故事。

这一现象可能有利有弊,有MBA学位的经理,负责财务或营销的人员,可能比工程师更擅长企业的经营管理,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

马云为阿里巴巴选择的接班人是张勇,张勇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曾在安达信、普华永道两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在网游公司盛大任财务总监、CFO,2007年加入淘宝网。张勇2019年12月和湖畔大学第四期学员进行年度分享时说:“有的时候单纯的管理者很容易把效率损耗看成天大的问题,这也是我不断提醒自己的,因为我背景是CFO。我一直在想,马老师以前讲CFO不能干CEO,他的道理是什么?他到今天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只不过说张勇是个例外。他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任何东西不能绝对。”

苹果CEO蒂姆·库克1982年毕业于奥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1988年获得杜克大学MBA学位。微软CEO萨提亚有计算机硕士学位,在工作期间,又攻读了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在职MBA。高科技公司可能这样的CEO比较理想,工程师出身读个MBA,又懂技术又懂管理。

一些大型企业偶而也会聘请完全没有本行业经历的CEO,比如高科技公司请消费品公司的CEO来执掌

很著名的两个例子:

1983年,乔布斯为了让当时的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说出了一句极富煽动性的语言——“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其实苹果虽然是科技公司,和快消公司一样需要洞察消费者、需要有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所以看中在和可口可乐竞争中表现出色的斯卡利。

1993年被IBM董事会选为董事长兼CEO的郭士纳,从哈佛商学院毕业,1965-1977年在麦肯锡,做到合伙人,1977-1989年在美国运通公司任总裁,1989-1993年在纳贝斯克任CEO。纳贝斯克是个饼干和休闲食品公司,所以IBM有些人不屑地说怎么找了个“卖饼干的”来管高科技公司,甚至叫他“饼干怪兽”。但郭士纳接手时,IBM被认为生存前景堪忧甚至濒临破产,而他重振了IBM。IBM负责寻找CEO的搜猎委员会负责人吉姆·伯克(强生公司CEO)说,“我和委员会成员在新的领导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以及从哪里来的等方面,都是没有偏见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人必须是一个经实践证明有能力的领导人——一个通才和驾驭变革的人”。郭士纳确实满足了这个标准,让IBM重焕生机(他将此经历写了《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一书)

经营跨度很大的公司都获巨大成功的著名企业家,如日本稻盛和夫。他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KDDI),这两家公司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日本航空公司于2010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日本自二战以来最大一宗非金融企业破产案。日本首相鸠山选中稻盛来拯救日航。时年已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说:“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我决定接受这份工作,原因是政府和ETIC都希望能以任何方式来阻止日本航空倒闭。”。2010年2月稻盛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到2011年3月底共424天,一年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中国的褚时健,曾任糖厂厂长、烟草公司厂长、董事长(1995年,任云南红塔集团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董事长),因贪污入狱,2002年保外就医后种起了橙子,“褚橙”大获成功。无论制糖、产烟还是种橙,他都能从“外行”变“专家”。他在烟厂运用在糖厂时学的机械原理,种橙子时又利用了烟厂的经验,用烟叶做肥料,为自己的企业不断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

三、一点思考

从事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道德品格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通用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决策判断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组织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凝聚团队能力等)。

一些工作对专业能力要求极高,比如从事理工科的科研工作,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一些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这些感兴趣的人,成了所谓“民科”。而有些工作,专业背景并不是那么重要。比如作家,并非中文系的人才可能成作家,任何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写作。演员,也并非只有大学是表演相关专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当然要从事演员工作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训练,如果有优越的外形、天赋的灵气(悟性)和不懈的努力,一些选美选秀出身的人也可能成为优秀的演员。

在一个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中,一般来说,低职位人员和一些专业岗位,专业能力更重要,高职位人员,通用能力更重要(比如郭士纳到IBM,和高级经理交流,迅速判断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思维清晰度、执行的程度,以及领导潜能”)。甚至,极强的通用能力可以弥补专业能力的不足,比如,比尔·盖茨和萨提亚当了CEO还是偶而看员工写的计算机代码甚至指出其问题,而郭士纳并不懂技术细节,但是他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战略思考框架,能够诊断IBM在财务、营销、企业文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扭转改变,并通过和行业领袖(微软、英特尔、莲花软件、NCR等公司CEO)交流、和公司内高管交流等方式,获得行业洞察,判断计算机行业未来的趋势,确定IBM的发展方向,很快带领IBM走出困境。稻盛和夫同样是运用他的管理哲学(通用能力),能在他完全是“门外汉”的行业企业挽狂澜于既倒。

不同的组织中,专业能力的重要程度和门槛高低是不同的例如金融、卫生等行业专业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前者是现代经济的血脉,相关决策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后者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在传染病疫情面前,更显现出卫生防疫工作是社会运转的前提基础。中国疾控中心首任主任李立明说:“美国所有的州卫生局局长一般都是医学博士(MD)加公共卫生硕士(MPH),这是卫生管理最佳的学历背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姜庆五说:”在很多地方,卫健委的一把手、二把手都没有医学背景,也没有公共卫生教育背景,这是我很吃惊的,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强有力的专业知识支撑的岗位。湖北疫情早期的各种问题,都与这种‘不是专业的人却在做专业的事’的现象有一定关系。”而有的机构,通用能力可能更为重要。企业经营,在对领导者经营管理能力方面要求的共同性更大一些,所以跨行业的经营,优秀的企业家经常可以胜任。金融业的子行业间,也是共同性大于差异性,所以“一行三会”领导更容易互换。

通用能力,也有很多细项,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的通用能力也不同。比如,作为一个省市领导,平常的工作虽然繁杂,都有基本套路了,例如发展经济、招商引资,但在突发重大疫情这种事件面前,需要很强的危机管理能力,这就非常考验人了。又如,作为一个公司领导,公司现在是需要以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为重点,还是需要研判未来趋势、调整甚至改变战略方向,如果到了更需要后者的时候还专注于前者,企业就危险了。

现代社会专业分工细致,专业能力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几十年来,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学历通货膨胀”是岗位专业要求提高的一个表现)。经历不同性质机构的领导岗位锻炼,可能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通用能力。但领导者的通用能力是否足够强大到能弥补专业能力的不足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有。也就是说,一个非本专业背景的人担任一个机构的领导,可能以新的视角,运用其通用能力,给机构带来有益的变化,也可能“外行领导内行”,因为缺乏专业能力,其通用能力也无法发挥,不足以胜任岗位要求。当然,有专业能力的人,未必都能具备通用能力。一个好医生未必能成为一个好院长或卫生部长,一个好教师未必能成为一个好校长,一个优秀程序员未必能成为计算机公司的CEO。也需要看他们是否发展了自己的通用能力,从专业人员变为管理人员。

领导者兼具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是更为理想的。但任何情况也都有例外,不能一概而论。当然,选拔任用领导者的机制非常重要,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