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1)

WHAT创新思维是什么:
  • 本质:新旧要素的重新组合 要素的重构
  • 内涵:创新思维是依托人脑 ( 尤其是右脑) 皮层区域的运动,以人们特有的高级形式的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在与思维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发散和收敛、求异与求同、形象和抽象、逻辑与非逻辑等辩证统一的思维过程,历经准备、酝酿、阐明和验证等四个时期,形成具有首创性、开拓性、复合性认知成果的心智活动。
  • 同时脑生理与心理这一创新思维的生理机制是创新思维发生的载体,对创新思维的运行起到根本性作用。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2)

    创新的三个层面

    • 个人层面

    个人要生存发展体验美好的东西,会面对认知性的问题,需要创新,需要学习,学习过程对个人而言就是创新的过程,心智结构在变化,摒弃不好的习惯和性格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小人自我的改变革面,君子由内而外的通透的改变,换掉习惯,待人处事的方式 作风的改变颠覆式创新,就是生命价值的创新,稻盛和夫,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从灵魂层面的改变

    • 组织层面

    企业内部的调整,管理的变革,企业遇到问题会向内而求,产品、市场策略、战略、组织等都会发生改变 ,人力资源结构,财务结构,宣传策略等一些列的都会发生改变这一些列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市场占有率,回报,建立竞争优势,获得比较大的市场空间,

    • 国家层面
    • 经济改革,比如商鞅变法,明朝一条鞭法,戊戌变法等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发生一定问题,然后进行改革。创新问题最后要归结到教育问题,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适合这个国家的教育,教育必须要改变,是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的决定性因素大尺度的改革和创新,就是破坏性创新,没有办法通过低层次的几个要素的改变,必须要经过破坏性创新的去改变系统结构更大尺度的变革是文明变革,利益集团的生产方式,利益方式,生产方式,价值归宿,伦理秩序关系,等等都会发生变化,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把整个西方文明全方位的改变和颠覆。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3)

    创新思维的特征

    • 首创性
    • 发散性与收敛性的统一
    • 求异性
    • 形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

    创新思维与脑科学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4)

    • 创新思维主要与右脑也就是形象脑相关,左脑负责逻辑推理,右脑负责形象,语言,灵感。
    • 创新思维离不开直觉、灵感、顿悟等活动,这些活动都与潜意识密切相关。

    创新思维的过程

    • 美国心理学家G华莱士将创新思维过程分为4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 准备期是掌握知识、收集材料、扩展知识的时期
    • 酝酿期是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后,寻求答案的阶段;
    • 豁朗期是经过酝酿期的分析思考之后,使创造性的新观念、新观点、新思想逐渐产生,有时在灵感的触发下,形成解决问题的新假设;
    • 验证期是对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观念加以实验、评估、和实践中的验证

    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准备期和验证期虽以左脑活动为主,但右脑同时也在积极参与;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5)

    同样,在酝酿期期和豁朗期虽以右脑为主,但是也离不开左脑的活动

    正是这种左右脑相互协作的机制,形成人脑的整体机能活动,才是创新思维真正生理物质的基础。在科学发展史上,那种只运用右脑的人,往往陷入空想、妄想的境地,那些只运用左脑的人,也做不出高水平的创造。只有左右脑并用的人才能获得更好的发明和创造。

    创新思维发生的心理基础

    • 积极的心理因素

    首先要有目标明确的创造动机。动机作为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因,是人的行为活动发生的依据。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需要通常以兴趣、愿望、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次要有广泛、集中和稳定的兴趣。再次要有坚韧不拔的创造意志。最后要有积极饱满的创造情感。

    • 消极心理的规避

    胆怯心理,害怕失败,在困难挫折前退缩,不敢冒险,缺少自信,是创造性活动的大敌,也阻碍着创造性心理效应的发挥。

    从众心理。自我感知不敏锐,人云亦云,缺少独立见解,容易使人丧失创造动机,缺少创造兴趣和挑战

    妒忌心理。这是种害怕竞争,不敢竞争的怯懦心理,从而不择手段的压制和打击别人

    自负心理。自信心过高,自命不凡,骄傲自大,不轻易认错,不能对错误责任进行承担,容易使人产生懒惰心理,减弱创造兴趣抑制,创造热情最终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

    • 如何克服和修正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6)

    培养科学的认识观;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创造意识和热情;创造意识和热情能让人主动地确定创造目标,并通过顽强的工作,克服其中的艰难险阻

    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合力知识结构,使人乐于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富于想象,勇与开拓创新

    发展直觉思维,借助丰富而熟练的知识技能,直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关系,就能快速的解决问题,找到合理的选择和判断磨炼创造意志,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 ,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給想象插上翅膀,任其翱翔

    创新思维发生的机制
    • 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发生的核心机制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7)

    创新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尤其是围绕真实的问题 ,问题不仅是创新思维机制的核心,而且是其发生的起点和基础。问题是一切认识活动的中心和目的,问题控制和调节认识活动的方向,决定着创新思维发生的进程,创新思维的一切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解决问题

    • 知识和经验融合是创新思维发生、运行的文化机制

    知识 ( 指人们在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和经验 ( 指人们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和技能) 是文化机制的主要内容。在人们接触信息及对所接触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过程中知识是最有价值的。人们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够对事物有清楚而深入的了解,才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思维主体掌握丰富的知识对于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其所占有的知识越多,思维所能选择的信息量便越多,思维扩展的空间也越大,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联想、幻想也更容易发生,创新思维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经验同样重要,它是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7 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所取得的成就是在继承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力学上最著名的物体运动的 “三大定律”,就是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成果。科学史上,人们探索宇宙的进程也印证了知识和经验的作用,从哥白尼的 “日心说”,到伽利略发明望远镜观察太空,再到发现河外星系和宇宙不断膨胀的哈勃,人们对宇宙认知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前人雄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知识的积累不仅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事; 不仅要靠当下的努力,还要靠众人的拼搏,通过一代人一代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待积累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创新思维才能发生,创造性成果才可能实现。因此,要 “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

    意义WHY 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8)

    解决人们需要创新的三个需求

    • 认知性的需求

    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去 种下种子会生长出来,理论创新,

    • 存在性需求

    作为生命基因的迭代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工具商品产品艺术的创新,解决的都是人的存在性需求的问题

    • 审美性需求

    艺术性的很多都是审美性需求 感官 外观 发型 等舞蹈 音乐解决体验 价值感的需求

    创新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以上三个需求的解决方案

    如何应用创新思维 HOW

    作为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 三多一高一好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9)

    1. 多元的知识结构和信息源;若是全才即是天才,比如莱布尼茨,牛顿,康德,达芬奇,再很多领域都有创新和贡献,相互增长;苏轼的创造力,博览群书,非常善于结交不同领域的人,提供信息源,比如佛教、妓女等;
    2. 多元的思维模型;横向的类比和迁移,纵向的深度思考,全局的思考,很多的思维模型去思考,数学的排列组合,发散收敛;
    3. 多元的视角;看问题需要多元的视角,世界每天都在更新变化,每一天的生物都不一样,我们的中观视角看问题感觉很多都没有改变,给我们造成一种习惯,以自己的视角一种习惯去看待问题,造成一个惯性思维,但是我们可以换位视角去看,旁位视角,客体视角,上帝视角,大象视角,蚂蚁视角,当下视角,历史视角,一万年视角,一亿年视角,宇宙视角,银河系视角;不同创造东西,就是因为还是按照以前的视角去看待;
    4. 高频的碰撞和互动;需要保持开放性,保持高频,像苏轼,李白接触多元的人,受到的信息和视角就会不一样;去博物馆,去大自然,各种各样的书籍里面,和人碰撞,和物碰撞,碰撞的本质,是促进信息的杂交,重构,信息源不同要素的重构;
    5. 好奇心;大百科似的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才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才会有不同的多元的视角和信息;

    一个人要具有比较强的想象力的话怎么促进,想象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10)

  • 最大障碍是没有想法,懒惰的习惯促使你没有想法 ,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永远躲在舒适区里面,日本有很多啃老族,躲在安逸的舒适的环境里,害怕改变,恐惧面对未知,没有试错的精神,进步来自于不断地犯错误,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要求得出唯一正确答案,所以很惧怕犯错误,形成惯性,如果没有意识到,很难改变,这是文化土壤的原因。
  • 环境的障碍,在一个环境当中,很难成为不一样的人,你要选择环境,如果环境选择不对就会被环境同化掉;大城市教育资源稀缺,就是教育环境的问题,我可以做出改变,但是社会环境没法改变,所以要做出选择,要对环境做出选择,这就是学区房贵的原因,因为教育环境教育背景是没法改变的,读书读名校,其实就是选择环境,为未来打基础,真正往里面走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圈子,比如上市公司董秘,就是一个封闭的社交圈子,往上走的原因就是为了进入一个圈子;这个社会信息看似爆发性,但是其实没有价值,在圈子里的信息比较有价值;
  • 其他的障碍
    1. 标签;大脑是节能的组织,会用抽象的概念,去归纳世界,比如动物概念几万种生物;概念化标签化是创造的一大天敌,如果没有标签会有亿万种组合排列,但是概念化之后就只有几种组织,标签是有限的归纳,把可能的关系都省略掉了;道对一切的归纳,当一个概念解释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其造成的束缚也就越多
    2. 逻辑化;人类现存6种逻辑,但是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逻辑性很强的人,创新性是很差的,因为他看到的世界都是线性的,可能性被禁锢了;
    3. 观念;传统文化观念,大众文化,庸俗文化,造成对世界的理解非常粗糙,没有理解很多事物背后的可能性,失去了重构的可能性;
    应用边界CAUTION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11)

    • 逻辑思维不适用创新思维;但是创新思维的应用中需要逻辑思维;
    • 受到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制约;

    比如资本、技术、环境、能力、思维的制约;创新的极限,选择了一种进化路径之后,就会有路径依赖,受到基因限制,个体、组织、国家、民族都会受到基因限制;

    系统容忍的资源的体量是有限的,比如梵蒂冈没法搞登陆火星,星际移民技术的,受制于系统资源,创新受制于信息量和能量密度,信息量是增加,但是能量密度是有限的,所以创新也是有极限的。马斯克移民美国,南非的资源条件,技术条件不支持他的梦想;

    个人的极限,资源的极限,技术的极限,系统的极限,都会制约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推荐书单
  • 探究君团《创新思维》
  • 《人类发明史》
  • 约翰·哈林德著《发明源于设计》 ,
  • 亨利佩卓斯基著《技术思考--技术哲学的基础》 ,
  • 约瑟夫·皮特著《工程师知道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知道的》,
  • 沃尔特文森蒂著《形式综合论》 ,
  •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著《科学与工程中的洞察力》 ,
  • 桑不伊马哈詹著《系统架构:复杂系统的产品设计与开发》 ,
  • 爱德华·克劳利等著《复杂性挑战--21世纪的技术创新》 ,
  • 里克罗夫特,董开石著《贝尔实验室与美国革新大时代》 ,
  • 乔恩恪特纳著《好奇心:科学何以执念万物》 ,
  • 菲利普·鲍尔著《知识创造的螺旋》 《创造知识的企业》 《创新的本质》 ,
  • 野中裕次郎,竹内弘高著《创意天才的思维方法》 ,
  • 罗伯特&米歇尔鲁特伯恩斯坦著《如何理解创造力--艺术、科学和发明中的创新》 ,
  • 罗伯特韦斯伯格菩《想象:创造力的艺术与科学》,
  • 乔纳·菜勒著《创新的艺术》 ,汤姆·凯利著《Z创新》 ,
  • 凯斯索耶著非常重要的TRIZ创新方法工具: 《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
  • 阿奇舒勒著, 《怎样成为发明家》萨拉马托夫著,
  • 《TRIZ:推动创新的技术》艾萨克布柯曼著
  • 特别提醒:以上内容是基于个人理解,由于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完备的,所以结论有可能都是错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