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1)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点击PDF可查看全文

作 者

刘最亮1,王鹤宇2,冯 兵3,张继锋3

作者单位

1.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 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3.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研究背景

瞬变电磁法是以电磁感应定律为基础理论,在地面以不接地回线源或接地电性源作为发射源,在供电电流间歇期间进行观测二次场,通过研究二次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达到探测地下目标体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该方法由于对低阻体特别敏感,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煤田采空区、陷落柱等构造探测及其富水性评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往研究对于不同地电断面或实际资料的瞬变电磁精确探测深度,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通用的算法或公式能够完全解决它。目前该方法的处理解释主要以视电阻率的断面图进行定性解释为主,结合已知钻孔和地质资料进行深度校正,然后应用到整个测区,难以达到精准处理解释要求。针对此问题,我们提出以电性标志层识别技术为关键,借助于钻孔和三维地震成果资料,对测区任意点数据进行深度校正,然后结合视电阻率断面图异常特征,对整个测区的瞬变电磁资料进行精准处理解释。

摘 要

地面瞬变电磁资料解释精度的进一步提高一直是该方法研究的重点内容。 以瞬变电磁烟 圈效应扩散理论为依据,通过双倍旅程和平均速度概念建立了时深转换方法,以克服瞬变电磁采用简单经验公式计算实测数据时可能出现的深度翻转问题。

以三维地震成果数据获取的9号煤层深度作为电性标志层校正标准,采用视电阻率微分极值点识别该电性标志层,通过比值法计算相应瞬变电磁测点的深度校正系数K值,然后采用内插方法得到测区任意点K值,以校正瞬变电磁在计算探测深度时出现的偏差。

通过堡子矿钻孔ZKB1-1和ZK201电阻率测井资料分别建立了正演理论模型,计算了瞬变电磁响应,并和钻孔旁瞬变电磁实测数据的视电阻率微分极值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能够准确识别电性分界面。

以矿区256线和344测线为例说明了电性标志层识别效果,计算了堡子矿全区深度校正系数,对该区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圈定了工作区奥灰顶低阻异常区,以视电阻率为基本参数,分析评价了该区的地层赋水性强弱。

根据奥灰顶视电阻率平面图以及地表径流,结合断层构造的分布特征,确定了导水通道存在及位置。最后通过钻孔验证表明:该方法处理探测深度精度误差小于5%,达到了对地面瞬变电磁资料的精细解释。

文中图片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2)

地电模型示意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3)

K值内插点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4)

全区任意点K值等值线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5)

测井数据统计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6)

典型界面确定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7)

256线视电阻率校正断面对比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8)

344线视电阻率校正断面对比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9)

奥灰顶界面富水区分布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10)

奥灰层视电阻率平面

光电磁前沿技术(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11)

308线视电阻率断面

来源:

刘最亮,王鹤宇,冯兵,等.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J]. 煤炭学报,2019,44(8):2346-2355.

LIU Zuiliang,WANG Heyu,FENG Bing,et al. TEM data accurate processing technology based on electrical marker layer[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9,44(8):2346-2355.

责任编辑:郭晓炜编辑整理:郭晓炜

审 核常琛

End

往期精彩

钱鸣高,许家林:煤炭开采与岩层运动

王家臣:我国放顶煤开采的工程实践与理论进展

袁亮院士视频讲解煤炭精准开采科学构想

谢和平,鞠杨,高明忠,等:煤炭深部原位流态化开采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王国法,刘峰,庞义辉,等:煤矿智能化——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

联系我们

联系人:郭晓炜

电话:010-84262930-811

邮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

网址:www.mtxb.com.cn

本平台刊登的《煤炭学报》所有稿件均按照国家版权局有关规定支付了相应稿酬,《煤炭学报》享有稿件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煤炭学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