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步中心小学变形记(归柳小学厕所变形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当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落下来,当炊烟在群山环抱的村庄袅袅升起,那清脆、悦耳的朗朗读书声便穿过归柳小学的教室,在山谷间悠扬回荡,充满美好和希望。

这是一所苗、侗聚集的少数民族公办村小,现有学生179名,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镇归柳村侗寨。受限于建设资金不足,学校多年来一直使用传统旱厕。

盐步中心小学变形记(归柳小学厕所变形记)(1)

归柳小学的教学楼。

今年8月,为改善归柳小学旱厕卫生条件,阻断疾病传播途径,保障学生健康。由碧桂园江苏区域筹资的“归柳小学旱厕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眼下,正值开学季,迎接学生们的不仅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还有焕然一新的如厕环境。

再见旧厕所 告别脏乱差

“蚊蝇纷飞,气味刺鼻。”每逢夏天臭气冲天、蝇蛆成群,简陋的蹲坑下面就是粪便堆积的坑道。这是改造前归柳小学校厕的真实写照。

8岁的龙桃曾一度觉得在学校上厕所是件有些危险的事。“以前有几个学前班的学生不小心掉到厕所里,所以我每次上厕所的时候都会担心掉进坑里去。”龙桃回忆说。

“以前的厕所没有门,有时候人满了,同学就在面前等着,挺尴尬的。”五年级的杨霞婷每次上厕所必须和同学一起来,互相用衣服拉着遮挡,否则“不敢上”,如果同学正好有事不能陪,就先“忍着”。不少高年级的女生表示,厕所没门是她们如厕的一大困扰。

不仅如此,厕所肮脏的环境也让孩子们排斥。“夏天蚊蝇丛生,冬天寒风‘刺股’,一进校门,凭气味就知道厕所在哪里。”校长杨秀密说,以前学校的厕所是简陋的传统旱厕,卫生条件较差,四周墙皮脱落、蚊虫肆意、蛆生满地。有一些低年级的男生宁愿去小树林解决也不愿使用厕所。说起原来的旱厕,杨秀密感触颇多。

盐步中心小学变形记(归柳小学厕所变形记)(2)

改造前的厕所。

但随着一场“厕所革命”的来临,改变发生了。今年9月开学,迎接孩子们的不再是环境恶劣的旧旱厕,而是暑假新建成的冲水式卫生厕所。

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在归柳小学支教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俏将归柳小学校厕相关情况反馈至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希望能够找到爱心企业来一起帮助归柳小学改造旱厕。碧桂园江苏区域在得知情况后,决定筹集资金十万元为归柳小学施行厕所“旱改水”改造工程。项目改造过程中还得到了贵州省妇联、贵州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以及碧桂园贵州区域的大力支持。

盐步中心小学变形记(归柳小学厕所变形记)(3)

“旱厕改造”工程进行中。

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项目部部长艾叶芳介绍,基金会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平台,同时也是“招善引慈”协调、凝聚各方力量的的重要载体。“在这次沟通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碧桂园是全心全意的在积极配合这次公益活动,并且一点一滴都从孩子们的真实需求出发,展现了爱心企业的社会担当。我们也希望能以此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向往美好生活的种子,让阳光洒遍校园各个角落。”

旱厕改造期间,杨秀密每天都到现场查看进度,并将进展情况实时拍照发在“支援榕江县归柳小学工作群”内。他介绍,这次改造工程不仅包括外墙漆、地坪硬化、蹲位、排污管等改造,还采用了自动式冲水箱。“我们当时讨论还有一个方案,想改造成学生自己冲水的那种厕所,但考虑到一些学生年纪比较小,可能会按不动冲水键,所以还是采取了这种自动冲水的改造方案,尽量减少水资源浪费。”

不仅如此,改造后的厕所维护费用也大大的减少了。“原来的旱厕每隔两个月就要花好几千块钱请村民来清理一次粪池,一年下来,至少要一两万的费用,如今改造后只需要每隔3-5个月清理一次,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杨秀密说。

迎接新观念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明亮整洁的格子地砖、素雅白净的墙砖,冲水式便池,通风的环境……一个个排列有序的蹲坑被一间间隔开,每隔20分钟,水箱就会“哗哗”自动放水冲洗便池。改造后的厕所不仅在环境上大为改观,在洗手池、隔断、通风、照明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实现了设施功能质量的全面提升。

盐步中心小学变形记(归柳小学厕所变形记)(4)

改造后的新厕所。

“新厕所比以前干净多了,我们再也不用自己拿衣服当‘门板’了!”五年级的吴健清兴奋地说。

下课铃一响,学生们就从教室涌出,大家趁着课间依次有序地如厕。在厕所门口的洗手台上,学校还为学生配备了肥皂、洗手液等卫生用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盐步中心小学变形记(归柳小学厕所变形记)(5)

学生在洗手台上认真洗手。

“厕所改造之后,以前学校弥漫的臭味消失了,学生们的卫生意识明显增强了。”在杨秀密看来,“光是设施的改造,不等于‘厕所革命’的成功,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厕环境的硬件改造只是开始,他更希望弥补孩子们缺失的健康意识与卫生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在新提升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习惯,六年级的孩子被要求轮流值日,打扫厕所卫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珍惜厕所的洁净。”杨秀密说。

而对于这一次的“厕所革命”,不少家长也拍手称赞。吴显妹的小儿子正在读学前班,原来的厕所坑距较大,她经常担心孩子会不小心掉进坑里。而在这一次的改造中,为了避免低年级的学生不小心踩空掉下去的情况,特意把蹲坑的便池距离缩小了。“现在孩子回家经常反过来‘教育’我们,上完厕所要一定认真把手洗干净。”吴显妹笑着说道。

推进“厕所革命” 助力阳光校园

对很多人来说,“厕所革命”已然不是一个陌生词。近年来, “厕所革命”推进如火如荼,厕所改造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一部分。而学校里的“厕所革命”则可能成为乡村改厕浪潮里重要的推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还有24亿人难以获得基本的环境卫生服务,如厕所或马桶,其中至少8.92亿人仍在露天排便,每天都有近千名儿童死于由水和环境卫生问题引起的可预防的腹泻疾病。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旱厕占比仍然高达46.2%,由此引发的系列卫生问题需要更多人关注。

去年11月,正值第八个“世界厕所日”,一座干净、漂亮、环保的“阳光校厕”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龙泉学校教学楼旁正式揭幕,这所由碧桂园出资1700万元援建的学校,在迎来了新教学楼、新宿舍、新操场之后,一个让1400名师生都倍感幸福的新校厕也正式投入使用。

盐步中心小学变形记(归柳小学厕所变形记)(6)

龙泉学校“阳光校厕”落成。

“我们将阳光校厕带进大山,只为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成长环境,同时,阳光校厕不仅为孩子们建设一个‘不湿、不黑、不滑、不臭、干净、卫生’的厕所,也能成为一个公共卫生教育样本,向全世界都关注的厕所问题交出了一个中国答案。”碧桂园扶贫志愿者说道。

无论是在地处大山深处的归柳小学还是位于偏远高原地区的龙泉学校,无论是支教团的老师还是碧桂园的志愿者,在这些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身后,更有千千万万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他们在教育帮扶、人文关怀以及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奔涌向前,合力为大山里的孩子们传递温暖。这些来自外界的能量正集结成光,在这群孩子们身上,更在这山沟大壑里酝酿发酵……

盐步中心小学变形记(归柳小学厕所变形记)(7)

课间休息,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

而从这一次旱厕改造开始,马桃再也不会觉得上厕所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分别前,她悄悄告诉记者:“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将来也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盐步中心小学变形记(归柳小学厕所变形记)(8)

校园外,一派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

初秋时节,从归柳小学的校门往外望去,一片片金黄的稻浪随着清风此起彼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一派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正如孩子们的未来一样,向阳而生,充满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