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历史地位(黄家驹如果活着)

黄家驹是一个死后被严重过誉的歌手,只需看前后对比便一目了然:,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黄家驹历史地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黄家驹历史地位(黄家驹如果活着)

黄家驹历史地位

黄家驹是一个死后被严重过誉的歌手,只需看前后对比便一目了然:

黄家驹死前,他的比较对象是达明一派、草蜢、太极,Beyond在香港拿的奖项也一直是最佳组合银奖(金奖一直是达明一派)。而恐怕在的90后00后都不知道前三者。

黄家驹死后,他的比较对象变成了崔健、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张学友、邓丽君、许冠杰等开创或是统治时代的顶尖人物。

与黄家驹同时代的小虎队、周华健、齐秦、王杰之类的当时毫无疑问都在Beyond之上,唱片销量卖得更多,歌曲传唱也更广,即使纯伦实力,除了小虎队是偶像群体,周华健、齐秦、王杰也称得上当时第一梯队的实力歌手 经典作品数量不少,但90后00后并没有多少人把他们当做偶像去崇拜。反而是当时处于第二梯度的Beyond的主场黄家驹被众多90、00后跟风盲目崇拜,不可否认“死亡崇拜”的魔力。

永远不要低估死亡对一个人的神话作用。

其一是增加曝光量。

保罗沃克的死对《速7》票房的带动作用不用说。MJ死之前,虽然已经是世界级巨星,但在中国主要还是欧美爱好者听,MJ死后,上至50岁大妈,下至10岁小学生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世界流行天王,都出于好奇听他的几首歌。黄家驹也是同理,原先很多不知道的人也开始知道。有人会说先接触歌曲才知道他死了,但你要考虑这点,如果他没死,你可能连他的歌都接触不到。你之所以能铺天盖地的听到他的歌曲,正是因为许多缅怀的人在放。

PS:以迈克尔.杰克逊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对曝光量的提升。事实上MJ这种身前已经称神的人物来说,死带来的效益反而有限。相同的道理还有邓丽君。

其二是增加神秘感?传奇性,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黄家驹不死,他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高质量打歌曲?在信仰粉眼里或许如此。

但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创作型歌手创作的巅峰都是在20—30岁之间。

以创作天王周杰伦为例,他的创作能力在华语乐坛历史上是最顶尖的。即使是这种鬼才,在39岁以前作出九张高质量专辑后,也不可避免的在30岁后下滑。

可见黄家驹即使不死,也未必就能在原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但刚好陨落,反而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粉丝就会自己在脑海中凭空意淫出一个没死后的黄家驹称霸乐坛的情景。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的Beyond也只是第二梯队的水准,尚未挤身第一梯队。很难想象一个过了创作高产期的歌手能如粉丝意淫的那样完成从二线到称霸的飞跃。

其三是死者为大观念带来的道德上的优越感。

黄家驹和Beyond后来跑去日本发展,以网络现在这么黑子和仇日者来看,如果黄家驹还活着会发生什么?如果没成功,他们可能被人黑成汉奸,活该没红,如果成功,依然可能被黑汉奸。参考围棋第一人吴清源。

但是因为黄家驹的死,传统死者为大的观念让他避免了那些网络暴民粗俗的抹黑,反而因为死亡带来的传奇性使他受到了暴民们的吹捧。

从吹捧的角度看,死使无脑吹占据道德制高。参考Beyond现在被他的一群信仰粉捧成世界四大乐队,连叶世荣都成了亚洲第一鼓手。如果换成一个活人恐怕早就一粉顶十黑了。但是对于黄家驹,路人是避之不及的,因为一旦有人站出来质疑其真实性,就会被b斗士扣上不尊重死人的帽子。人人在死人为大的观念下自卫,不打击吹嘘,这种无脑的吹捧自然广而传之。

说白了,这种文革式的反智思维源于什么?b斗士无脑吹捧的自信源于哪?——黄家驹的死让他们占据道德制高点,然后他们就可以随意扭曲事实。

如果黄家驹还活着呢?

形象高度、知名度下降,作品评论有下降风险,跟风狗、信仰粉数量会锐减,影响力难以延续。而这恰恰是黄家驹被吹捧的重要因素。缺了死亡带来的形象升华,死亡提升的知名度,缺了死后多出的跟风狗和信仰粉,黄家驹和Beyond无非就是和他们同时代的其他歌手、乐队的轨迹一样,慢慢过气。

所以如果黄家驹还活着,缺了死亡加成的黄家驹会和普通过气歌手一样被世人遗忘。按他生前的轨迹,他的地位会远不如周华健、齐秦等,Beyond的地位不会比草蜢之类的好多少,更别提被B斗士拿来和邓丽君、周杰伦、罗大佑、李宗盛这些华语乐坛金字塔最顶尖的人相比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