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道改造(新华道的变迁)

我家住在邻近唐山市新华道西山口的一座14层高楼上,从高高的阳台上俯视,下面就是车流如潮的西山口十字路口和新华道。

新华道改造(新华道的变迁)(1)

俯瞰新华道。

眺望新华道,地震后重建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鳞次栉比,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不远处,那条曾被誉为中国铁路源头的唐胥铁路像一条飘带,逶迤伸向远方。身后那曾经洋房林立、绿树掩映,先后居住过18个国家、上百名外国人的西山道两侧,已经盖起了重重叠叠的中国新式住宅。这块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通达世界的西方工业文明的摇篮之地,已经被岁月的流水冲刷得不露半点痕迹了。

乔屯是唐山市的发源地,紧邻乔屯的新华道,是唐山城市街道的摇篮,发源于唐山矿的创办。创办唐山矿以前,唐山地区只有乡间土路,没有像样的近代马路和街道,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崛起,这里出现了为矿山服务的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马路。随着唐山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其为中心的城市街道逐步形成——以紧邻唐山矿的西山口为核心,街道向东西南北延伸,最后形成了遍布城区的道路网。

新华道改造(新华道的变迁)(2)

其实,新华道最早叫广东街,建国前曾叫中山路,建国后改叫新华路,地震后改称新华道,从档案资料和早期的唐山地图上看,这条道最初仅有从西山口十字路口往东的这一段。

1878年10月,开平矿务局从开平镇搬到唐山乔屯后,最早将矿务局设在了离铁路最近的东局子(今金匙桥一带)。由于煤矿需要不断地往来,便在唐山矿北面修建了这条直通东局子的马路,以西山口为起点,向东延伸到现在的建国路商场一带。由于煤矿的发展,来自各地的矿工和当地人杂居,房舍相连、道路相通、商家集聚,逐渐形成了以唐山矿为中心的一条大道。

后来,开滦煤矿从广东招聘来大量的工匠,广东人以乡谊关系在这条道的两旁盖房筑屋,集聚在这条街道上。1882年,开平煤矿创始人唐廷枢在这条道路北面正对唐山矿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广东会馆,因广东人集聚而开始叫广东街。后来,随着城市街道的不断扩展,以西山口为枢纽,往南可连接粮食街(即建国路)、鱼市街、柴草市、双桥里、新立街、便宜街等;往东过铁路可连接沟东大街(即复兴路)、小山大街;往西可连接西山道、增盛路等。

西山口作为这条道的起点,是因位于大城山之西的双凤山(现凤凰山)而得名,因为唐山矿在双凤山南麓为招聘来的外国人盖了大量洋房子,在居住区修建了最早的洋灰马路——西山路。外国技术人员去唐山矿上班的必经之路是西山口,所以,这条道从西山口往西也逐步得到了延伸。地震前,在唐山矿北门的东下坡(现唐钢宾馆大门对面的马路旁),曾经临街竖着一个圆形的大表,成为这条街道的地标。老唐山人只要一提建国路大下坡,或大表就知道指的是这条街道。

新华道改造(新华道的变迁)(3)

新华道之所以在唐山市占有重要位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东段(现在的西山口以东)坐落着唐山的发源地——唐山矿。

横贯唐山市东西的新华道,唐山大地震后也得到了重新扩展。这条东起唐山东出口立交桥,西至唐山震后新建火车站的新华道,自1985年新建后,以百货大楼处的建设路交叉口为界,交叉口以西的叫新华西道,以东的叫新华东道,路面宽50米,全长9.55公里,被称为二十里长街,也叫唐山的长安街。

现在的街道两旁已是商店林立。

新华道改造(新华道的变迁)(4)

上世纪60年代,建国路大下坡。

从东往西数,分别有启新水泥厂、唐钢宾馆、建国路市场、鸿宴饭庄、唐山十一中、唐山矿、路北区政府、开滦医院、开滦集团、万达广场、纪念碑广场、百货大楼、路南区政府以及各重要商业机构,是唐山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作者:任荣会

来源:唐山风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