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越甲吞并吴国(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出处)

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真的只用了三千人吗

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出处,灭齐欺楚的吴国,真就被3000人灭了

蒲松龄,乃明末清初小说家,生于明崇祯时代,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一日他诗兴大发,作出千古对联如下。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天不负,苦心人,三千越甲可吞吴。

第一句描述的是项羽跟秦军的战斗,尽管项羽势弱秦国势大,然百二秦关终属楚。

而第二句是说中国东南方的吴越之地。吴越虽然水乳相融,但是依旧存在着吴国与越国两个政权,并且连年厮杀不止,尽管两国百姓关系不错,但打仗这事上层贵族说了算。

公元前478年,几经波折的越王勾践灭了吴国,越国从此成为春秋一霸,也结束了吴越两国的百年纷争,这便是三千越甲可吞吴故事的出处。

吴国当时有多强?

三千越甲吞并吴国(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出处)(1)

吴国到底在当时有多强呢?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帮吴国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越国其实早就被吴国灭了,只留下了一个亡国之君勾践。夫差还率领大军向其他国家进攻,攻占了齐鲁之地,击退了强楚之兵,夫差已然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霸主,吴国也是正值巅峰鼎盛。

如此强大的吴国,几十万强壮兵马是一定有的,而如果说3000越甲可吞吴这个说法没有虚构或夸大的话,那就真的是天方夜谭了,哪怕这三千人犹如天降,你要怎么去打败几十万的吴国强军?所以这里的三千越甲存在很大的争议,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越王勾践一共启用了多少兵马来消灭吴国呢?

虚指

三千越甲吞并吴国(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出处)(2)

古人特别喜欢虚指数字,比如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绝对不是说三个人里面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师傅,而是指的一群人,以三代指多人的意思,所以三千越甲可能同样是一个虚数,是代指了许多的兵马,而并不是恰好三千。

那么为什么是三千,而不用五千或者是六千来虚指呢?这里面也是有说法的。

因为道家说,天地万物生于无,无生于有,然后还有一句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以三是最常用来指代庞大的一个数字,在很多情况下,三就已经代表了无穷大,甚至百万雄师也可以用三来指代,比如三军令下。(古代可没有水陆空三军,纯粹是因为三在中国古文化里的特殊性)。

《东周列国志》

三千越甲吞并吴国(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出处)(3)

当然了,我们话说回来,除了虚指之外,三千越甲同样是有一定的典籍可以去追溯的,比如《东周列国志》一书中所写,越国被吴国灭国之后,越王勾践与很多越国人都想要复国,然后在暗中操练兵马,其中负责军事的叫范蠡。

范蠡此人先是聘请了一个民间武女,据说此人武功独步天下,然后把三千青壮年交予她训练。然后范蠡又请来了一个楚国逃犯,这人武艺高强,尤其是箭术无敌,范蠡又把给了这家伙三千人。

所以两个三千相加便是六千越甲,而他们都是越国的主力核心部队,是精英中的精英,属于越国灭吴国之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典籍应该更大部分是来源于这里,也就是指两个3000人的越国特种部队带领数万人大杀特杀,最后终于消灭了强吴,越国也取代吴国成为了春秋一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