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分类有哪几类(教学方式的基本类别)

教学方式的基本类别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

1806年是教育学这门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起始年,其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正式出版。赫尔巴特在对前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学最初的理论体系。赫尔巴特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课堂教学程序化、模式化,这样教师就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而不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使课堂教学步入规范化的轨道。课堂教学阶段的理论最核心内容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教学法”,这是课堂教学初期最为系统的研究。他认为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积极性,提出了学校教育的“三中心”:学校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书本为中心。

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对欧美各国、日本影响都很大。20世纪4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基本上继承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提出了为我国教育界所熟悉的课堂教学五环节,即: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以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为代表的教育理论让教师们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分类有哪几类(教学方式的基本类别)(1)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批判了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他指出赫尔巴特用教法和教材联系的观点来阐明教学方法上的各种问题:“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提示新教材的方法和顺序,保证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恰当的相互作用”,这个观点的基本缺陷在于它从根本上只重视“教材”而忘记了教育中的“人”,忽视了人的“主动性”。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究获取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学生中心论”。

在杜威看来,教学的中心不在教师,而在学生。所以他认为教育教学中心要来一个转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从做中学”这一教学方法的原则,杜威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五步骤。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做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教学方法分类有哪几类(教学方式的基本类别)(2)

杜威对教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发明了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在于使教学方法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唤醒主体意识、提升生活经验、关注个体独特性、促进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教学时代。杜威的理论和实验极大地解放了学生,但是杜威的“学生中心论”却导致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原因在于杜威及其追随者没有提出和形成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普适性的体现学校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程序。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依据上述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可以大致确立以下基本教学理念:

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现代教学侧重学生的学。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情境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在成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之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结果,所以教学就不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景,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先前的知识在当前情境中进行认知和学习。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教师多是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管理者,但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的价值体现在能否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咨询者或学习资料的提供者。

4.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传统教学强调规范和纪律,而学生的学习反而处在次要的地位。教学活动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刺激他们思考、探究;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教学方法分类有哪几类(教学方式的基本类别)(3)

5.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教学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因为疑难、困惑而引起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的冲突、混乱、惊奇实质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职责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在忍耐、观察中,引导学生成长。这是一个过程。

6.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中,无论是“常模参照评价”或“标准参照评价”,多以纸笔测验为主。评价内容多是知识性、记忆性的,以学生记住多少教师教的所谓知识为基本依据和结果。但既然知识是学生的一种建构结果,求取一致的答案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不管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还是评价方式都应该多元化。

7.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教授教科书的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知识建构过程,那么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相关的辅助材料,整个社会文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情境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作者简介:张玉彬,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课堂教学。邮箱649387486@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