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应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泣(祈祷落幕时真相背后)

《祈祷落幕时》是根据东野圭吾的同名侦探小说改编的电影,基本上保留了原著的情节设计与构思未做改动。

这是一个犯罪故事,但凶手并不是贪婪的穷凶极恶之徒,初始的他善良老实本份。这更是一个关于爱与守护的故事。在惊悚的案件背后,是无法割舍的亲情,是为了守护所爱之人,走投无路时做出的无奈之举。在这沉重的背景下,害人的举动显得令人犹为无奈与扼腕。

滋贺县押谷女士死在东京的廉价出租屋,屋子设施陈旧,透露着一股悲凉的气氛。警察走访了押谷生前人事关系后一无所获,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跑到离家很远的东京,又神秘去世。

与此同时,一间流浪汉的小屋被烧毁,死者被人掐死后烧死。通过DNA比对,证实与出租屋原租户是同一人。流浪汉与押谷是什么关系,是他杀死了押谷吗,他后来被谁掐死,又被谁烧死?这个案件有一系列疑点。

刑警松宫与自己的表哥,同为刑警的加贺恭一郎无意中聊起此案,当说到一幅写了日本十二座桥的挂历时,加贺警觉了起来。十几年前,加贺在母亲的遗物中见过同样的东西。两本挂历上的笔迹经过比对,证实是同一人。

加贺正式加入到案件侦破中。

你们应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泣(祈祷落幕时真相背后)(1)

父母之爱,以爱为名的牺牲与奉献

加贺恭一郎经过推理,认为浅居博美与案件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他以博美为突破口,围绕着她的身世开始了调查。

浅居博美童年不幸,母亲轻浮自私,对女儿及丈夫不闻不问,拿了丈夫的章借了高利贷和情人私奔。债主找到家里要将博美带走抵债,博美的父亲浅居忠雄连夜带着女儿逃走。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盘缠用光,走投无路时博美失手杀了羞辱自己的男人。

从这一刻开始,父女俩的命运被彻底改变。忠雄开始了三十多年的逃亡之旅,隐名埋姓之旅,他为女儿铺了路,让女儿在自己的庇佑下健康成长,事业有成。

你们应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泣(祈祷落幕时真相背后)(2)

忠雄换过几次名,他不能以真身份示人,因为他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博美是一个孤儿。如果让人知道忠雄还活在这个世上,那会给女儿带来很大麻烦。而影片开头遇害的押谷是博美的同学,因为认出了忠雄而惹来杀身之祸。

忠雄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女儿,只要博美生活无忧开心快乐,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有价值与意义。为此,他不遗余力地铲除出现在博美身旁的障碍,在他忠厚老实的外表后背负着数条命案。

除此外,在忠雄几十年的逃亡生活中,曾有过的快乐就是遇到了一位叫百合子的女性。俩人度过了一段互相依赖、互相取暖的时光。

百合子相貌出众,性格温柔,年轻时曾做过陪酒工作。就因为此,她被丈夫的整个大家庭所不容,被排斥至孤立无援。而丈夫加贺隆正整天早出晚归忙于警察工作,疏忽妻子的感受。在长期压抑无人诉说、无法发泄的情况下,百合子患了抑郁症。

有一次半夜神智不清的她爬起来摸到厨房拿起了刀,在年幼儿子的呼唤声中醒来。她被自己吓到,生怕某天发病杀了儿子留下终身遗憾,于是离家出走到仙台找了份工作,与家人切断了联系。百合子的儿子,就是后来子承父业的警察加贺恭一郎。

忠雄和百合子,这两位苦命之人,一个为了女儿忍辱负重,一个为了儿子背井离乡。他们都生活在与过去割裂的世界里,承受着与亲人无法相认的痛楚。

他们相遇了读懂了彼此的眼神,很自然地走到一起。他们并没有相爱,更多地是在相互取暖。

博美很高兴这位叫百合子的女人曾给父亲带来温暖,她很想知道对方的儿子长什么样,于是设法认识了加贺;加贺想知道离家出走的母亲的生活如何,也想知道母亲曾喜欢过的人是什么样。

这个思路成了加贺后来破案的关键,他由此及彼推理到博美接近自己的目的。在案情陷入困境时,他成了自己的破壁人,从自己的心理活动去思考他人,最终案情真相大白

你们应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泣(祈祷落幕时真相背后)(3)

爱是救赎,爱也是枷锁

父亲用自我牺牲般的爱让博美在良性的环境中求学,追求热爱的事业,成了明治座的知名导演。但,功成名就的博美真的快乐吗?博美表面上风光无限,实质内心虚伪麻木。除了对父亲愧疚般的爱是她残存的情感,其余时候都冷血残酷。她说自己没有母性与爱心,她没有真正爱上过任何一个男人。在前途与爱情之间,永远选择前者。

她在发现自己怀孕后去了医院,说自己是一个没有母性的杀手,因为“母性这种东西是需要遗传的”。而在母爱缺失的家庭中成长以来的博美无法爱人,也没有迎接母亲这个角色的想法。

在看剧时,听到博美说“母性需要遗传”,不禁想起了一个极为惊恐的心理学实验。

上世纪5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个“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恒河猴有94%的基因和人类相同,在它们身上能反映出初始的人类情感状态

哈洛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一个道理:那些被温柔呵护、爱抚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才会成长的更独立自主、更能适应社会。

实验过程如下:将幼年的恒河猴与母亲分开,单独放在笼子里,笼子里放着“两个假妈妈”。一个由冰冷的铁丝做成,一个用柔软的绒布做成。前者可以提供瓶装奶水,后者可以提供拥抱。

在实验过程中,幼猴们只有在饿了时去铁丝妈妈那里喝奶,其余时间都抱着布料妈妈玩耍。把布料妈妈拿走时,幼猴都表现出了极度的惊恐和不安全感。

在这些进行实验的猴子还有一系列的行为观察。实验组发现被母爱剥夺的猴子渐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孤僻、自残,并且它们不知道交配行为,将它们通过人工受孕做了母亲后,有的不知道照顾幼猴,有的经常无故殴打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咬死幼猴。

相反,实验对照组中那些小时候没有被母爱剥离的幼猴没有任何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它们机灵活泼,正常生养后代。

哈洛的这个实验一直被心理学界诟病,指责对动物的虐待。不过这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孩子的重要性,也打败了此前一直很火的心理学家华生的育儿理论

你们应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泣(祈祷落幕时真相背后)(4)

剧中被母爱剥夺的博美在成人后同样没有母性,因为她失职的母亲并没有遗传给她。只有父亲的奉献与爱支撑着博美去生活、去追求。但同时,这份爱也是负担。她觉得自己无耻、自私、卑鄙,因为她的风光是建立在父亲的牺牲之上,是剥夺了父亲的自由与幸福换来的。

当她在剧院后台,对加贺说完一切时,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她终于卸下了沉重的枷锁,敞开不堪的人生。

博美是一条明线,说明母爱对孩子的重要性。刑警加贺则是一条暗线,也在说明类似主题。加贺一直执著地找寻百合子生前点滴,说自己有母亲情结,实质就是在追寻缺失的母爱。

你们应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泣(祈祷落幕时真相背后)(5)

施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祈祷的帷幕终至落下

有句话叫“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好人会变坏,坏人会变好。有一些伤害别人的坏人,他们曾经也被伤害过,曾经也是一位善良敦厚之人。

如同剧中的忠雄,背负多条人命。但最初始,他只是被妻子戴了绿帽,女儿将要被卖到声色场所的老实人。他被迫害人。而那些被害之人并不无辜但也不至于该殒命。

是是非非无法评判,乱象背后是生命的无法承受之重,是人性的正向与邪恶、刚强与软弱、奉献与索取、反思与救赎的体现。剥开真相,你会看到隐藏的无奈与苍凉。

忠雄一心寻死,因为他已经厌倦了几十年东躲西藏的日子,他准备烧死自己。博美很多年前听父亲说过,“想到一个人如果被活活烧死那该有多痛苦”。为了父亲不至于也承受这种痛,她,亲手掐死了自己的父亲。

随着忠雄的去世,博美在明治座导演的戏剧落下帷幕,父亲对女儿爱的祈祷,女儿对父亲爱的赎罪也悄然定格。守护的旅程到了终点,那些走进她生命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去。博美的幸福也失去了灵魂,人生这场戏落下了大幕。

破案后的加贺走在街头,听护士讲父亲临终前曾说,“一想到能在另一个世界眺望孩子未来的人生,就特别期待,为此即便失去肉身也没关系”。加贺一直认为是父亲的冷落导致母亲离家出走,所以与父亲关系冷漠。破碎的家庭也对他的婚姻观产生影响,一直没有女友没有结婚。

听到这句话时,加贺的心结打开,他明了父亲的心意,原来自己误解了,父亲一直是爱着自己的。加贺对母亲生前踪迹的找寻也有了答案,他这几十年纠结的人生也完美落幕。

你们应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泣(祈祷落幕时真相背后)(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