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图片摄影 黄志刚

通讯员 胡雪飞

湖北荆州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是一所位于四湖总干渠南岸的乡村小学,服务两岸8个村庄,总共706名学生的就近上学。目前,有3个村庄270名学生居住在河的北岸,每天需要依靠渡船过河上学。

南剅小学有3名特殊的教师——刘礼富、张新华和熊高文。在课堂上,他们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帮他们到达“未来的彼岸”;学生上下学,他们变身摆渡人,帮孩子们安全渡过求学路上的河流。

8村庄分列河渠两岸,学生要过河上学

江汉平原河网密集,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四湖总干渠是上世纪50年代挖掘的一条人工河,连接着湖北省第一大湖洪湖和第二大湖长湖,是江汉平原重要的农田水利工程。

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坐落于四湖总干渠的南岸,服务着河渠两岸8个村庄的学生就近上学。2月16日,今年春节假期后的开学第一天,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这里,探访孩子们特别的上学路。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的渡船在四湖总干渠航行

通过航拍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四湖总干渠的两岸,呈条带状分布着密集的村庄,宽阔的水面将河的两岸形成一道屏障。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2)

2月16日,俯瞰四湖总干渠监利市毛市镇段面。

从四湖总干渠修建完成起,村民的出行就需要跨越眼前流淌的河渠。行走在河渠岸边,每隔不多远,就能看到群众修建的过河渡口。一条柴油动力的小木船,一个水泥硬化的小码头,一名经验老到的船长,这是村民过河的标配。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3)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的渡船在四湖总干渠航行

南剅小学校长张文芳是监利当地人。他说,四湖总干渠起初在南剅村段面的河宽只有约50米,村民依靠小木筏或搭建木桥便可过河。后来,经历几次水利工程的修复,河宽扩展至现在的150米左右,水深最深处也达到七八米,两岸村民的出行便只能依靠渡船或桥梁。

南剅小学是毛市镇三所公办小学之一,也是离四湖总干渠最近的一所乡村小学。如今,该校一至六年级中,每个年级有两个班,再加上南剅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学龄前幼儿,全校总共有706名学生。

南剅小学服务的8个村庄中,南剅村、群力村和玉石村3个村位于河的北岸,目前共270名学生在读,其中还包括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需要过河上学。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毛市镇的集镇旁,有一座跨越四湖总干渠的毛市大桥。南剅小学河对岸的群力村、玉石村的村民如果绕行该桥过河,大约有13千米的路程,驱车需要约22分钟。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4)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学生放学。

政府部门协作,修建学生专用渡口

近年来,村里的年轻夫妻,大多都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很多都留守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南剅小学的学生,年龄从3岁到12岁不等,8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

对于隔河相望的学校,住在北岸的村民更愿意选择乘坐渡船送孩子上学。一方面是为了节省上学时间,另一方面则因没有交通工具绕行。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5)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老师张新华在驾驶渡船。

南剅村一位村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以前孩子上学需要借助民用渡口。每天早上,北岸的村民赶早就带孩子到渡口,争相排队过河,家长或孩子落水的情形时有发生。

“冬天时,天还没亮,孙儿眼睛都没睁开,就要喊他起床。”该村民说,民用渡口的小木船一次能载10人过河,如果赶到渡口的时间太晚,很有可能影响孩子准点上课,“遇上风雨天气,渡河的时间更长,危险更大!”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6)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老师张新华在驾驶渡船。

对于常年生活在四湖总干渠两岸的村民来说,落水、溺水等事故早就不算是新闻,但孩子们的安全上学问题却时刻牵动着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心。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7)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学生放学上渡口。

2013年底,张文芳向监利地方海事部门反映了学生乘坐小木船渡河的安全隐患。在当地政府、海事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9月,海事部门向学校捐赠了一艘专用船舶,还共同出资修建了学生专用渡口。2016年,当地海事部门又出资重修了学生专用渡口,并提供安全指导、检查和设备检修等技术支持,确保学生出行安全。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8)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学生放学上渡口。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9)

2月17日一大早,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学生冒雨通过渡船上学。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0)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学生放学上渡口。

在距离南剅小学约300米的四湖总干渠岸边,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学生专用码头设有专门的标牌,还有两个可供学生和值班人员遮风挡雨的候船区。在候船区内,渡口公示牌和各种安全警示标语及注意事项被一一张榜公布。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1)

2月17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老师熊高文在整理救生衣。

岸边则停靠着海事部门捐赠的“校园1”号船舶。记者看到,该船舶专门搭建了乘客舱和驾驶舱,船舱内可同时搭载30名乘客,并配备了救生衣等设施设备。

老师培训成船长,甘当学生的“摆渡人”

2月17日清晨6点半,刘礼富的手机闹钟准时叫醒了他。洗漱过后,他便径直走向四湖总干渠岸边的学生专用码头,同行的还有张新华和熊高文。他们三位是南剅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校园1”号船的船长。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2)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老师刘礼富展示他的船舶驾驶证。

2014年,南剅小学的学生专用渡口建好了,刘礼富自告奋勇,通过船舶驾驶理论和实操培训,取得了内河船员适任证书,成为一名专业的客船驾驶员。和刘礼富一样,张新华、熊高文两位老师也通过培训加入了摆渡人的队伍。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3)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老师张新华在备课。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4)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老师刘礼富在给学生辅导作业。

当天清晨,监利下起了蒙蒙细雨,极目新闻记者站在岸边,可以明显感受到湖面的风浪。7点刚过,张新华检查完船舶的各项安全设施后,走进驾驶室,伴随着一阵由弱到强的发动机轰鸣声,“校园1”号船正式启动。刘礼富在船头操作铰链,收起登船甲板。熊高文则在船舱内,逐一检查并摆放救生衣。

一阵长长的汽笛声划破宁静的河畔,“校园1”号船正式起航,朝河对岸驶去。此时,对岸的候船室已经有家长陪同孩子在等待,听到汽笛声后,依次起身排队。

航行约5分钟,“校园1”号船到达北岸,学生们正通过码头的防滑陂走向登船甲板,然后有序进入船舱,年龄稍小的幼儿园孩子则由家长护送着上船过河。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5)

2月17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老师刘礼富在引导渡船靠岸。

“穿好救生衣,有序入座。”熊高文在船舱内维持秩序。刘礼富穿着雨衣,站在船头瞭望。张新华则全神贯注,操作着手中的船舵,安全航行。

约5分钟后,“校园1”号船调头返回南岸,学校的3名值日老师也早早等候在码头,引导学生下船,然后列队入校。

这是南剅小学学生专用渡口忙碌早晨的一个片段,这样忙碌的场景一直要持续到早上8点前。将最后一名学生送达校园,3名老师才能停船上岸,然后就着一顿早餐,他们开始了一天的教学。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6)

2月17日一大早,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学生冒雨通过渡船上学。

每天下午4点,3名老师又上船为学生渡河。一天下来,他们要往返河两岸约20次,总共要花费约4个小时。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7)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学生渡河后,转乘校车回家。

今年41岁的刘礼富是南剅小学五(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今年是他和另外2名老师帮学生渡河的第8个年头,“校园1”号至今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目前,南剅小学渡口也成为全省唯一仅存的学生专用渡口。

“课堂上他教我学习知识,带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课后他牵着我的手,渡我过河。”南剅小学五(2)班学生张家景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在日记中写了对刘礼富的感激。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8)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老师刘礼富在开学第一课上,给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

“孩子们交给三位老师,我放心。”南剅小学二(1)班学生张一轩是一名留守儿童,新春开学第一天,他的爸爸张辉专程到渡口对三位老师表示感谢。

……

“用自己的一点光和热,照亮孩子们的成长路。”今年61岁的张新华说,希望孩子体会老师的身体力行和良苦用心,感恩社会,感恩伟大祖国。去年退休后,张新华被返聘,继续担任船长为学生摆渡。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19)

2月17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学生在渡船上。

“课堂上,他们为学生在知识的海洋摆渡;课堂外,他们为孩子们跨越求学路过河摆渡。他们终将载着孩子们从现实走向梦想,到达未来的彼岸。”南剅小学校长张文芳说。

一群可爱的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船长)(20)

2月16日,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学生放学。

来源: 荆楚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