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

荒漠求生

令人烦恼的小飞虫和蚊子轮番向他袭击。利斯特强忍着,告诫自己现在还不能动。由于高度紧张和缺水,他感到干渴难耐。待夜幕降临后,他计划藏到另一处更加茂密些的丛林里去,那地方看起来更易于隐蔽。

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1)

美军特种兵野外生存训练

两天来,来自于特勤队的带犬巡逻队和一支“敌军小分队一直在追踪他。然而,奇怪的是,他们竟然连他的踪影也未发现。还剩下最后三天的时间,如果在这三天内,还抓不到利斯特的话,那么胜利就将属于他。

三个昼夜过去了,利斯特估计自己这几天大约走了几十里的路。他完全是依据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来掩护自己的,只在夜间行动,天亮前找个安全隐蔽的地方藏身。他身上还带着救生包,里面有救生地图、无线电收发报机、烟雾信号弹和一个手掌大小的球型定位接收仪,它可以接收卫星导航信号,并据此确定其所在的准确位置。

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2)

美军特种兵野外生存训练

另外一个救生包中还有一个备用无线电台、电池、急救包和更多的照明弹。此外,他带的救生物品还有一条绿色保暖毯、伪装网、乔装用的面部化妆品、塑料袋和一块用于吸储水的海绵。

到目前为止,最困扰利斯特的不是饥饿,而是干渴。那天下午,他喝完了带在身边的最后一滴水。救生地图标示的小溪位于与他的行进路线相反的方向,他不能为取水而冒遭逮捕的风险。

那天后半夜下了一场雷阵雨。这场雨如同雪中送炭,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打开两个塑料袋接着雨水,又用海绵吸着周围积存的水,贪婪地大口大口地喝着。

雨后的寒气使利斯特浑身战栗,被浇得透湿的军服紧紧贴在身上,吸吮着他体内的热量。这样的夜晚不会有人出来走动,利斯特收拾起物品,决定尽快进入前方那片山区。

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3)

美军特种兵野外生存训练

黎明时分,利斯特进入山区,找了一处隐身的地方。折腾了一夜,此时利斯特想睡一会儿,但饥饿感又开始作祟。他难以入睡,看到肘臂旁一些黄蚂蚁在草丛中爬动,他想抓一把放在嘴里,可是只捏起了几个。这几只蚂蚁连他的舌头都没润湿。

暮色降临,受尽饥饿煎熬的利斯特又开始觉得口渴难耐。雨水早已喝光。他脱下潮湿的靴子,从毛袜子里挤出几滴水,味道虽然又涩又臭,但却总算稍稍缓解了一时之急。

第五天深夜,利斯特凭着他的机智、果敢终于逃脱了追捕,从那片恐怖的森林中走了出来。但此时的他,已与原来判若两人。


野外生存对抗训练

原来,这是美国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队员在进行野外生存对抗训练,目的是在深山密林或沼泽地带等恶劣环境中,使特战队员与一支凶悍的“跟踪追击”而来的“敌人“进行激烈的非常规特种作战,来培养特战队员“求生、逃避、抗拒、脱逃”的能力和坚强不屈的毅力。

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4)

美军特种兵野外生存训练

美军认为,特种部队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要在敌后作战,很难从外部得到持续的后勤支援,故必须具备在缺少物资保障的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野战生存训练对特种作战队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生存训练中,美军经常将受训队员置于深山老林、荒原大漠之中,暴露于烈日酷暑、冰天雪地之下,锻炼其在水断粮绝、孤立无援的环境中利用当地资源生存的能力。他们需要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包括:熟悉贝、鱼、蛇、兽、鸟、虫等地捕捉和野外烹调方法;能够辨别食用植物、药用植物、有毒植物等;掌握饮水净化法、取火要领,以及使用帐篷或就地取材构筑防水、保温、防虫设施的方法等。

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5)

美军特种兵野外生存训练

在恶劣的环境中作战,经常会有人员伤亡和疾病发生,因此,生存训练的内容还包括对外伤、骨折的简单治疗,对发烧、中暑、咬伤、中毒、冻伤等的紧急处置,对溺水者如何进行人工呼吸,以及在恶劣条件下运送伤病员的方法等等。

为了真正地将生存训练贯彻始终,美军把华盛顿州卡尼克劳国家森林指定为特种部队野外生存训练基地。这里是国家级保护区,参天大树林立,藤蔓交错,枝叶蔽日,地上积满了两尺多厚的腐叶枯草。林中到处是毒蚂蚁、蝎子、蜈蚣以及北美剧毒的眼镜蛇,还有狼、狐狸、豹、老虎等猛兽。这里也恰恰是特种部队进行综合训练的理想场所。特种部队的士兵们要在这里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6)

美军特种兵野外生存训练

他们每天吃的不是牛奶面包、罐头香槟,而是自己捕捉来的野羊、野兔、蛇、蚱蜢、蚯蚓等动物,甚至还要一把把大口吞下活的蚂蚁来充饥。寻找水源也是很困难的,别看森林中到处都是小溪、水洼,但水中多半含有许多有害细菌甚至有毒。士兵们只得跟随着动物和鸟类,在它们饮水的地方取水饮用。实在找不到水源,他们就只得在植物身上动脑筋了。他们用多用途刺刀,砍下一节粗大的葛藤,6个人分头手持葛藤的两端,像拧衣服一样猛绞葛藤,居然也能得到500克左右的水。但是,如果挤出来的汁液是乳白色或略带苦咸味的,那可万万饮不得,否则就会中毒死亡。

采摘、挖掘野生果实充饥,也是士兵赖以生存的手段之一。为了辨别某类植物是否有毒,他们有一个极其简便的方法:用刀把植物切开一个口子,撒上一撮食盐,如果不变色就可食用,如果变成黑色或别的颜色,则千万不能食用。此外,在密林中还需穿上紧身防水服装,并将领口、袖口、裤脚口用绳子扎紧,以防毒蛇和毒蝎的侵袭。在密林中行军,要尽可能地寻着大型野兽的脚印走,这样可以避免误入有毒区或陷入沼泽地。夜间宿营时,要选择避风的制高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宿营地周围应点燃多处篝火,以防猛兽的侵袭。就这样,当一个月的综合训练结束后,他们才能走出密林。

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7)

美军特种兵野外生存训练

此外,除了卡尼克劳训练基地外,美军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巴拿马空军基地还设有热带丛林训练中心,在阿拉斯加设有极地气候训练中心并在沙漠地区设有沙漠训练基地等。

可以说,野外生存训练是陆军特种部队新队员正式成为“绿色贝雷帽”队员道路上的一道最难以逾越的屏障。每年不知有多少新队员就是在这个训练科目上惨遭淘汰的。这一训练科目不仅向人的生存极限提出了挑战,而且也是对特种队员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考验。回想到这些,利斯特会向人们讲起他的另一段经历。


绝处逢生

那是1996年4月9日的下午,利斯特被空投到一片沙漠之中进行穿越沙漠训练。尽管4月的天气还很凉爽,但正午时分,地表在骄阳的暴晒下,热得烫人。白天,利斯特挖洞在红柳树根部取些凉沙护在肚脐上降温;夜晚,他开始急速奔袭。一开始,他每天走二三十公里路,饿了就啃口干面包片,渴了就吮一口随身携带的水。可是,4天过去了,眼见所带的干粮和水所剩无几,利斯特却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老天又偏偏不做美,这天黄昏,利斯特一直担心的“大漠恶魔”终于现身了。黄沙风暴咆哮着滚滚而来,沙石扬起,并伴随着“呜呜”的吼叫声。利斯特先将随身携带的打狼棍深深地戳进沙土中,然后背靠着打狼棍,双手护着脸部,斜卧在地,与这突如其来的沙暴搏斗了20多个小时。他的鼻子里、耳朵里尽是沙尘,身上多处被沙粒打得红肿不堪,幸好总算未被沙子活埋。

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8)

突遇沙尘暴的美军

一天深夜,疲惫不堪的利斯特寻到一个背风的地方准备休息。他摊开毯子,正要躺下,突然看到四周有灼灼的绿眼紧盯着自己,而且这些绿光很快就到了近前。他一惊:糟糕,是狼群。吓出一身冷汗的利斯特连忙镇定心神,突然打开手电筒照射一圈,并大喝一声,执打狼棍朝当中一条母狼奋臂打去,这只狼应声倒地,其它狼四散奔逃。此时,利斯特已精疲力尽,他只觉眼前一黑,瘫软了下去。

过了大约5分钟,利斯特从惊慌与昏迷中恢复了过来,他只感到口渴难耐,拿起了随身携带的水壶。可是,利斯特万万没有料到,壶中仅剩的一点水竟然在与狼搏斗时流光了。这时,他看到了刚刚打死的那只狼,他抽出了匕首,猛地向狼的胸膛刺去。“噗”地一声,一股浓烈的血腥味从狼的肚子里冒了出来。此时,利斯特已顾不了许多,他略微迟疑了一下,猛地趴下身去,贪婪地吮了起来。他抬起头来时,满脸都是血。

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9)

沙漠

七天七夜过去了,利斯特进入到了大漠腹地,而此时的他已有两天两夜没进一粒粮食、没喝一滴水了。他脚步蹒跚,形容枯槁,身上、手上、脚上是一条条干裂的血道子,嗅觉灵敏的苍蝇、蚊子不停地围着他转。两天来,他饿了就以苍蝇、蚊子、蜘蛛、甲壳虫、蚂蚁和四脚蛇充饥。后来,他对人们说:苍蝇好吃,有淡淡的甜味;蚂蚁难吃,臊得很;蜘蛛吃起来没啥味道。渴了,开始时他喝自己的尿,一次、二次、三次,到第四次时,尿液也没有了。此时,隐隐感到一丝绝望的利斯特躺在温暖的黄沙中,双目凝视着深邃虚幻的苍穹……他想写“遗书”,要让队友们记住,他是活活渴死的,以后在祭奠他时,别忘记带上一瓶清水。

在断粮断水的第五天,利斯特找到了一种叫大芸的植物,他连忙拔起来,连根带皮狼吞虎咽起来。一顿大嚼之后,利斯特的体内获得了一些水分,尽管大芸吃多了会有中毒反应,嘴也开始感到有些发麻,但此时他已顾不了那么多了。使他绝处逢生的是,在他快要倒下的时候,他已经走到了沙漠的边缘,渐渐增多的植物和小动物挽救了他的生命。

美国特种兵训练集体感染(美国特种兵训练惨无人道)(10)

沙漠中的美军

4月22日,经过历时12天的顽强搏斗,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利斯特终于走出了沙漠。他哭了,望着无际的沙海,他喃喃地说道:“大沙漠,你阻挡不住我迈向绿色贝雷帽的脚步,我终于赢了!赢了!”

正是经历过数次如此严苛、有些不近人情,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训练后,他们才有资格成为特种士兵,这些士兵在野外面临的危险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正是这些切身感受与亲身经历使得他们掌握了野外求生的技巧,真正具备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为日后特种作战任务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