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

文 | 查小欣

[香港娱乐专栏第一人,一支笔写尽香港娱乐圈的风云跌宕]

先此声明,本文涉及粗囗和不文,儿童不宜。

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1)

本文并非要教坏读者,而是粗口和不文是每个地方的市井文化,一定要知道才不会祸从囗出或被人破口大骂也懵然不知,外地艺人来香港拍电影就闹过不少类似笑话,香港艺人到内地去演出,也因普通话发音失准而成为话题。

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2)

/尔等切记/

所以傍身之道,是初来乍到一个地方,要入乡随俗外,首要是学会地道粗口,只要知道,不要说便是。

在香港当讲一些数目字时要小心,尤其如广东话不咸不淡,千万不要讲数目字“七”和“九”,只要咬字不清、稍为走音便会变成讲粗口,很容易引起冲突。

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3)

看看这阵子几乎天天成为新闻焦点的三星旗舰手机Galaxy Note7发生的连环爆炸事件,电子传媒主播报导时都罕有地弃粤语, 改用英文念“Note Seven”,提及iPhone 6时,则会将6念成Six。

更吊诡的是,如英文发音不准,“Note”念成 “Lote ”便与广东话“碌”同音,再加上“7”发音不准的话,就不折不扣变成一句用来骂人极粗的粗话“碌柒”,所以电子媒体都不敢冒这个发音之险,免被公众投诉及遭政府警告。

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4)

“柒”原为数目字“七”的大写,属假借字。

当用作粗口时俗写为“门”字里加个“七”字,名词,“阳具”的意思,用来形容他人傻头傻脑,或者外表形象过时、笨拙、思想落后、不灵活;有时只用作加强语气的助词。

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5)

粗口也有典故,粗口的俗写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经出现,但暂时未能考证由何等人所创。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五个粗口单字流行于香港社会,更曾被当时港英政府收录于官方字库内,“柒”是其一。

另一要小心发音的数字是“九”发音稍高念成“鸠”便变成粗囗

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6)

/铜翅鸠/

“鸠”,假借字,原本是一种雀鸟,读作“沟”,正写应为“㞗”,此字被不少人误写为“尻”,是不正确的,因为“尻”指尾龙骨,日语汉字中解作股沟、屁股或者结尾此字的俗写为“门”字里加个“九”字。

不少粤语中的粗口字,都是把粗囗谐音字放入门字中,所以书写时要留神。

“鸠”跟“柒”一样都是指阳具,根据对粗囗文化甚有研究的已故才子黄霑在大作《不文集》中所述,“柒”与“鸠”虽然均指阳具,但之间的分别是――“鸠”乃硬,而“柒”则软。

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7)

/香港才子黄霑,《沧海一声笑》就是他写的/

同是骂人,但层次上却有所不同:前者揶揄他人冲动鲁莽,后者揶揄别人垂头丧气。因此“柒”字便成为形容呆笨愚钝的粗口专用字。

至于与Note谐音的“碌”,说单字没事, 但如说“一碌”则是非常粗俗,解作“一条”,骂人“愚蠢”时常会说对方是“一碌葛”,所以“葛”可说是“柒”的斯文版本,女生最好不要说。

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8)

周星驰在《鹿鼎记·神龙教》中拿出一瓶淫药,名为“我爱一碌葛”,全场观众即时爆笑,就是意会其中含意。167和169的谐音常被用作代替三字经。

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9)

粤语俗语说:不怕生坏命,只怕改坏名。Note 7注定被用户闹爆回收,系列出至Note9时,香港电子传媒又要用英文Nine代替9了。

香港人与内地艺人(香港人不说七和)(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