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父母的优美散文集(父亲笔下对母亲最真挚的怀念)

怀 念 二O一五年,于我而言是灾难性的一年与我相濡以沫、同眠共枕近半个世纪的爱妻永远离开了我她走后一年多来,我的脑海里全是对她生前的眷恋和死后的怀念妻子对我一往情深,她几十年的付出和对我的关爱,点点滴滴、桩桩件件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日益变老的我越来越深感离不开她,心灵的创伤也日甚一日,令我在悲痛与忧伤中度日如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写父母的优美散文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写父母的优美散文集(父亲笔下对母亲最真挚的怀念)

写父母的优美散文集

怀 念

二O一五年,于我而言是灾难性的一年。与我相濡以沫、同眠共枕近半个世纪的爱妻永远离开了我。她走后一年多来,我的脑海里全是对她生前的眷恋和死后的怀念。妻子对我一往情深,她几十年的付出和对我的关爱,点点滴滴、桩桩件件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日益变老的我越来越深感离不开她,心灵的创伤也日甚一日,令我在悲痛与忧伤中度日如年!

我俩定情于上世纪的一九六七年,我们的结合既有机缘更有渊源,我们有着同一个曾外祖父、祖母(注:四代以上),母亲曾告诉我:早在表妹不满十岁时,一次她与小姨回娘家,席间母亲直言相求,让她待表妹长大后嫁给我。小姨当即回绝:一则女儿尚小,远未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再则兄妹俩相差太大,并不合适,尔后便再也无人提及。实不相瞒,那时我还真瞧不起扎着两条小辫、流着鼻涕,什么都不懂的小表妹呢!

也许是月下老人早已在姻缘簿上给我俩配好了对,并用红绳子牢牢地拴住我俩的脚踝,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走得多远,都会寻找机会让我们走到一起。

一九六七年,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席卷全国,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地,我们这些机关干部也不用上班,学生们串联全国点燃革命烈火,人们倾城而出涌上街头,揭发、批判走资派的大、小字报铺天盖地,看不到头、望不见尾的游行队伍高呼炮打、火烧的口号声振聋发聩。表妹胆小,因不适应那种场面溜回了家,我已转业在省委某重要部门、省政府某厅工作近五年,被推举为省直机关保皇派组织的主要头目之一,造反派通缉捉拿归案,通缉令撒遍江西、河南两省的每个角落(因其中一位被通缉的同事系河南籍人)因此也只好偷偷躲回老家避难。我想,可能这就是月老的精心安排,让我们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下定下了自己的终身。

记得,当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小表妹在她堂兄的陪伴下来到我家,表妹的出现一改我对她当年儿时的印象,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感觉,她身穿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衫、黑色长裤,脚上配了双白色的塑料凉鞋,我虽不敢用亭亭玉立,羞花闭月来形容,但她学生时代少女的清丽与淡雅兼备农村姑娘的单纯和朴实,令我爱恋而一见钟情。她很腼腆,不敢直视我,只是时不时用双目的余光瞟我几眼,但看得出来,她对我并无反感,果不其然,见面的第二天,她便托人捎话,愿意与我订下婚约。自此,我俩的命运便紧紧连结在了一起。

婚前的接触,我们没有过林荫道上的山盟海誓,也没有过花前月下的窃窃私语,并无坚固的感情基础,加上当时的政治氛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刚回省会,便受到造反派拳脚相加的"接待",又在辖内某县他们私设的牢房中关禁两个余月,押回单位后,我经受着挨不完的批斗、写不完的检讨和认不完的罪。我悲观、消沉到了极点,看不到未来的一丝曙光,更别说对小表妹的婚约有一星半点自信和希望。然而令我意外的是:她顶住了来自于各方面足以瓦解我们婚约的一切劝说,坚贞不二、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我。并在我最感寒冷的时刻多次去南昌探望,给我送去浓浓的暖意,使我有勇气走出那段无限颓废的艰难岁月。她的守信和坚定深深感动了我,使我坚信选择表妹为妻是我一生最为正确的决策。她就是我的最爱和唯一。我将尽己所能呵护、关爱她,任何时候都不移情别恋,不离不弃、与她相依为命,共同走完我们的人生。

一九六九年一月,表妹来省会与我完婚,在同事们的祝福声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从此,她正式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我一生同眠共枕、患难与共的妻子。那时,她已从某师范专科毕业离校,分配到原籍的一所中学任教。我也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政治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被选调到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的第二办公室工作。同年年底,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妻子因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又初为人母,毫无经验可言,其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 为帮妻子排忧解难,使她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我婉拒了领导的挽留,放弃了在省城工作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事业颇有发展前景的良机,毅然决然地回到她的身边……

虽为故乡,但于我十分陌生。我的回归并未受到家乡的欢迎,连省委组织部介绍信中注明"安排政保工作"的嘱托也枉费笔墨,我被安排到远离县城一百二十多里、离妻子学校也有三十余里的县商业局下属的转运站当上了一名仓库保管员,我从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到了满目化肥农药的仓库、手中的笔杆换成了扫帚、昔日领导和颜悦色的工作安排变成了搬运工人们呼来唤去的喝,其前后落差之大出我所料。但我并不为自己的选择懊悔,我觉得名誉、地位远不及亲情重要,能够与妻子的距离拉近一步我已满足,悔由何来?!在我担任保管员工作的两年中,县局领导多次征求意见,让我到局里工作,但我没有为之所动,后在未征求我本人意见的情况下,强行将我调去,作为曾经的军人,我无条件地服从了组织的安排。不过,在县商业局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县人武部又借用我两年,尔后便一直在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工作,直至调入某国有银行。

我到县工作不久,妻子也随之调至县城学校任教,此后,我们便有了稳定而又温馨的家。而且再也未曾分开。

妻子性格内向,少有言语,但她心地善良,通情达理。我在家乡工作十几年,五次调换工作、四次搬迁住所,尤其是我经常因公外出,少则一两月,多则大半年,家庭重担大都压在她一人肩上,可她一直默默支持着我的工作,从不怨天尤人。

我低估了妻子治家的智慧和她吃苦耐劳的韧力,每次出差我都提心吊胆,深怕她管不好这个家。那时我们已经有了四个儿女,孩子们少不懂事,经常在外惹事生非,但她从不动怒,耐心教育,关爱有加。经济拮据,常常捉襟见肘,可她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各项开支,起早贪黑自学缝纫,为孩子们缝衣纳鞋,编织毛衣。买菜做饭、挑水洗衣,精心照料儿女们的生活,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令我刮目相看。尤其逢年过节,她自制各种糕点、食品,人有我有,使节日气氛毫不褪色,其乐融融。

妻子出身贫寒,她一尚克勤克俭,自甘清苦,尤其是在我们最困难的那些年,她身上的衣服大都是娘家带来穿过的旧衣服,稍好的几件,也是结婚时我给她买的,而且一直坚持把穿破的外衣改成内衣,内衣补了又补。一日三餐,餐餐都是待孩子们吃完后,汤汤水水她全包,一点一滴也舎不得浪费。由于营养不良,加上生孩子时四个就有两个难产,从而给自己留下了病根,身体一尚虚弱。为了家,她奉献了青春,牺牲了健康,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至今想来令我心酸。

繁忙的家务并没有影响妻子对事业的追求。她爱岗敬业,干一行专一行,勤奋好学,业务精通,成绩显著。在家乡从教十九年,尤其调县城学校任教后,一直担任高年级的班主任,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学生作业常常忙到深夜,她班上的学生每次考试成绩均在年级前二名。深受家长们的好评与信赖,学校领导对她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一九八六年,妻子随我调地级市,分配到地区某金融单位担任机关财务,因单位分家不久,人员未配齐,她还兼任食堂、金店、城市信用社的账目和现金管理。面对一大堆账本和成捆的现钞,令她手足无措,但她知难而进,以人为师、虚心求教,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和下班回家练习点钞、学打珠算,使自己很快进入角色,不到半年她对自己的本职便由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熟练,日常工作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她从事财务工作近二十年,始终做到账目一清二楚,现金分毫不差。她待人热情,真诚。能急人所急,帮人所需,得到领导和同事们交口称赞,并由一个门外汉成为中级经济师和晋升为主任科员,多年被评为机关及全区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婚后几十年来,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共同的付出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的这一天,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并相继成家立业。他们虽说不上事业有成,但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家庭生活也称心如意。我们重回两人世界,并先后退休,既不用为工作操劳也无家庭所累。我们有了宽松的经济条件,又有闲暇的时间,尽情享受着晚年生活的舒适与安然。那是我婚后、也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光。

步入晚年,我对妻子有着比一般夫妻更为特殊的情感,在我心中她仍是当年不谙世事的小表妹。我异常珍惜我们的兄妹亲情,始终坚守着婚前的承诺,不离不弃,加倍地呵护、关爱她。我尽己所能弥补往昔对她的亏欠。一刻也不愿让她远离我的视线,深怕有何闪失,我们出双入对、如影随形。她稍有不适,我会手足无措,带她到处寻医问药。她病中八年,尤其是最后两年,我日夜守护在她身边,有时一晚最多只能睡上两小时,她长期便秘,我用手指一点点帮她去抠。我不忍心细述病中的妻子,每当我忆起她病中所经受的折磨,就会近乎于崩溃,有着想大哭一场的冲动。当时,若我能以命相换,我都会在所不惜,死而无憾。

医生并无回天之术,我的付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病魔残忍地夺去了妻子并不算老的生命,最终还是离我远去。她带走了欢乐,带走了温馨,也给我一生的姻缘划上了句号。留给我的只是伤痛与凄惶。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从此,我只能迈着蹒跚的脚步,独自走完虽短却又艰难的最后一段人生路。

妻子人品极好,人脉很旺。病后数年,单位领导和她的同事们都十分关心,领导年年上门慰问,同事、朋友也常来看她。住院期间又多次去医院探望。她去世时,为不惊扰大家,我们未发讣告,除亲属外,也未通知任何人,但单位所有在家的领导和一些老同事老同学,都来为她送行,并在追思中给予她极高的评价。闻讯而来和专程从县里赶来吊唁和向她遗体告别的同事、好友好几百人。一个普通科级职员,能够得到领导和众多同事朋友如此看重,令我感激,妻若地下有知,定会安心长眠。

妻子为人低调、从不张扬,她憨厚直率、待人真诚,而且从不贪心,自甘清苦。我一尚以她为镜,检点自己。她的离去令我悲痛欲绝。我痛惜妻子的离去,也为自己风烛残年的孤独、心酸感到无奈和迷茫。妻子走后使我更加懂得人缘的份量和人情的厚重。因此,我决心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给家人,把我的真情奉送给所有的亲朋好友。

我一生不善理财,更不会敛财,身后没有什么物质财产留给家人,我能留下的只有我的满怀希望和由衷的祝福。在人欲膨胀,物欲横流的当下,我希望他们能守住做人的底线,谨记"勤能补拙,俭以养廉"的家训,以勤俭为本,尽己所能、获其应得。人生在世只有健康与才能是自己的,其他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要勤奋好学,锻炼好身体,有了健康的体魄又有真才实学,必有安身立命之本,方可衣食无忧。为人处事要豁达大度,有所寺庙的对联中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为人胸怀要宽、肚量要大,多看他人的强处,包容他人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支持。要施惠无念,受恩勿忘。“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很难做到,但知恩图报之心不可无。要像他人帮助自己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才能无愧于自我,也不负帮你者所望。做人要正直、要有骨气,弃恶扬善,爱憎分明。要言而有信,任何情况下都不失信于人。做一个受人尊敬、受人信赖的人。我和妻子一样,不奢望我们的后人辉煌腾达,风光无限。只愿他们勤恳做事、老实为人,一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家庭和美,幸福快乐!

我感恩人生路上相遇的每个人。从上学开始,每迈出一步,人生途中每个驿站的短暂停留,尤其每逢十字路口,都得到他们的教诲、引领、关爱与呵护。我永远不会忘记像园丁护花一样呵护我的恩师;像父母一样关爱我的领导;也不会忘记当年在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和共同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的同事。正是得益于他们,才使我略懂为人之道,并具备一些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使我顺利走完在职四十多年长长的一段路程。

我爱妻子和家人胜过爱我自己,我也异常珍惜朋友们的友谊,诸多挚友至今一直在关爱我,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去年我在沿海某市大儿子儿媳家过春节,那是我妻子走后的第一个春节。其悲痛与忧伤可想而知。在该大城市定居或长住,别后三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同乡好友,轮番邀我相聚,并设盛宴热情款待。两个多月,每周从未间断过。使我在本就四季如春的沿海大城市里感到更加温暖。我无限怀念我的爱妻,也留恋与好友们那难得的相聚。我在日记里写下:

无限的思念

牵手半世纪

悲痛失爱妻

枕边无人语

冷暖有谁知

久立像前独自哀

爱妻虽去音容在

再续恩爱何处觅

出双入对梦中来

夜雨拍窗台

疑是爱妻回

倚窗高声唤

久等不见来

昔日携妻游花园

景美人欢话悠长

物是人非妻不在

含泪独自回故乡

与挚友难得的相聚

一席盛宴酒千杯

浓浓乡音话故里

酒不醉人人自醉

异地他乡遇故知

频频相聚酒杯杯

推杯换盏一回回

青丝成霜人虽老

但愿此宴无散时

我之所以写下上述这些文字,是妻子走后使我更加感悟到亲情、爱情、友情的珍贵。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价之宝,才使我们生活得充实、快乐、幸福与美好。愿我至亲至爱的亲人,相识相知的朋友,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让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