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死后慈安的秘密(咸丰临终有个遗愿)

同治年间,在京城北海公园的琼岛上曾建有一座小型的居庸关。长城八达岭上的居庸关,距离北京一百多里,为什么要将它移建在大清皇家宫苑里头呢?原来,这是咸丰帝临终前交代给同治帝的最后遗愿。

咸丰帝死后慈安的秘密(咸丰临终有个遗愿)(1)

咸丰十一年(1860年)8月8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率领妻子儿女和亲信大臣,仓皇出逃热河。将万园之园——圆明园留给洋鬼子烧杀抢掠,又被迫与英法订立城下之盟,把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国土割让给沙俄,大清到了他的手上已是支离破碎,留下的仅有奇耻大辱。

大清自入关定鼎以来,皇帝被外夷驱赶出京城,还是前所未有的事。咸丰到了热河以后,痛定思痛,更觉其辱难忍,上无以对祖宗的在天之灵,下难以慰万民之望,真是羞愧难当,痛心疾首。他本来身体就不好,经过这番打击,使得病情更加严重。

咸丰帝死后慈安的秘密(咸丰临终有个遗愿)(2)

咸丰帝在弥留之际,仍对这奇耻大辱耿耿于怀,他含泪对面前的小皇子和皇后殷殷叮嘱:“你们回京后,千万别忘了在北海的琼岛建立一个居庸关,别忘了我们的耻辱。”他还向解释了为什么要在北建居庸关。因为“琼岛春荫”颇似“居庸迭翠”,是他最留恋的地方。居庸为天下险关,是大清江山的卫士。待载淳长大以后,让他明白在那里修关的意图,希望他不忘国耻,振兴大清。

回京后,慈安太后和咸丰帝的这个遗命告诉了军机处,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命钦天监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由内务府会同工部负责修建。几个月后,这座居庸关的雏形终于在琼州岛上建造起来了。

咸丰帝死后慈安的秘密(咸丰临终有个遗愿)(3)

此后,慈安太后经常在春秋时节领着同治小皇帝到岛上来,在这个小型居庸关前流连忘返,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咸丰皇帝的遗言,讲述遭受外国人侵略的耻辱。小皇帝也很懂事,每次都神情庄重地听慈安的谆谆教诲。有几次他还表示,长大后一定要雪耻报仇。

在慈安太后的影响下,同治帝很小就形成了强烈的仇外情绪。一名叫夏子松的侍郎曾为同治帝伴读,贴身带着一块怀表。一次,他拿出来看时间,被同治帝看见了,就问:“你手里拿得是什么?”夏子松回答说:“外国表。”同治帝一听这话,立即沉下脸来,走到他跟前,一把抢过那只表,将其摔在地上,然后对夏子松说:“我就不信,没这货就不知道时间。”

咸丰帝死后慈安的秘密(咸丰临终有个遗愿)(4)

据说,同治帝对逃奔热河之耻一直怀恨在心,十分痛恨洋人,曾命太监用泥捏一些洋人的偶像,排列在桌子上,然后他亲自用小刀把泥人的头一个个砍下来,边砍边说:“杀尽洋鬼子!杀尽洋鬼子!”

还有一次,师傅在书房中给他出了一道作论的题目:“谴倭人论。”小皇帝平日写别的论题,往往十分费劲。今天就不同,他借着这个论题,把他对那一腔对外国人的仇恨都倾斜出来。翁同龢在日记中对小皇帝当天的学习情况是这样记述的:“是日作论极速,笔不停缀而气甚畅。”

同治帝这种仇外、排外的思想,是与北海“居庸关”前所受的教诲分不开的。但是,同治帝还没有实现他复仇雪耻的心愿,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同治帝和慈安太后先后离世,这座琼岛上的居庸关再也无人问津了。瓦默默地在风中吹,在雨中淋,在日中晒,渐渐地就破败了。

咸丰帝死后慈安的秘密(咸丰临终有个遗愿)(5)

慈禧听说后,就暗自命人把这个居庸关彻底铲除,铲去了这一纪念国耻的标志。此后,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一系列更惨痛的耻辱接憧而至,慈禧依然纸醉金迷,哪里还有一点雪耻的念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