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图藏着圣人名字 河洛古国

《易经》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黄河出土,洛水出书,圣人依此作卦。这段文字背后,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上古伏羲氏统治的时代,在洛阳东北的孟津县境内,流经此地的黄河水中,突然浮出了一匹龙马,背负着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据河图演绎成了八卦。又相传,在大禹时代,洛阳以西的洛宁县,流经此地的洛河中浮出了一只神龟,他背驮洛书,将其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天下遂划为九州。在这些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中,人们依稀看到了在黄河于洛水交汇的地区,似乎存在一个古老的文明。

河洛图藏着圣人名字 河洛古国(1)

2020年5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多位知名考古学家现场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双槐树遗址为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这座距今53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远古都邑,坐落在黄河南岸高台地上,恰好位于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洛镇上。

建筑特点

在“河洛古国”的中心居址区内,出土了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众所周知,将北斗星作为帝王象征是中华民族“天人感应”政治礼仪观的核心。这座遗址前殿后寝的格局与后世中国的都城布局设计不谋而合,甚至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瓮城雏形。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形成了一个类似中国传统护门小城的瓮城结构,其中不乏两百余平米的大型房屋,俨然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贵族居所。

而前面所见摆成北斗星形状的九个陶罐恰好位于此瓮城之前,此间所代表的的政治礼仪观念不言而喻,表明这座城市的领导层毫无疑问与他们的后代中国帝王一般有着“受命于天”的政治伦理观念。

河洛古国宏大的建筑规模,严谨有序的布局,所表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北斗九星与“天下第一”的关联以及其他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中华文明的主根脉愈加清晰。

河洛图藏着圣人名字 河洛古国(2)

地理位置

“河洛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所处时代太重要了,伊洛汇流后在这里汇入黄河,遗址呈现出的景象与内涵,契合了《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李伯谦认为,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从今天的地理视角来看,伊洛之间的洛阳盆地(包括今天的洛阳市域与曾经归属于洛阳的巩义、登封、荥阳等县),虽然地处豫西,周边被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嵩山与邙山逆时针环绕,但内部平原地区面积较大,耕地资源充足,在农业不发达的中国社会早期足以繁育足够的族群与人口。

再加上境内水系同样纵横交叉,涧水、洛水、伊水、瀍河与黄河相互环绕通联,形成了良好的水运网络,尤其是伊洛水向东与黄河汇流后便可沟通整个黄河中下游文明区域,是黄河流域无与伦比的天赐水陆枢纽与核心之地。

出土文物

河洛古国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这件艺术品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是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形象。它的做工十分精致,腹足、胸足、头部组合明晰,和现代的家蚕极为相似,同时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与蚕吐丝或即将吐丝时的造型高度契合。它与青台遗址等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

河洛图藏着圣人名字 河洛古国(3)

自1921年丹麦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各色石器与精美彩陶碎片开始,以渭、汾、洛等诸黄河支流汇聚的关中豫西晋南地带为中心,整个北方区域就出现了具有较为统一文明谱系类型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

河洛图藏着圣人名字 河洛古国(4)

著名的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

据考古学数据测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绝对年代在公元前4933到公元前2923左右,其延续时间约2000年。

河洛图藏着圣人名字 河洛古国(5)

“河洛古国”所处的时代恰好是仰韶文化的后期(公元前3300年左右),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北方的母氏族部落社会逐渐向父系氏族转变,中原地区作为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已经处在了国家诞生的前夜。

“河洛古国”的出现,表明了在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黄河流域确实存在着规格极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它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也用考古学的实证为诠释我国古史中的“上古神话”提供了新的佐证与可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