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黄叶村(杏坛杯朝圣黄叶村)

布衣黄叶村(杏坛杯朝圣黄叶村)(1)

文/曲永辉

黄叶村是一个充满诗意又有些凄凉的名字,让人想起了杜甫的名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曾经寄诗曹雪芹: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黄叶,恰如在此栖身的文学大师曹雪芹落魄后半生,又契合《红楼梦》的意境。

总是怀着朝圣的心态去拜谒黄叶村,国家植物园的深处,掩映着历经沧桑的黄叶村。周围很安静,苍翠的古树,一两声鸟鸣,三三两两的游人,幽深的曲径,悄悄地走近,唯恐惊醒沉睡的大师,惊醒那个伟大瑰丽的梦。

1

循着指示牌,快步走向曹雪芹故居,一块引路石如同一位向导,静静地卧在路边,路石上刻着曹雪芹的好友、爱新觉罗﹒敦诚《寄怀曹雪芹》诗的后四句:“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清朝阿济格的五世孙,敦敏、敦诚兄弟和曹雪芹交好,常有诗歌唱和。据史料记载,敦敏、敦诚兄弟可能在右翼宗学中和曹雪芹就有交集,兄弟二人仰慕曹雪芹的才华,敦敏曾曾这样抒发对曹雪芹的仰慕:“爱君诗笔有才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君子之交淡如水,曹雪芹和友人们的交往不是以名利为意,而是真正的惺惺相惜,是精神世界的相通和共鸣。

覆盖着茅草的黄叶村的原木匾额还在,矮矮的栅栏式柴门还在。凝望了半晌,想起自己初次见到这个匾额的欣喜激动,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迫不及待地奔向自己心中的圣地,轻轻走进那扇柴门。

从地图上看,从我所在的黄海之滨的小城,到京城西郊香山脚下的黄叶村,直线距离有一千余里,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并不遥远。而我,直到人生到了不惑之年,才第一次走进黄叶村。之前我曾数次到过京城,和一般进京旅游的人一样,爬长城,游故宫,观天安门,去恭王府,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去参观名胜古迹,打卡留影,回来和亲友们高谈阔论一番。

我妈告诉我,植物园里面有曹雪芹故居,喜欢《红楼梦》的人,应该去看看。2011年,,趁着去北京学习的机会,我去了心心念念的曹雪芹故居。

进得柴门,迎面是一块汉白玉的碑刻,正面是启功先生的题字:“曹雪芹纪念馆”。石头的背面,是红学家胡文彬先生撰写的长文《曹雪芹纪念馆记》,胡老先生以古雅的文字记述了建馆经过及重大意义,结尾处以“旷古奇才,风骨犹在;传神文笔,光耀千秋”表达后人对曹公的敬仰。石头的形状很不规则,边缘处嶙峋的棱角,使这块石头有了与众不同的个性。曹雪芹一生对石头情有独钟,多才多艺的他喜欢画石头,画技炉火纯青,好友敦敏在《题芹圃画石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而他自己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南宋林逋“梅妻鹤子”,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佳句,对曹雪芹来说,质朴而坚硬的石头就是他的“心头爱”了。他在宣纸上画石头的形与神,在《红楼梦》中书写石头的前世今生。想起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无才补天,只能在荒郊野外日夜悲号,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点化,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晶莹剔透的美玉,随着贾宝玉来到昌明隆盛之邦、诗书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历尽悲欢离合,惯看世态炎凉,最后又回到了原地,将幻形入世的前尘往事刻于石上,名曰《石头记》,书名几经改动,后人定为《红楼梦》。

这块石头神秘浪漫而孤独,它已具灵性,凡心偶炽,渴望人世间的烟火气息。它随着主人贾宝玉一起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从一见钟情、似曾相识,到猜疑含酸、赌气闹心,从静玉生香、共读西厢,到蜂腰桥表白心迹,赠旧手帕传情,从宝黛情定今生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从走进科场了却心愿,到大彻大悟了断尘缘,通灵宝玉看到了“木石前盟”的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它随贾宝玉经历了兴衰荣辱,世态炎凉,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到元妃省亲的中兴奢华,从秦可卿冠盖如云的盛大葬礼到中秋佳节的门庭凋零,从海棠花期异常到宝玉神秘失玉,从贾府被抄家到沐皇恩延世泽,这块通灵宝玉虽口不能言,却见证了名门望族的兴衰轮回。青埂峰下,它急切地向跳入滚滚红尘,体验人世间的欢乐浮华,对二位仙师的忠告置若罔闻,而今亲身经历了一番沧桑,才终于领悟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一番箴言: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万境归空。

貌不惊人的一块顽石,从仙界来到人世间,从执念到了悟,它的身上闪耀着浪漫、哲思和慈悲的色彩。这块石头,是曹公思想和灵魂的化身,斯人已逝,顽石不朽。曹公有着顽石的傲骨和坚韧,幼年锦衣玉食,十三岁家道中落,从富贵荣华的顶端跌入穷困潦倒的谷底,曹公没有卑躬屈膝,不屑曲意逢迎,即使在黄叶村里过着“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落魄日子里,曹公的风骨从未改变,尊严从未失去。敦城曾在《佩刀质酒歌》中这样赞颂曹公的气节:“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生不逢时,曹公一身诗胆,与贫穷交锋,与苦难交锋,与世俗交锋,他不曾屈服过,用酒和诗来对抗现实的雨雪风霜,在儿子得瘟疫在中秋之夜夭折后,他的精神世界轰然倒塌,在1763年的除夕夜,在除旧迎新的日子里,四十八岁的曹公溘然而逝,朋友敦城悲叹: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旌铭?所幸开箧犹存冰雪文,冰雪一样干净纯粹的的文章,源于冰清玉洁的人格情操!

忘不了“木石前盟”,忘不了西方灵河岸边的三生石畔,在这块神秘浪漫的三生石,见证了宝黛二人的“三世情缘”。柔弱的绛珠仙草,受益于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得以延续生命,后来修行成绛珠仙子,决心随神瑛侍者下凡,以自己的眼泪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二人投胎于世间,开启了宝黛二人的凄美爱情之旅。前世的记忆早已模糊,今生相见时的怦然心动是前世情缘的延续。柔弱多情的绛珠仙子,毅然决然来到这个“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世界,只为追随一份坚贞不渝的承诺,一份纯洁无瑕的痴情。从扬州乘舟而来,一苇飘零,寄人篱下,所幸辛酸中有爱情,可是爱情中又暗含着无数的苦涩。正如《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唱词:“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红楼梦》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源于曹公对石头的痴爱,他爱石,画石,写石,知石,悟石,赋予它情感,灵性,浪漫,悲悯,永恒,历经沧桑不改本色,闲看风云默然无言,所有的经历沉淀成坚硬的躯体,所有的情感蜿蜒成细腻的纹理。曹公以他的如椽大笔、坎坷经历、绝世才华,淬炼出这块亘古流芳的石头。

2

黄叶村最大的看点是“题壁诗”,这是在此地建“曹雪芹纪念馆” 的关键性因素。世间总有那么多偶然和巧合,让许多苦苦寻觅的问题有了答案,“题壁诗”的横空出世亦是如此。1971年四月的一天,居住在北京香山西郊正白旗39号院的退休教师舒成勋的夫人在打扫屋子时,不小心碰破了一块墙皮,令她惊讶的是,墙皮脱落的地方居然有字。舒夫人试着揭开墙皮,越来越多的字呈现出来,有排成扇形的,有排成菱形的,长短不一,形状各异。此事引起了轰动,经过文物专家、笔迹专家、红学家和清代旗人后代的鉴定互证,专家初步认定这里就是曹雪芹晚年写作《红楼梦》的地方。

我2011年和2014年去参观时,写有“题壁诗”的屋子还对外开放。斑驳的墙面上,排列着诗词对联,居于中间位置的是一副菱形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尽管有人对“题壁诗”是曹雪芹及友人所写的结论持怀疑态度,但读到这副对联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它很契合《红楼梦》中作者的深切感悟。《红楼梦》是一部世情小说,关于世态炎凉的描述和感悟,小说中比比皆是。例如巧姐的判词中这样写:“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贾府被抄,人人自危,王熙凤病亡,女儿巧姐被狼舅奸兄卖到青楼,多亏刘姥姥仗义相救,巧姐才幸免于难。想当年,凤姐当权荣国府,呼风唤雨,权倾一时,亲友下人争相阿谀攀附,及至势败,亲生女儿差点儿流落青楼,世事无常,令人唏嘘嗟叹!《红楼梦》开篇甄士隐所解的《好了歌》更是一针见血:陋室空巷,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这面墙壁,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世态炎凉,照出了曹公高贵的人格。在世态炎凉和贫穷落魄中,曹公依然怀瑾握瑜,放诞诗酒,傲骨铮铮,呕心沥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泣血,哭成此书,泪尽而逝。纪念馆内曹雪芹的雕像有两处,一处是在院子里的一丛竹子前面,曹公坐于凳上,矫首远观,身体前倾,须髯飘洒,桀骜中有悲愤,悲愤中蕴藏着读书人的浩然之气。另一处在故居的屋内,半身的铜雕像,曹公目光深邃,眼光安详悲悯。我第一次看见这尊雕像的时候,心潮起伏,热泪盈眶。这份感动跨越了时空,五味杂陈:是终于见到文学巨匠的激动,是对他卓越文学成就的敬仰,是为他坎坷一生英年早逝而痛心,为他在沦落中依然关心百姓疾苦的古道热肠的敬佩,是为命运待他如此不公而不平……杜甫曾在《天末怀李白》写过: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看来的确如此,那些杰出人物,大队经历了非常之事,成就了非凡人生。

曹公故居的墙壁上诗联生辉,曹公的《红楼梦》里何尝不是一个诗意的理想世界?前八十回中,诗意盎然,处处是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意境,诗一样的生活。太虚幻境,警幻仙子惊艳亮相,一首《警幻仙子赋》堪比《洛神赋》,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薄命司中,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曲子,预示着宿命轮回,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元妃省亲,众姊妹奉旨写诗,“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清新之笔,描绘了大观园稻香村的田园风光;沁芳闸桥边,落红阵阵,一曲《葬花词》,缠绵悱恻,荡气回肠,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探春发起海棠诗社,《咏白海棠》时精彩纷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林黛玉力压群芳,在菊花社夺魁,“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即使是吃个螃蟹,薛宝钗也写出了“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食蟹绝唱,更不必说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逢年过节行酒令,听戏曲,品笛声,赏雪联诗,中秋联句,元宵节制灯谜,重建桃花社,偶填柳絮词,闲征姽婳词,杜撰芙蓉诔……诗词曲赋,洋洋洒洒,信手拈来,连缀起跌宕起伏的情节,书写着红楼世界的悲欢离合……

3

每次去黄叶村,都是怀着一颗朝圣者的虔诚之心,走向心中的圣地——曹雪芹纪念馆,那是精神的故乡。茅草覆盖的匾额,似乎在翘首眺望风尘仆仆的参观者,以朴实的姿态迎接着来来往往的过客。纪念馆门口的三棵古槐,茂密苍劲,据说树龄有三四百年。历史上对曹雪芹的记载极少,正因如此,围绕着曹雪芹和《红楼梦》,出现了那么多争议和未解之谜。这三棵古槐是沉默的智者,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寒屋,它们应该知道很多真相吧。夕阳下,一阵风吹过,槐树叶子清吟浅唱,如同一首轻柔而忧伤的曲子。

小时候,从出门在外的舅舅嘴里《红楼梦》三个字,莫名感到很喜欢,比起大人们挂在嘴边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个字别具韵味,细细咀嚼,朦胧中感觉到一种古典、富贵、梦幻的气息,就像一朵轻云飘过,像一缕花香悄然袭来,像水面一圈涟漪无声荡起,轻轻地栖息在你的心头,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鼓角争鸣。

家长是不愿意小孩子都《红楼梦》的,担心孩子因为里面的儿女情长而移了性情。那时对里面的卿卿我我并不感兴趣,吸引我的是一种高雅、精致、富有诗意的生活。民以食为天,光是精美的饮食已让我叹为观止,垂涎三尺了。当我们顿顿大碗大盆白菜萝卜粉条的时候,贾府那里有用了好几只鸡、无数的佐料和工序的茄鲞;宝玉挨打以后,凤姐命令厨房做了繁复精致的荷叶羹;还有一听就有食欲的盐炒枸杞芽、糖蒸酥酪、豆腐皮的包子,无一不刺激着我的味蕾,令人心向往之。当我们玩泥巴、堆雪人、捉迷藏、丢手绢的时候,和我们年龄仿佛的贾府众姊妹在赏花,赏雪,赏月,作诗,品茶,听戏;我们的房子没有特别的名字,就是一个热闹杂乱的家,她们的居所又都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潇湘馆,蘅芜苑,秋爽斋,稻香村,各具特色,陈设雅致……

我在《红楼梦》的世界沉迷,迷恋那一种超越了世俗的生活。大学的时候,学明清文学,老师让细读《红楼梦》,整整一个学期,每周摘抄经典章节,写读后感。工作以后,先教初中后教高中,高一讲记叙文写作,学生一筹莫展,我到处找范文,但那些范文,总觉得有些矫揉造作,人物形象模式化。

周二下午的作文连堂课,我一筹莫展,是讲解那些俗烂的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还是激发学生写出清新真实的文章?我蓦然想起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不就是写作的极好范本?那些性格鲜明独一无二的人物,波澜不惊丝丝入扣的情节,典型细致的环境描写,就是学写作的宝库。那节课,我凭着记忆,讲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塑造,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学生练笔的文章中佳作迭出。课后,学生意犹未尽,我答应学生每周阅读课赏析《红楼梦》。

应该是从那时算起吧,我和学生开始了朝圣之路。没有原著,,我就打印校对经典章节,读红学大家的著作,博采各家之长,加深学生理解。每周四的阅读课,成了学生最期盼的一节课。有一次,我忘了拿办公室钥匙,备课本拿不出来,我想临时改变计划,学生一再恳求,我只好临场发挥。下课铃响,学生的掌声经久不息。看着学生真诚的笑脸和敬佩的目光,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平凡琐碎的职业带来的幸福。

也有不和谐的声音,特别是几个男生,痴迷三国水浒,对《红楼梦》的儿女情长不屑一顾。我就将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描写情节设计艺术手法进行对照,在对照赏析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个别不屑一顾的男生也开始转变了看法。

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给了我巨大的动力,我们组织成立了教师和学生红学社,开设各种各样的公开课,在校刊开辟“红楼心语”专栏,请名家来校进行红学讲座,《红楼梦》导读成了我们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

读《红楼梦》有什么用?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简而言之,看似无用的东西反而有大用。正如作家三毛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当我们怀着纯粹的心去阅读,去体会,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快乐,是最大美好的馈赠和收获吧。

匍匐在朝圣的道路上,一叩一拜。放下身段,贴近土地,灵魂也就更充实了;昂起头颅,面朝太阳,日子也就更光明了。以虔诚纯粹之心,朝圣黄叶村,朝圣文学的殿堂,朝圣那些伟大的思想和灵魂。

布衣黄叶村(杏坛杯朝圣黄叶村)(2)

作者简介: 曲永辉,烟台四中语文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热爱语文教学,喜欢文学,潜心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在教学中,坚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创办烟台四中红学社,开设校本课程《红楼梦》导读,业余时间进行散文和楹联创作,有多篇散文发表,曾获烟台市和芝罘区“优秀教师”称号。散文《香云纱》荣获“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奖”和“胶东散文年选(2021)》最佳作品奖”。

布衣黄叶村(杏坛杯朝圣黄叶村)(3)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