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

从诸暨出发,南下徐行二十多公里,向西驶入安同线(安华镇-同山镇)。四五公里后,可见道路两侧有酒坛列阵。

不久,一个三层楼高的巨型酒坛便从右侧映入眼帘,基座上写有“同山烧风情小镇”。

同山镇虽不平阔,却也屋舍俨然,颇有些桃花源中“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意味。

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1)

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酒。57.8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五家酒厂和大小数十家酒作坊。

同山烧始于何时,目前尚无法考量。对其最早的记载,是在《吕氏春秋·顺民篇》:“越王之栖于会稽也,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百倍”。

按照这一记载,在西施生活的时代,本地酿酒已经盛行。

同山镇党委书记寿浙翔认为,同山烧是来源于民间的传统古法酿造。

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2)

据说南宋时期,北人南移,将北方的酿酒技术带了过来,与本地酿酒业融合,取长补短后形成了同山烧特有的酿造工艺。

酿制同山烧首先要选取本地高脚白藤拐糯高粱为原料,辅以山泉水酿造。曲药是由早稻米加中药制作而成,每家的配方各有不同。酿得的酒体呈琥珀色,红润而透亮。

具体的流程先从泡粮开始,选取整颗高粱不打碎,浸泡24小时后开始蒸粮,蒸熟后摊凉。

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3)

之后,进入同山烧的一个特有工序“转焐”,即拌入曲药后放置在专门的容器中,进行培菌糖化。

转焐的时间基本在1~2天内,不同酒厂会根据气温、环境的变化做相应调整。

糖化的过程中,香气会慢慢释放,同时流出卤水,将卤水取出后(也有企业是在发酵后取出),便可入缸发酵。

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4)

传统的同山烧工艺,是用陶缸发酵。发酵时间因曲药不同,短则30天,长则4个月。

蒸出酒后,再将高粱杆或高粱壳放入其中浸泡。如此,酒体便会呈现红色。

说来简单,但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到讲究,也形成了同山烧的独特性。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地处黄酒腹地的同山烧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近年来同山作为浙江白酒核心产区被打造,同山烧才在坚守与创新中,迎来产业的觉醒。

两条路径

同山高粱酒厂,是同山镇最早的一家酒厂,酒厂负责人沈牡琴也是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的第四代非遗传承人。

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5)

酒厂外观为江南一带典型的白墙黑瓦。顺着墙边一排酒缸来到地下,一个个千斤酒坛透露着时间的沧桑。

沈牡琴是同山镇本地人,儿时记忆里,便是田间地头的高粱和家家户户的酒香。

如今,她也将更多时间用在对同山烧古法酿造工艺的传承上。

同山高粱酒厂的发酵时间是2~3个月,每年产量在500吨左右。适量销售之外,大量的原酒都被储存起来。眼前这些原酒多数已在10年以上。

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6)

沈牡琴说,她很欣赏日本某些技艺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的信仰。她对酒厂的定位也是“小而精”,希望能保持同山烧的独有特色。

寿钱江作为政宇酒业负责人,在同山烧的酿造上,要的则是一个“原汁原味”。

其发酵容器全部使用四川内江生产的陶缸,发酵期在4个月以上,并且坚持用柴火蒸酒。

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7)

发酵期间,政宇酒业还有一道独特的“翻江倒海”工序,据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寿钱江告诉我们,所谓“翻江倒海”,就是先将一个类似斗笠的器具插进酒醅,酒醅中的水便会汇进器具里。之后换个方向再插入,就带动了水的转动,从而促进酒醅发酵。

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8)

就在他以手代替器具演示时,我们发现,政宇的酒醅确实有股浓而甜的香气,手捻过后,香气萦绕在指尖久久不散。

相较于政宇酒业的“原汁原味”,原锅酒业虽然也是坚持古法酿造,却在器具上有更多创新。

原锅酒业总经理王建军告诉我们,酒厂已将陶缸更换为“槽车”,即一种可移动式的发酵池,外形与窖池相似,底下有车轮。

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9)

酒醅入池发酵约120天后,可直接推到蒸酒的位置,沥出卤水后上锅蒸馏。

在同山镇,几乎所有酒厂和酿酒作坊都会以“同山烧”统称,这也让这里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印记。不过,来自市场的影响,也在悄悄改变这里。

祺香酒业目前在传统同山烧工艺之外,已增设了一条酱香酒生产线。

酒厂负责人邱伟高告诉我们,为了做酱酒,祺香在厂区内建造了28个石窖,一个可容纳12吨酒醅,其酱酒主打“浙酱”风格。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同山产区推广的醉美人酒业,则在传承古法酿造的基础上做了更多创新。

最为突出的是将小曲发酵转为双曲发酵,发酵容器改为泥底石窖,并大胆引入了酱香酒的高温堆积工艺。

同山烧背后故事(浙江诸暨有个同山烧)(10)

其“双曲”中的小曲,是由谷粉所做,不加中药,仅加入一些辣蓼草,用以防虫蛀。大曲的原料则是大麦、豌豆与绿豆。

“我们走的是一口三香,让浓香不能露头,清香更为厚重,再带有一点酱香。”同山醉美人酒业董事长谢小义告诉我们,其“非清、非酱、非浓”,是一种独创的浙江技术风格。

在谢小义看来,过于遵循传统,对产业发展也是一种束缚。

他认为,浙江一直是白酒消费大省,浙江人自己的白酒品牌理应有更大的作为。

而无论坚守还是创新,都是同山烧在打造浙江白酒核心产区之路上的思考与尝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