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总投资约4000亿约120个基建项目)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 潘荣 文/摄)10月21日上午,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召开,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承江解读《南京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南京共排定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120个,总投资约4000亿元,较“十三五”期完成投资增长1倍一大波重大交通基建福利来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总投资约4000亿约120个基建项目)

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 潘荣 文/摄)10月21日上午,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召开,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承江解读《南京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南京共排定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120个,总投资约4000亿元,较“十三五”期完成投资增长1倍。一大波重大交通基建福利来了。

“十三五”南京轨道里程居全国第六

“十三五”期间,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王承江表示,“十三五”是南京市投资规模最大、投资效益最好、发展质量最优、人民满意度最高的五年。南京基本形成开放畅达、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各项指标均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035亿元,拉动超过5300亿元GDP,提供超过100万个工作岗位,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在基础设施方面,“十三五”期间,南京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米字形”高铁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区县全部开通地铁的城市,轨道里程全国第六。高快一体化道路网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面积密度位列全省第一,“井字内环 绕城公路环”城市快速环线实现闭合。过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五年建设数量为前十年之和。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港口通过能力、吞吐量均跨入“2亿吨级”行列。禄口机场实现双航站楼联合运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

在运输服务方面,南京成为首批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的14个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之一,获得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南京港入选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成为第二批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

“十四五”南京已排定约120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王承江介绍,“十四五”期间,南京市交通主要工作目标任务总结提炼为:“234”工程,即:聚焦两大定位、推进三个转变、实施“四个千亿”工程。五年间,南京共排定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120个,总投资约4000亿元,较“十三五”期完成投资增长1倍。

到2025年,南京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一体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交通强国先进示范市奠定基本格局,引导和支撑“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

展望2035年,届时,南京将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成为要素集聚程度高、区域辐射能力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成具有现代化都市圈特征的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国内领先的国际航空枢纽、航运物流中心、国际铁路枢纽;综合运输服务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服务和保障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建设。

五年实施10项具体任务,一大波交通利好来袭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四五”期间,南京还将重点实施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构筑放射状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高质量的出行服务体系、打造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化水平、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交通强国先进示范市等10项具体任务,全面打造与“四高城市”相适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规划》同时公布了一批即将实施的公铁水空交通基础建设项目。

—— 构建“多网融合”的多层次轨道网

△轨道网络示意图

加快完善“米字形”高铁网。建成宁淮铁路、南沿江铁路等,开工沪渝蓉高速铁路、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等项目。着力提升普速铁路货运功能,实施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做好七乡河公铁合用过江通道项目储备。到2025年,高速铁路里程达到331公里,较2020年增加近100公里。建设“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通勤的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

加快推动城市轨道建设,完善主城区城市轨道覆盖,支持各板块开展低运量轨道研究。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多网融合”。到2025年,轨道交通新增线路里程180公里,运营里程达到570公里以上(含有轨电车),其中,都市圈城际运营里程约230公里,高效服务与周边次中心城市、重要城镇的通勤联系;城市轨道里程约340公里,城区轨道交通覆盖率显著提高。

—— 建设广覆深达的公路基础网络

△公路基础网络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建成宁合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宁马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辐射都市圈,建设高淳至宣城、南京至滁州等高速公路;构筑都市圈高速环线,建设仪禄高速公路龙潭大桥至G42段等项目。“十四五”期间,实施高速公路新改建里程207公里,其中,改扩建里程52公里。到2025年,高速公路里程近600公里。

积极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围绕快速化改造,实施G312、G347江浦至桥林段改扩建等;围绕互联互通,实施S356西江互通至省界段、S422江北大道至头桥东段等;围绕服务节点,实施S002江宁段改扩建等;围绕枢纽集疏运,实施G104南京北站改线段、S126江宁段扩建等。到2025年,南京将完成普通国省道新改建里程约480公里,新增里程约163公里,城际“断头路”基本消除。

完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推进重点路段复合交通走廊方案研究;打通跨行政区、跨板块“断头路”,实施交通拥堵“微创”改造;重视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转换区域的道路衔接,实施汤山、秣陵互通、万家楼互通改造,增设龙袍、阳山等互通工程。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约2000公里,到2025年,实现规划发展村庄农村公路高质量“村村通”。

—— 布局功能完善的过江通道系统

建成和燕路、建宁西路、仙新路等过江通道,开工宁仪扬城际、上元门、锦文路等过江通道。到2025年,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18处21条,基本满足跨江城镇组团发展需求。同时,打造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络。开工建设秦淮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打造南京航道绿色发展样板工程。

—— 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北站效果图

在提升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方面,续建禄口机场T1航站楼南指廊工程,推动三期工程建设;推进马鞍机场启用民用功能前期研究工作。推进扬镇宁马铁路、宁宣铁路接入机场,打造空铁联运枢纽。积极配合省级层面组建“本土”航司,争取更多航线、航班资源。到2025年,禄口国际机场客货运输保障能力达到5000万人次、60万吨;积极将区域航空枢纽打造为国际航空枢纽。

在加快建设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方面,推动南京北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南京、南京南、南京北、禄口机场“四站”联动格局。完善北站集疏运,打造“站城一体化”枢纽示范,为江北新区打造“主城拓展极”强化支撑。优化南京南站一体化换乘设施,实现“安检互信”,高质量打造南站高铁枢纽经济样板工程。

在做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方面,建设江海联运的海港枢纽,提升5万吨级深水泊位占比,到2025年,沿江码头货物通过能力达2.55亿吨。

—— 构筑放射状综合运输通道格局

△“九向”放射通道示意图

在打造“九向”放射通道格局方面,推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在南京境内的落地,形成以南京为中心联通全国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宁西通道、宁郑通道。强化京沪通道,畅通宁通、宁合通道,贯通宁连、宁黄通道,提升宁杭通道能力,培育宁郑通道,完善宁安通道。

△“6轴、7廊、8通道”

在打造多元复合的城际运输通道方面,推进通道内城际铁路、快速干线公路建设,构建城际复合交通走廊,服务市域组团中短途快速交通联系,支撑都市圈区域交通融合与经济发展和市域“一核三极”重点功能布局。

—— 力争航班正常率达到80%以上

△提升区域枢纽功能

民航方面,视情况开辟直达主要枢纽机场的国际远程新航线,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占比达15%左右;统筹优化民航国内客运航线,力争航班正常率达到80%以上。铁路客运方面,加快南京北站、禄口机场等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及高效换乘体系建设,实现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省内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勤。城市公交方面,深化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成果,完善枢纽、公共交通、步行道等无障碍设施,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5%;建设江心洲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城乡公交方面,全面实施全域公交建设,力争所有区全部建成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区。

(部分图片由市交通局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