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到底是哪三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创造出许多灿烂文化,并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标准、完整的礼仪规定,因此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其中尊老爱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据记载,尊老爱幼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萌芽于原始社会中、晚期,形成于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商周时期,对礼仪建树颇多,因此礼仪成为政治上的一种制度,并且还编制出;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周礼》。

不孝有三到底是哪三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

而西周的青铜器就是跟个人身份象征,周王拥有九鼎是最多,故历来帝皇通常用一言九鼎来表示自己身份尊贵说话当然算数不得反悔。

鼎多少决定了这个人的身份高低、权力大小。慢慢这样制度流行于民间。从此,尊老爱幼等礼仪确立。

此外中国人更加关注孝道,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还诞生了“二十四孝”等经典故事,如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关于“孝”的这个话题更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孝有三到底是哪三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

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会说谁家的儿媳妇孝顺,谁家的儿子又打骂母亲等事情。

在“孝”字上,孟子曾经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说的这句话,是想要告诉我们“无后”不是没有子女没有生养后代,而是没有孝顺父母!

不孝有三到底是哪三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3)

禹舜结婚娶老婆时没有大操大办,甚至都没有把结婚的事情告诉自己的父母。难道为的就是没有后代?

其实“无后”指的并不是没有后代的意思,而是古人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舜的做法就很欠缺,所以是没有尽到为人子的责任,是不孝。

但当时因为情况特殊,舜的父母和弟弟一直都想害他,所以还是可以被君子所原谅的。

不孝有三到底是哪三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4)

而在《十三经注疏》中,古人对“无后为大”进行了补充说明:“于礼有不孝者三,是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因此剩下的两不孝则是恶意曲从,陷亲不义和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的意思是:儿女对于父母的言行不辨别而只是一味的顺从,眼看着父母出现过错而不进行制止、劝说,从而使父母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之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子女一味地顺从父母并不是孝顺,很有可能会害了自己跟父母。

不孝有三到底是哪三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5)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这句话的意思是:家境贫困时,父母已经无法继续劳作,陷入困苦境地。为人子女却不去当官,不用俸禄来供养父母。子女成家之后不富裕,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这句话泛指现在的啃老族,如今多数人习以为常,殊不知这种现象也是不孝顺的表现,而且根据统计,国内有高达70%的家庭出现啃老现象,超过30的%年轻人完全依靠父母供养生活。

在这里要建议那些子女,在成年后不要继续依靠父母供养,要学会独立并且自食其力,让父母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不孝有三到底是哪三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6)

声明:内容为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