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在几月(处暑节气)

大家都会知道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节和气带表两个不同的意义。节是节令,表示一年中的一个阶段,即为一个时间节点。气是中气,表示气候即为天气的十二个变化。节令为月的开始,中气的最后一天为月的结束。我们今天就来闲聊一下处暑。

“一叶知秋”的立秋转眼就快结束了,我们将于2022年8月23日 壬寅年戊申月戊申日 农历七月廿六 星期二 11点15分59秒 迎来我们的处暑时节。处暑是表示温度下降转折点的节气。据元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处暑就表示三伏天已过或接近尾声。正所谓的“一场秋雨一场寒”。成都则是充分应征了古蜀国的风貌“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当年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是最好的见证。去年暴雨,成都周边的乐山大佛都被淹了……今年高温四川热的红彤彤。水利发电,河水被蒸发了;光伏发电,温度过高,发电没有效果……我与家人也响应上级的号召,同舟共济打赢“迎峰度夏”攻坚战。作为成都人的我,感谢为大家服务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以及从外省连夜奔赴成都“送电”的朋友们。工厂公司企业甚至图书馆展馆商场为了我们居民用电得以保障,而停电停工。相信我们一直都是最团结的,我们一起共度难关,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四川,雄起!

上古时期先民崇尚对自然的崇拜,通过长时期的观测天象,最初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即为一年,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称为月令)。在传统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到达处暑节点的时候,先天八卦对应的是巽卦,巽卦对应数字是五,对应方向就是戊位,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西南方向。古人以物候现象将其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标志着秋天的到来,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随着天气的变化,由于日夜温差增大,夜寒昼暖,农作物在白天吸收养分到晚上储存,因而庄稼成熟很快。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进行施肥,除去杂草等田间监管。农作物(如黍、稷、稻、梁类及多种作物)开始成熟,田里的农作物逐渐由绿色变成金黄色。也寓意着五谷丰登。

此时此刻,我忽然想起了刘禹锡的几句诗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当然,古人不喜欢秋天,是因为进入秋天草木逐渐开始走向枯敗、凋零。《汉书 礼乐志》中提到:“西壕沆砀,秋气肃杀。”再加上古时候有“秋决”的说法。“秋决”即为在秋天的时候处决犯人,也叫作“秋后问斩”。古时候的说法是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所以在秋天的时候对犯人执行死刑。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传说中的蓐收。据《淮南子 天文篇》记载:“蓐收民曲掌管秋天。”他被称作秋神,主要分管秋收科藏之事;又称作刑神,即掌管刑法之神。秋神手里有杀气,表明了他的权威。所以要在秋后问斩。虽然他自带杀气,但并不可怕,他带有他的可爱与智慧。关于蓐收的传说是这样的:蓐收有很高超的种植技能,经常帮助百姓处理庄稼。蓐收种植过的田地在秋天都会有大丰收,所以百姓每次见到蓐收,就知道丰收的季节来临了。因此蓐收也受到所有百姓的爱戴。并且每年都会举行仪式来祭祀蓐收。勤劳的蓐收便引起了白帝少昊的关注,后来提拔他做了秋神,成为了白帝少昊的辅佐之臣。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传说故事而已,不得不感慨先民的智慧。故事中带有神话色彩的蓐收(秋神),其实就是象征了秋天的特点,也向人们展现着秋天的衰败、凋零与丰盛的收获以及人们在大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并心怀感恩。

有关处暑的习俗有很多,这里说几个比较重要的。秋偿祭祖的习俗:古时候,天子与诸侯于秋季举行的宗庙之祭。《礼记 王制》中有记载:“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蒸。”先民则是将新收获的五谷奉献给自己的祖庙。新收获的五谷丰登意味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孝道的体现,,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们依然活着时一样的尊重,在节日中要供奉、祭祀。中国人相信死去的祖先的灵魂依然存在,并相信去世的祖先会继续保佑自己的后代。世世代代都要供奉,祭祀自己的祖先。

拜土地庙的习俗:土地神又称为土地公、土地爷、护土神、社神等。土地神源于远古时期先民对土地的崇拜。先民认为土地为人类提供了活动的场所,以及土地生长万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所以感激它、崇拜它。土地神的前身为社神。社神到了汉代才逐渐转化为土地神。关于社神的祭祀,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礼经 郊特性》中记载:“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孝经援神契》中将关于祭土地神说的更清楚:“社者,五土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风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

古时土地神信仰普遍,是民间信仰中的保护神。因此各处都有着自己土地神。土地神是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住在地下,靠着香火供奉,吸收能量。别看土地神官职不大,甚至于他的庙宇奇迹简朴。他却是掌管着我们生活中种种琐事,并且无所不晓。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出门求学、旅游、经商、出差……都要去到土地庙向土地神汇报,并求得到保佑。土地神是一职多能的,这和我们今天工作内容非常相似,多且杂,或是单一又重复……土地神就像是社区街道的工作者,做的都是基层工作。对于本区域基本情况的了解:该区域土地面积多少、绿化面积多少、人口多少,求学的多少,在外人员有多少分别目前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没有大数据没有机器人没有高科技没有显现走访的形式没有微信电话的交流。而然非常顺利的做好了人口普查工作以及基础走访工作。能够有效的了解到老百姓的需要与兴趣,焦虑与期盼……

这正好应征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也许你会认为我过于迷信或是认为我把土地神抬得太高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是如果我努力呢,也许会不一样。如果没有成功,我还是会努力奋斗的,再加上神的祝福,是为自己打气,也会引导我继续向上向善的生活。如果成功了,将功绩归给他。这样会让自己低下了,反而自己可以看到更远更多更广的地方,理解更多包容更多。这些东西不是外在可以给予的,而是靠着自己的内心去获得。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去实践,然后学以致用。这样会收获更多美好,而且生活越来越有幸福感。

现在的农家会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拜谢的方式多种,有的会杀了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的,怕到手的丰收被洗掉了。

出游迎秋的习俗: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适合带着全家一起出游,畅游郊野。一边感受天气的变化,一边欣赏着秋天的美景。行程不在于遥远,就在附近也可以。不管身处在哪里,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秋天的云与夏天的云的不同之处。此时秋天的云并不像夏天的那样浓重,更疏淡自如。因此显得美而千变万化。以此民间便延伸了看巧云的习俗。除此之外,出游还有特别的用意。因为处暑正处在七月半(或七月十五)的前后,民间会有祭祖的活动。虽然绵绵的哀思与深深的怀念是感情的延续,也是最基本的信仰。为了缓解人们对祖先的过于思念(过于悲伤之情),因此选择外出赏景,也是对未来生活期于美好的祝愿。

吃鸭子的习俗。有“七月半鸭”的说法,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肉最为肥美营养。所谓“处暑吃鸭或者送鸭,无病各家”的说法。不同的地区会把鸭肉呈现出不同的做法来:蒸的、煮的、烤的、冒的、油烫的,卤的、烧的、焖的、炖的、煸的。当然不同的地区习俗也会有差异,有的和家人一起吃,有的跟邻居一起分享,有的跟亲戚朋友一起分享。除此之外,鸭子的鸭还和压力的压同音,吃掉鸭肉,寓意解压,释放压力,想想也是,美食的确是安抚人们情绪的佳品。

开渔节的习俗:处暑时节是渔业丰收的大好时期,因此沿海地区会举行浓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具体时间则会根据这时海域水温的情况、以及鱼群停留的情况而定。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享受美味又丰富的海产品。

作为气温变化方面来讲,处暑时节虽然天气呈现下降趋势,有的地方天气仍然会很热。养生方面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候逐渐干燥,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鸭肉、银耳、莲子(此时节正是采莲蓬的时节,莲蓬剥开里面子,晒干后就莲子)、百合等避免燥气;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早晨吃几颗红枣、桂圆等;多增加酸性的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的保养:适当吃点温补食物,可适当吃一些辣椒、胡椒之类的食物。由于天气由热转凉,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会出现懒洋洋的感觉,也就没有是所谓的“秋乏”。所以,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条件的话,中午小睡一会,注意别感冒了。由于昼夜温差大,晚上睡觉时要注意关好门窗,盖好被子。(特别注意不要让肚子受凉了,以免带来的不适感。)如果晚上外出的话,一定要穿件外套。白天注意打开窗子通风换气,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潮留在房屋内的湿怯之气。有饮酒习惯的朋友,可以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热了再喝。

最后,提醒大家吃了这么多美食,别忘了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是不是也应该放下你手中的手机。跟家人一起来到户外,看看美丽的云彩。顺便做做运动,舒展一下身体。

处暑节气在几月(处暑节气)(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