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1)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2)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3)

传统围裙

以耐用、不褪色、透气吸汗等特性

以及传统纺、织、结、染技艺文化的多样融合

曾深受老一辈人得喜爱

如今

它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佛堂老街上

老手艺人叶巧仙

却还在坚守着这门传统手艺

我们一起去看看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4)

人来人往的佛堂老街上,叶巧仙的布店小小一间,并不起眼。一进门,用土布制成的围裙映入眼帘,有原色坯布下缀流苏式样的围裙,有绣花蓝布围裙……这些围裙色调清新明快,样式朴素大方,图案淳朴典雅,即便是挂在墙上做装饰,也是一道风景。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5)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6)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7)

已经在老街做了30年的传统围裙生意的叶巧仙,说起这门手艺来如数家珍。制作传统围裙要挑选上等棉花,手工纺成棉纱;然后将棉纱用米汤水浸泡2—5个小时后晒干;每一根棉纱线上都要用黄蜡反复拉擦后,再手工编排制作,编织成裙面;然后结围裙花边;再进行染色晾干;上裙腰、定型至成品。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8)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9)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10)

叶巧仙:

“一条围裙的制作,难在结围裙花边。结花做工精细,主要有花篮结、芝麻结、方格结、波浪结、石榴结、核桃结、竹节结等吉祥花结图案。”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11)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12)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13)

围裙起源于唐宋时期,古时围裙主要用来外出遮风挡雨,干活防污挡尘,式样五花八门。随着时代的变迁,到明清时期,围裙走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制作围裙的工艺也慢慢兴起,并走向高潮。两开裙、抱裙、挂裙等式样应有尽有,应用十分广泛。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14)

在义乌打拼10年的生活(义乌姑娘曾经的)(15)

叶巧仙:

“现在年纪大了,制作一条围裙至少要一个星期左右。别看现在不时兴,这些围裙可是以前女儿出嫁‘压箱底’的必备嫁妆。”

今年,传统围裙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上,迎来了新发展。

如今,令叶巧仙欣喜的是,一些用土布制作的传统围裙、床品等开始受一些讲究环保的消费者青睐。不久前,一位远在四川的客商特意赶来订购了一批土布。“希望有更多人欣赏这门手艺,并参与其中,将它传承下去。”而她自己,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将这家店开下去,让更多人领略传统手艺之美。

来源: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卢丽珍

编辑:金龙 张静恬 责编:季媚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