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


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1)

本期的老谢回忆录,我想来聊聊台湾的玩车改车历史,毕竟老谢是个改装编辑出身,不分享一下这故事好像对不起自己。

比起大陆较为短暂的改装史,台湾的汽车改装发展悠久,且已形成一种文化,种类繁多,各种各样个性超凡的改装车在马路上比比皆是。

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2)

追风135可是80年代每个台湾年轻人心中的泡妞神器

不过在早期80年代,台湾人对于改装还是一知半解,在那个经济最美好的年代,习惯了奔驰宝马的豪华,见惯了林肯凯迪拉克的大气,自然会漠视丰田本田的平常,每天在街道上都会看到外表和性能相差无几的汽车。想到每款车并没有太绝对的差别,便觉得汽车不过是人们的代步工具、生活助手以及炫耀手段,此外再没有多余的意义在其中。

随着电视台开始赛车节目的播放,提供了观赏驾驶技巧与改装技术的发挥舞台,让人在满足速度欲望之余,也考验着技师对机械极限的压榨,当然追求“刺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自此台湾民众才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改装方式存在,并不是所有的车都是一个模子刻造出来的。

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3)

HONDA CIVIC 16V大概是当时台湾最常见的改装与比赛车辆了

于是,开始有许多前辈前仆后继地开始相关的汽车竞赛活动,而这些汽车竞赛的魅力在改装市场开始发酵,即使在赛道状况相当恶劣、赛事发展不够成熟的80年代,前辈们还是依然朝着心中的理想与兴趣去努力实现,并为台湾的赛车发展尽份心力。

当时的比赛,都是统一由CTAA所举办的房车积分赛,至于比赛的场地则因当时台湾尚未有较具专业的赛道,因此是以大型游乐场,如中部亚哥花园、北部八仙乐园,以及士林废河道和屏东山地门等停车场为主要场地,并透过轮胎墙的围设,形成勉强可供比赛的临时赛道。

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4)

当时台湾的赛车场都在废河道,观众在路旁观看十分危险

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5)

BMW E30 M3是当时有钱人的大玩具,有钱的公子哥都会有一台

直到八十年代末期才出现了台湾第一座半合法的赛车场地——蒙地卡罗赛车场,但以现在的眼光看来也实在是简陋得可以,全长仅1.1公里而已。该赛道特点是弯多路窄,很多惊险刺激的碰撞场面,对车手而言是高难度的挑战,不过大马力的车辆却无用武之地,间接影响了比赛的精彩度,而大家熟悉的统哥,就是当时开始比赛的老车手。

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6)

知名台湾车评人统哥就是80年代就开始赛车的车手

由于台湾当时的维修技术人员,大多是国小一毕业,就到保修厂里当学徒,在当时要学修车功夫,一开始可没那么简单,会修车的人都很神气;一整天,师傅只会让你扫地、拧螺丝,想学功夫,门都没有,而且至少需要3年6个月才能出师,这是师傅牵徒弟的规矩。

虽然没有考照制度或技能检定,但这种传统由来已久,因此技术者对于国外信息以及逻辑推理能力都是不足的,对于改装理论或执行都有相当高的困难度。当时台湾的经济刚起飞,平均每部车,至少行驶三、四十万公里以上才够本,所以一般的引擎维修,对修车师傅而言已获利不少,哪还有心思去精进改装技术。

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7)

早期台湾摩托车比赛也相当盛行,老谢当年就是比摩托车出身的(那时候是瘦的!)

此外,因台湾改装环境尚未成熟,许多套件根本没有生产,即使有许多日本与美国高档套件可换装,这些产品的成本也都相当高昂,对当时经济基础尚未稳定的台湾车手而言是根本无力负担的。但车辆若不经改装又根本无法上场比赛,更不用说获得冠军。因此许多台湾车手凭借着一股对赛车的热忱与兴趣,自己采用手工设计打造的方式,做出一系列的手工套件,不论是引擎室拉杆、进气系统,甚至是底盘悬挂、避震器等都曾开发过,并透过比赛所获得的经验,慢慢修改套件至理想状态。

由于当时台湾的改装技术并不成熟,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当时台湾自制套件常被戏称为“土炮”,专攻改装技术,具有制造整部赛车功力的高手简直是凤毛麟角。

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8)

Koni道路版避震器大概是唯一的改装品,不过比赛后的下场大多是这样

老谢曾经跟台湾最老牌子——柯氏汽车的老板,谈起他在80年代的第一台改装车;因为那时候其店里修的车几乎都是货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突发奇想,不知能不能将货车的Turbo装在轿车上?

为了满足好奇心,柯氏二哥去到台湾俗称“杀肉厂”的废弃零件拆解厂,找了一颗还能用的柴油车涡轮,回来就想尽办法装在台湾当红的FORD“千里马”上,而在成功装上Turbo之后,还要不断测试不同增压值的变化,甚至故意催爆引擎,研究伤害是如何造成,活塞为什么会熔化?是不是供油不足?还是化油器不适用于涡轮引擎?就这样,在摸索中不断累积经验,反复数次后终于成功。

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9)

柯氏二哥是全台湾第一个NA改涡轮的始祖,70年代末期就开始改装生涯

在台湾就是有许多像柯氏汽车老板这样奋战不懈的前辈,才使台湾的改装产品能拥有不输于国外套件的功能与质量。事实上,这些经验还奠定日后许多台湾厂商自主开发改装套件的基础。

且在民风保守的80年代,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对改装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赛车”和“飚车”的层面上,的确,当时市场上出现的改装车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为速度而生,这种为速度而生的汽车是比较危险的。实际上“赛车”或“飚车”仅是改装车的一部分而已,并不代表改装的全部。

由于台湾赛车运动起步比较晚,宣传力度也不足够,因此有很多赛车爱好者空有一股投身赛车界的激情和好本领,却无处发泄,便成为了所谓的飚车族,当时台湾北投大度路可说是飚车圣地,大度路是台北最平坦、也是最笔直的一条马路,没有区分快车道和慢车道。

大叔把小汽车装到轮子上(把货车的涡轮装进轿车)(10)

大度路是台北最平坦、也是最笔直的一条马路,是早年飚车的圣地

周末晚上过了十一点以后,道路两旁都会挤满人潮,就连卖香肠和凉水的小贩都赶过来凑热闹。一辆接一辆的飚车族改装汽车、摩托车飞驰而过,耍弄各式花招,以高速的轮胎摩擦地面,冒出灿烂的火花,而群众便报以热情的喝采和掌声。大度路彷佛摇身一变,成为市郊一座巨大而非法的舞台以及罪恶的发源地。

后来,台湾当局想出各种取缔办法,还故意将平坦的路面弄得凹凸,分出车道,飚车盛况才慢慢从台北市消失。但这也间接造成台湾民众对赛车运动非常反感,因此台湾改装界曾有一段时间非常低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