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的秋思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马致远的秋思散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马致远的秋思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

马致远的秋思散曲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代杂剧兼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是作者基于对当时生活的强烈愤懑而采用曲折隐晦的方式创作的,它以独特巧妙的构思,获得人们的青睐。

这首小令(散曲的一种)选取了几个富有特征性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不用一个动词,将它们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组成一幅凄凉萧瑟的画面,用以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忧郁悲怆的心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景物本身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特征。尤其是首句三个词,扑面而来,即刻将读者带进一个荒僻冷寂的境界:几株秃树兀立在旷野之上,抖瑟在秋风之中;树身缠绕几道萎败的藤蔓;而天空,暮鸦阵阵南飞。这种凄清的景象笼罩全篇,使人产生一种悲凉抑郁的感觉。据此接下来写的“小桥流水人家”就不是恬静明丽、景色宜人,而是野地荒村,寂寥凄清。在西风古道上,游子见此荒村茅舍,其心情的凄戚怅惘是难以言喻的。

由于前两句对景物和气氛的浓重渲染,因而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就写来自然,前后连贯。读者对“古道”的印象就因此感觉具体、真切,不致流于空泛。当然,在阵阵西风中,骑在瘦马上低首沉默的远方游子的愁思形象也就清晣可见了。这三句景中有情,因景生情,处处为后两句作笔。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道上的景象是空旷辽阔,凄清灰暗,而时间又值黄昏,这就更使画面迷漫着阴冷的气氛和灰暗的色彩。浪迹天涯的游子,在这种气氛下,独自骑着瘦马,满腹忧愁地奔波在伸向远方的古道上,这就形象地突现了“秋思”这一题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首小令的另一特色,是在画面所显示的空间和时间上,能把有限和无限结合起来,使人有“尺幅千里”、“浮想联翩”的感受。

请看,前三句九个景物,既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又有其普遍性。试想,在当年的荒村古道上,这种滿目萧瑟,一片凄凉的情景不是比比皆是吗?这位“天涯沦落人”漂泊在他乡异域,想来已非一日,所经已非一处。此后,他要漂泊到何时,要行经哪些地方,更是难以预料。总之,由于画面上所显示的景象、人物、情感有着一定的典型意义,能唤起读者直接的、间接的某些生活感受,因而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天净沙(秋思)》在艺术上虽有可借鉴之处,然在内容上不免有消极的成份。这种天涯古道的凄凉景象和游子的面容身影,除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沉闷气息,曲折地抒发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外,对人们的正面激励作用并不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