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汉字要先学拼音吗(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

学习汉字要先学拼音吗(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1)

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中国人学习汉字有多难?

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中国人是如何学习汉字发音的,这种发音的方法学习效率如何? 中国古代文盲遍地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不是汉字的学习难度太大?

古代中国人学习汉字有多难?

非常难。

为什么历史是一部贵族史?因为普通人连字都不认识,如何能进入以文才取仕的上层阶级?我们说科举给了天下才子机会,其实只不过统治阶层是从原来的血统垄断变成相对好一点的文化垄断罢了。而实际上不是高门贵族,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谈什么科举,又谈什么管理国家,一展宏图?

何况科举刚开始也不是谁都能去的。李白才高吧,就因为是商人之子,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但是到了这个阶段,一般的人家,只要有钱,就可以读书识字,用才华来博取功名,这已经是比魏晋时期王谢大家的门阀政治要好太多了。

一直到解放前,文盲占中国的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

这当然与汉字难学有关。因为难学,所有教师资源,也就是“先生”们都在官家学堂,或者大家族的学堂,就算有回乡下办私塾的,也是要收学费的。虽然汉字难学并不是大部分人不扫盲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教化人,也就不会产生这么大的资源倾斜,不会让文化资源被有钱有势的大家族垄断。

学习汉字要先学拼音吗(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2)

为什么难?

为什么都说汉字比英文难,为什么有了汉语拼音之后就要容易了。

因为汉字太古老了,而且中华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

有人就会说,这不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的优势吗?怎么会造成汉字难读呢?

中华文化的传承优势集中在思想。是思想的延续性,自成一体的文化自洽,这是我们的优势。

汉字只是用来记录我们语言的一种工具。它是建立在甲骨文,甚至更早的“画”上面。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越是古老的东西越没有新生的东西遵循科学的道理。汉字是一种创新,同时由于文化的传承,虽然在字形上越来越简化,但是作为方块字,一个一个创立的字,是无法真正用现代的排列组合方法来进行归纳和学习的。

而英文只有二十六个字母,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各种表意。汉字有几万个,而且互相之间并没有联系,或者说没有紧密的联系来供我们举一反三。

学习汉字要先学拼音吗(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3)

通俗点说,我们学习汉字,是需要“音”、“形”、“义”三者全部记下来,合成指代一个具体的东西。而英文,我们只需要了解“形”(排列)、“义”就可以了,至于“音”,基本上排成什么形状,对应着音标就可以读出来了。所以,学英文,可能又不认识的生词,但是没有读不出来的单词。

这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替我们的大脑省下了一大步,所以,好学。

这也是为什么汉字拼音化之后也简单易学了很多。因为我们通过拼音注音标出了汉字的发音,看到标注,我们自然就能组合出这个字的“读音”,只要费点力气记住“形”(怎么写),“义”(代表什么),这个汉字我们就学会了。

有了汉语拼音,汉字才算和其他文字有了同样的竞争能力。

别不服气,看看你自己现在用什么在打字?

没拼音之前,怎么学汉字?

学习语言有共通性。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咱们英语学得不好时怎么办吗?咱们使用汉字标注英文单词。就像那个笑话:“爸死”——“bus”;“妈死”——“mouth”。当然这只是搞笑,不过我估计大家都用过这种方式。而咱们古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来传承汉字读音,只不过用汉字标注汉字而已。

学习汉字要先学拼音吗(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4)

这也就是上面书里面标注“切”的意思了。古代标注发音有两种方式,“直切法”和“反切法”。直切就是用读音相同的字标注,比如下图中“晕”字,直切标注为“音运”,上方标注这个汉字音调为“去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光晕”的“晕”。

再看详细解释:“日月旁气也,月晕”。再看左边标注“禹愠切”,这个就是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来注另“晕”的读音。其实“愠”按理来说也可以直切“晕”字。反切法中两个字,前一个称反切上字,代表生字的声母和清浊,“禹”即“y”,后一个称反切下字,代表生字的韵母和字调,即“un,去声”。

下面那个“烟”字,直切法是用“焉”。左下角标注音调为“平”,这不就知道怎么读了,如果“焉”还不认识,那再看反切法。“乌前切”,声母发“w”,韵母发“ian”,平音。大家会说这不对啊?“wian”是什么鬼?这个是由于古音标注没有今天精确,也没有声韵母之说,加上各地口音不同的一些问题,碰上这种情况,怕读不准确,就要去问先生了。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言传身教特别重要的原因了。

请先生就得花钱。穷人一天到晚连饭都吃不饱,还有闲钱去请先生?古人读书识字,是有钱人才能干的事情,请先生摇头晃脑地教学是免不了的。

​汉字本身难学是一方面的原因,穷是根本原因。

学习汉字要先学拼音吗(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