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气的常识(你知道地气吗)

在讲解《千字文》一书,首先我们就提到了每句递进的连贯性,上一次说到“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所包含的意思时,就已经引出了“地气”的概念。即12根空竹管里灌满芦苇膜烧成的灰,按长短排列,插在地上成为“测时节”和“定子时”的工具律吕时,关键的就是地气,因为“冬至一阳生”,使得最长的空竹管里灰飞起来,这个时候就是冬至时节,灰飞的这一刹那就是“子时”;而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竹管里的灰飞起,靠的就是地气的作用。巡着这个地气作用,我们接着讲的《千字文》的就是“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地气的常识(你知道地气吗)(1)

首先说说“云”,在汉字中,云的解释为“山川气也”。山川是什么?山川就是高山和河流,而高山河流就是代指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这样说来,那么“云”就是地气了吗?我们可以试想,在地气作用下,随着地下阳气的升高,这种地气就会在慢慢离开地面,不断升腾并聚集;到了一定程度高度,收到空气中上升的气流,被托在空中,是不是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云”。

而雨呢?这个又要说到与地之阳气相对应的“天之阴气”,所谓“高处不胜寒”,通过科学探索,越往上是越冷的。云的形成是地气升腾遇气流托着;雨的形成是“天之阴气下降”,这时候地气上升为云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融合形成小水滴,再加上受到天之阴气下降的施压,托着云的气流就不堪其重,因此从天空落下,就是我们看到的雨了。所以总结“云腾致雨”四字,简单的解释就是“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

地气的常识(你知道地气吗)(2)

说完了云和雨,我们再来说说“露结为霜”。这句话出于《易经·坤卦》“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解释过来就是“当你踩到霜的时候,就说明快要到了冰冻的时节,霜是因为环境阴冷,由露凝结成的”。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把“地气”的问题再深讲一下,上面说到了最先认定的时节是“冬至”,时刻是“子时”;虽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但这里的“阳气”是指地壳内的阳气开始产生,对于外部人类的生存环境来说,冬至是进入“数九寒天”的第一天,就是最冷的时节了。

地气的常识(你知道地气吗)(3)

关于露和霜,最主要的是构成停留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露为液态,霜为固态。当白天太阳照射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吸热;到了夜晚太阳西落,又会散热。而散发的热气。这样的话,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凝结在大地的表面,到了夜晚,气温再进一步降低,就会“由气到液”形成露水。而霜呢,也就是在空气气温不断再降低的情况下凝结成。就因为这样就有了“寒露”和“霜降”的节气,也是气温一步步降低的表现。地生万物,其实关于“地气”相关的传统文化和科学认识是很多的,留待以后再讲解吧!

地气的常识(你知道地气吗)(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