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贫困爷孙献爱心(宁夏故事)

来源:宁夏新闻网微博客户端

西吉县是我区唯一一个尚未脱贫的县。

  疫情“大考”面前,这里特困家庭的学生能不能按时上网课?

  近日,记者在偏远的山村走村串户,记录下所见所闻。

高处找信号

  西吉县马莲乡堡子山坳里坐落着十几户人家。崭新砖瓦房与砖木旧屋合围成的农家小院,雪水软软地淌在香水梨树下,花蕾在萌动。

  3月3日10时,苏芳、苏梅姐妹俩趴在东屋茶几上学习。屋里干干净净,旧床单浆洗得发白。

宁夏贫困爷孙献爱心(宁夏故事)(1)

苏梅姐妹俩从手机上记作业。

  这个点,是九年级学生苏芳上网课的时间。她伸直脖子,盯着15英寸平板电视,生怕漏听一句话。手里的笔在课本、笔记本上飞快标记着。

  六年级学生苏梅已听完网课,整理着课堂笔记。钢笔字横平竖直,无丁点潦草和涂抹。

  6岁侄儿也加入学习队伍。苏梅先在生字本上写上一个字,再抓住侄儿的手一笔一划教写,然后让他自己学写。

  4岁的侄女嘻嘻哈哈冲进东屋,看见大家都在学,突然安静成一朵花。不写字,也不看书,但跟着苏芳看电视,一副认真的样子,也不知她从九年级的网课里听懂了什么。

  中午时分,网课结束。苏家姐妹拿着家里唯一一部手机出门找网络信号,查看老师留的作业。

  “风吹过来,信号就好一点;风吹不过来,信号就只有一两格,点击‘云校家’光转圈圈,打不开。”苏家姐妹满山找信号,尽量往高处去,尽量往拉了网络宽带的人家院子附近走。

  站在老堡子上方,苏梅把手机举得高高,左右摆动寻找信号。终于打开了“云校通”学习软件。苏梅念一句老师留的作业,苏芳在本子上记一句。

  回家路上,苏家姐妹看见苏平兵弟兄仨摆弄着卫星电视信号接收锅。

  苏平兵家原先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器早坏了,西吉县教体局最近给他家捐赠了一套新的,但信号还是不太好。“‘空中课堂’播着播着就卡住不动弹了。”苏平兵只好一遍又一遍开关电视,断断续续上课。维修人员说好这一两天来修,但等不及人来,他们仨就动手搬弄接收锅找信号。

  正上八年级的苏平兵是庄子里学习最好的学生,曾被西吉县选派到上海市参观,开眼界长见识。他每晚预习课本,不但能基本弄通第二天上课的内容,连课本上的习题都做完了。第二天上网课,他只精准地学自己不会的,要是还没听懂,他还会打开“学习强国”,通过“空中课堂”回放学习。

  三兄弟有两部手机,但妈妈怕他们玩游戏,平时舍不得用教体局赠送的网络流量。只有在他们下载和提交作业时,妈妈才打开流量热点,把手机放在信号最好的地方——窗台上那瓶紫药水跟前。

  苏平兵千方百计学习,是因为一个梦想。

  邻村姐姐铁新去年以688分夺得宁夏高考文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苏平兵也有一个北大梦。

  一个村庄里有一群好学进取的孩子,这个村庄的未来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坐在阳光里

  3月4日午饭后,院子外打麦场上,邻居开动铡草机,嘈杂声灌入8岁的苏永军耳朵里,细草沫飞落在他的鼻梁上。午睡不了,他趴在炕上盯着相框里的妈妈看。

  他的妈妈去年患心脏病离开了人世。虽然还有爸爸和两个哥哥的疼爱,但苏永军整天闷声不语,蔫蔫的。

  苏永军起身接了一瓢自来水,浇家里唯一的绿植。那是妈妈生前栽的一株芹菜,绿绿地长着,他没舍得割过一次。

  快到“空中课堂”开课时间了,苏永军夹着课本和作业本出门,去好朋友家看电视上课。

  水泥路旁边的土房子刚被拆倒,尘土溢满路面。穿着红毛衣的苏永军左蹦右跳,尽量不让尘土弄脏鞋子,那是妈妈买的。

  远远看见兴隆镇范沟村小学校长马孝杰出现在路的那头,苏永军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你不在家里上课,乱跑啥呢?”马孝杰一看见他就大声问。

  苏永军规规矩矩站好,说:“我在家里听不了课。”

  “教体局刚给你送了一部手机让上网课,你咋又上不成?”马孝杰怕吓着这个腼腆的孩子,轻声问。

  “我不会用,乱捣了一顿,没费了。”苏永军头也不敢抬。

宁夏贫困爷孙献爱心(宁夏故事)(2)

苏永军(右)和好朋友在阳光下上网课。

  “唉!我想办法给你再要点流量。”马孝杰跟着苏永军走进他好朋友的家。一看,电视上正在播放八年级数学课,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正在收看。

  “把你们俩今早的语文作业拿来。”苏永军和好朋友磨磨蹭蹭地拿出来,马孝杰一看就一肚子气:作业没写完,还错题满篇!

  “你俩今早就没听懂,搬桌椅到院子来,我用手机回放,你俩重学。”马孝杰打开自己的手机调出课件。

  阳光里,玉米垛间,两个男孩眯着眼盯着手机跟读着。

  马孝杰查访到四年级学生冶振振家时,冶振振正趴在炕上写数学作业,年迈的姥姥在院子里收拾柴禾。

  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冶振振与姥姥相依为命。姥姥不识字,不会用手机,管不好冶振振的学习。冶振振由于把教体局送来的手机弄得没费了,早上的语文课也没听。

  坐在院子里,马孝杰打开自己手机调出《琥珀》课件,回放给冶振振看。自己开始捣腾冶振振的新手机,的确没费了,只能接听不能拨打,不能上网,只好请求教体局再给这个娃一个流量包。

  马孝杰一回头,看见趴在靠背椅上的冶振振正跟着手机卖力读课文:“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春暖了,冶振振家院里大杏树上落满了麻雀,它们在拼命歌唱。

照亮学子心

  什字乡杨庄村小学生冯志军的父母在外打工,已经几个月没回家了。奶奶没有智能手机,冯志军因此不能上网课。

  该乡唐庄村小学生马小花的父母在新疆务工,近一年未返乡。她和姐姐共用一部手机上网课,因课时冲突,耽误了不少课程。

  2月4日傍晚,西吉县教体局和西吉黄河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他们送来了手机,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当场开通网卡,解决了他们上网课的难题。

  “随着复工复产,家长带手机外出打工,全县还会有一些学生没有手机上网课,我们会精准摸排,对特困生家庭进行捐助。”西吉县教体局工作人员王宗义说。

  “保卫村一年级学生舍志功父母离异,都在外打工不回家,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没手机、没电视,上不了网课,能不能给娃一部手机?”什字乡中心小学校长王兆武问。

  “行,我们等会儿送过去。”王宗义一口应承下来。

  夕阳西下,红城子水坝波光粼粼,水鸟嬉戏。农田还被旧地膜裹覆着,村民已送牛粪入田。

  穿过长长的坝堤,上一截坡路,就到了舍志功家。

  昏暗的灯光下,7岁的舍志功趴在炕上学习。他紧握铅笔在作业本上一笔一划写生字。

  王宗义打开手机调出《吃水不忘挖井人》课件。舍志功看见自己的新手机,听见女老师优美的朗读,目光惊喜而明亮。

宁夏贫困爷孙献爱心(宁夏故事)(3)

舍志功用手机上网课。

  他立即趴在炕上,翘起两只小脚板,翻开课本,跟着手机学起来。

  “老师,我没手机上课也好好念书着呢,不信,我给您背课文。”

  不由分说,舍志功就背了起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

  “这娃聪明好学,要是抓好了,将来有大出息。”王宗义爱惜地说着,手把手教会舍志功手机上网课步骤,并在生字本上列出网课课程表。

  “早上不敢睡懒觉,八点开始讲课,七点半就得起床。上课、看作业、交作业时用手机,平时不敢乱用,不敢打游戏,流量用完了就上不成课了。”王宗义细细地安顿着,舍志功懂事地连连点头。

  走过红城子坝堤,回望保卫村。一串串路灯让山村不再漆黑,灯光照进了特困生舍志功们的心里。

记者手记

用绣花功夫放飞贫困学子梦想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西吉县面临着一场新的脱贫攻坚“大考”。

  西吉县特困生不足百名,是全县82700名学生中的极小部分。而这占比很小的“极少数”,恰恰是脱贫攻坚中需要格外关注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

  “空中课堂”新型教学方式像一把巨型耙子,暴露出脱贫攻坚的弱项短板。

  为了让“空中课堂”覆盖每位学生,西吉县全力摸排被遗落在网课之外的特困学生,并在雪中送炭中逐一销号。目前免费赠送网络流量82000人,免费安装调修卫星电视接收机顶盒186个,为39名特困生每人捐赠一部智能手机。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逐步降级,家长们将携带手机外出务工,还会有更多特困家庭的孩子无法上网课,西吉黄河银行将全部兜底包揽,差多少部捐赠多少部。上网课,一个学生都不能少。”西吉县教体局局长王自元说。

(宁夏日报记者 王玉平 文/图)

宁夏贫困爷孙献爱心(宁夏故事)(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