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多是哪些病人(急诊科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源于昨天随手发的微头条,争议比我想象得多。

骂我的人不少,但是我并不生气。这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能理解。

但是看留言,许多人对急诊工作还真的是不了解,所以我感觉很有必要再科普一下。

1 急诊科设立的目的。

急诊科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急危重症患者随时得到及时的救治。

早些年的急诊工作制度上,就明确规定了很多标准,比如体温高于38.5℃,血压高于180或低于90,心率大于110次...等等。但是这些年来,为了方便患者,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管理者已经不再强调这些标准,但这也不意味着急诊科就可以被当成方便门诊。

2 把廉价和方便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容易获得的。

24小时服务,意味着人力成本至少要翻3倍以上,这个赔本的买卖,也只有公立医院在做,而且多数医院也不会给配备够足够的人手。以我们国家的庞大人口数量,医疗资源远远还达不到可以提供方便又廉价的24小时服务的地步。国外的人均医生数量远高于我们,也做不到。广大患者现在所享受到的方便服务,是医务人员做出了很多牺牲才能获得的。大家也不要天真地以为这种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急诊科多是哪些病人(急诊科到底是怎样的存在)(1)

急诊资源挤兑时,请看看需要付出多少医疗成本

3 医生值班时应不应该睡觉?

如果医院真的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并承诺提供24小时服务,那么上班不允许睡觉当然没问题。但是你知道医院为什允许医生上班睡觉吗? 因为医院没有办法派出这么多的医生,一个夜班十几个小时,一个医生顶两个用,很多医生甚至下夜班以后,还需要花半天时间查房,处理完病人才能休息。

从工作制度上,医院就是允许医生在没有病人的时候休息一会,而护士夜间有中班和夜班之分,是可以替换的。而且这种设计,就是考虑到只需要处理急诊和抢救的情况,连续熬夜工作,性质跟长途疲劳驾驶性质是一样的,偶尔为之可以,长期这样做迟早要出事。

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急诊科医生一个夜班至少16个小时,后半夜都要看十几二十个病人,病房里还躺着一屋子重症抢救的病人,你认为有睡觉的可能性吗? 在这种特殊的时期,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我所说的休息,只不过是停下来稍微缓口气而已。有人觉得,坐着也是坐着,多看一个两个病人病人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么你想一想你敢让一个极度疲劳的司机带着你在高速路上飞驰吗?

4 新冠肺炎疫情中,急诊科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1) 极早期,几乎所有的肺炎病人,最早都是在急诊科就诊的。而那时大家毫无防备。李文亮晒出的第一张疑似SRAS的化验单,其实是由急诊科医生拍摄的。急诊科是排头兵,说得难听一点,一不留神就会成炮灰。

(2) 早期的发热病人,几乎都是在急诊科救治的。医疗资源挤兑,医院几乎崩溃,人满为患。病人堆积的场所主要在哪里? 急诊科!

大家一定也都看过武汉市五医院急诊科主任在打电话时大哭崩溃的场面,可以想象一下那时的急诊科有多惨。

急诊科多是哪些病人(急诊科到底是怎样的存在)(2)

“我们不想活?” 电话里崩溃咆哮的武汉医生

(3) 发热门诊开设以后,本质上也只能起个预检分诊的作用。病人只要收不进病房,依然是在急诊治疗。特别是一送来就需要抢救的病人,发热门诊根本没设备没能力。

(4) 好不容易方舱都开了,病人基本都能收治了,发热门诊把大部分发热病人也都处理了。但是还有很多并不表现为发热的新冠患者进入急诊科就诊。

媒体和大众的目光都聚焦在雷神山、火神山、定点医院的感染病房、方舱。在抗役战斗中,急诊科似乎扮演的是一个二线的角色,却没有想到以急诊科的防护条件,仍然这里是最危险的地方。

(5)为了收治新冠患者,几乎所有医院的病房都关闭了,其它的重症患者发病却无处可去,急诊科又一次成为了“收容所”。当大家终于为实现了“应收尽收”缓口气的时候,急诊科的资源仍然是处于被严重挤兑的状态。

(6)终于熬到病房要开通了。收治病人却还是那么不容易,收治前要查CT,查核酸,要在急诊室观察三天,确定没有感染新冠才能入院。重症病人等得了吗? 急诊科还是顶在压力的最前端。

5 没有什么天使,大家都是普通人。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好多人感叹医务人员多辛苦,多伟大。其实我一点也没觉得辛苦,因为平时我们过得并不比这好多少,大家吃苦习惯了。只要社会能理解我们的工作,再辛苦,也会觉得很幸福。

但是如果有人把这种廉价而快捷的医疗服务当作是天经地义的,毫不珍惜,这又会让我们很寒心。

我有时候会被人称为天使,有时候又被人骂“没医德”,其实我都是那个普通人。疫情来了,需要我去战斗时,我不会退缩。但是平时,我也想要多休息,想要多挣钱,想要下班早点回家。

6 急诊资源请珍惜。

急诊科无法给医院创造效益,多数医院都不重视,急诊科的收入也很低。愿意干急诊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急诊科的将来要不就是医生缺乏,排长队,看不上,要不就是大幅度涨价,让你看不起。

将来我也有老的一天,我可不想让自己连一个技术能让人放心的急诊医生都找不到。

大家现在对急诊资源的滥用,就是在加速这种局面的出现。对于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无动于衷,甚至鼓励,而不是推动现状的改变,将来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急诊科多是哪些病人(急诊科到底是怎样的存在)(3)

美国议员在计算急诊医疗费用,急诊费1151。

7我写作的目的。

我给大家写科普,写医院里的事,是为了让大家对医疗、对医院、对医生有更多了解,少到医院去,看病少走弯路,少花时间,少花钱。

想要涨粉,只要给大家多写点悲情故事,或者在医疗上多吹点牛皮,这是很容易的,但这不是我的性格。

但是有些实话并不好听,有些人不愿意听,但我希望多一点人能听进去。这是为了大家好。

我个人力量有限,能救一人,算一人。

#关注新型肺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