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样计算一天时间(竟然用这个计算时间)

古代怎样计算一天时间(竟然用这个计算时间)(1)

今天,钟表的发明为人们计时提供了方便。那么,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时间呢?

一开始,人们根据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来判断时间,但是这种判断并不准确。后来,人们便设计了一种利用太阳测定时刻的计时器--日晷。秦汉时,日晷已经开始在民间流行。日晷就是个大圆盘状的东西,晷面上刻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晷面中间插一根铜针。在太阳的照射下,铜针的影子会随太阳的移动在晷面上慢慢地移动。铜针移到哪个刻度上,就是到了哪个时辰。这样,计算时间就变得准确多了。

但是到了阴天和夜晚,日晷就不起作用了,怎么办呢?后来,人们又用滴水、漏沙的方法计时,发明了一种新的计时工具--铜壶滴漏。

铜壶滴漏又叫“漏刻”、“刻漏”“壶漏”。最早的漏壶是用一只铜壶盛水,壶底有一个小洞,壶中插一根刻有刻度的标杆,水从小洞滴出后,根据水位降低后标杆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但用这种漏壶计时的准确性仍然比较差。

漏壶是历代相传的计时工具,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后来的漏壶由单只逐渐发展为四只一套。人们把四只漏壶依次放在一个四级木架上,上面的一只叫日壶,下面的三只分别叫月壶、星壶、授水壶。日壶、月壶、星壶的下面各有一个滴水的铜嘴,授水壶内有一个标尺。日壶滴人月壶,再到星壶,最后滴入授水壶。授水壶内的水越来越多,标尺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就会逐渐上升,人们从而能够通过标尺浮出水的刻度,知道时间了。漏壶的级数越多,计时就越准确。现在,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里还分别保存着元代和清代的四级漏壶,供游人参观。

日晷和铜壶滴漏是古人聪明才智的结晶,它不仅揭示了我们古人计时的方法,也留下了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宝贵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