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背后 封神时代最神秘之神

文:四角夔牛(作者原创授权)

《封神演义》这本书,为了和《西游记》区分开,对传统神话,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比如,本来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并列的是灵宝道君,在这本书中,就换成了通天教主。燃灯佛祖也变成了燃灯道人。慈航道人后来入释门成为观世音菩萨,惧留孙成为惧留孙佛,文殊广法天尊成为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成为普贤菩萨,还有马元、法戒等人被西方教的准提道人接走,这其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西方教。

西游故事中,大佬们都住在天庭之中,而在封神故事中,很多大佬还住在人间的某处名山大川、洞天福地之中,这也没毛病,因为封神故事中的背景设定,就是这些修仙者尚未取得天庭的编制,还没有天庭之神的身份。一开始神话中的西王母,也是住在昆仑山上,西王母还曾经以人头豹身的形象出现过(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后来逐渐演化,以至于后来演化成天庭中的众位女性大佬之一。

西方教的代表第一次登场是在第六十一回。骷髅山白骨洞一气仙马元应申公豹之邀请,下山助殷洪。殷洪本来和哥哥殷郊看到母亲被妲己陷害,意欲报仇雪恨,提剑入宫,没想到被安上造反的罪名,造反之罪,按律当斩,后来这两位殿下被广成子和赤精子救走,分别在自己的洞中进行培养,不但传授武艺,还传授法术神通,在姜子牙大战吕岳之后的某一天,赤精子收到元始天尊的信札,告知赤精子,姜子牙很快要金台拜将了。忽然看到殷洪在旁边,就告诉殷洪,你非成仙了道之人,还是下山比较好,武王是有道之君,你姜师叔即将东征,你马上下山去投靠姜师叔,助姜子牙一臂之力。临走前,还担心殷洪去纣王阵营,就故意说反话:你是纣王的孩子,肯定不会帮助武王。殷洪很傻很天真的发誓:我和妲己有不共戴天之仇,我现在还恨得咬牙切齿。赤精子这才放心,于是把有全部家当都赠送给殷洪,临走时还不放心,因为把所有的法宝都给了殷洪,万一殷洪反戈,自己很难对付,又让殷洪发誓,殷洪说,如果自己中途变心,就让自己四肢化为灰烬。赤精子这才放心的让殷洪下山。殷洪下山后,在途中收了庞刘苟毕四个武将和三千人马。但是,随后碰到了申公豹,申公豹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殷洪说的动了心,反而开始讨伐西岐。而后马元下山帮助殷洪。

随后文殊广法天尊和姜子牙、杨戬等人商议对策,想出一个办法除掉马元,先用此起彼伏的计策,消耗马元的体力,马元又渴又饿又累,看见杨戬变化的女子,就直接开膛皮肚,想吃了这个女子,但是被杨戬法术困住,文殊广法天尊马上用遁龙桩将马元锁住,想杀了马元,这时候,准提道人出场了,很多人认为准提道人就是菩提祖师(即《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师父)的原因之一,就是两个人的名字很相似,并且两人的开场白也一样: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便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虽然出场锣敲得这么响,但是文殊广法天尊并不认识准提道人,所准提道人说:原来你不认得我啊,(冷汗),马上自我介绍,说自己是西方之人。文殊广法天尊马上奉承说:久仰西方大法。准提道人一点不客气,说马元:你修的五行大道,只是白费功夫。不如跟我去西方八德池边,听三乘大法。马元没办法,只能跟着走了。

这里的“白费功夫”,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没有慧根或仙缘,无法修成大道。二是这五行大道本身就不是高级大道,本身就很低级。

怎么理解呢?我觉得马元是有慧根的,因为准提道人为了收走马元,明确说到,马元根行且重,与我西方有缘。既然是有根行的,那么就只能理解为五行大道不咋地。准提道人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刚才,作为师侄一辈的文殊广法天尊不认识自己,自己想炫一把而未果,只能这样贬低一下东方的五行大道,来挽回自己的面子。如果是当着老子和元始天尊的面,准提道人敢说五行大道是低级的修行之道吗?老子和元始天尊还不当场扇他俩耳光吗!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看见鸿钧老祖时想行大礼,鸿钧老祖说不用了,他们三个是我的徒弟,理应向我行大礼。

殷郊下山之后,也反水。要想克制番天印,需要五方旗。一开始接引道人还不愿意借,自称是西方乃是清静之地,不参与红尘之事。准提道人说,东南有红尘三千丈,这其中有好几百人与我西方教有缘,况且,咱们如果总是这样按兵不动,什么时候,咱们西方教才能在东南之地发扬光大。接引道人一听就动心了,借出了青莲宝色旗。

封神背后 封神时代最神秘之神(1)

在诛仙阵中,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应邀前来帮助老子和元始天尊共破诛仙阵,在阵前有一段文斗,就是各自夸一下自己的能耐,准提道人说的很明确,愿意帮助老子和元始天尊的原因,一是来会有缘之客(趁火打劫),二是希望西方教能在东方传教。接引道人出现在诛仙阵前,书中旁边描述到:

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祥云更异常。

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说岂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闲极乐是西方。

在与通天教主对阵时,准提道人又夸了一下西方教:身出莲花清净台,三乘妙典法门开。玲珑舍利超凡俗,璎珞明珠绝世埃。八德池中生紫焰,七珍妙树长金苔。只因东土多英俊,来遇前绿结圣胎。结果,刚吹完牛,通天教主马上笑话西方教是“逃禅”,不如自己:混元正体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传大法,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火炼非全汞,物外长生尽属乾。变化无穷还变化,西方佛事属逃禅。

在万仙阵故事中,准提道人度化长耳定光仙时说:极乐之乡客,西方妙术神。莲花为父母,九品立吾身。池边分八德,常临七宝园。波罗花开后,偏地长金珍。谈讲三乘法,舍利腹中存。有缘生此地,久后幸沙门。打开乾坤袋,尽收有缘之客。后来见到鸿钧老祖,鸿钧老祖也夸赞西方是极乐世界。

这个西方教到底是个什么教?西方教在全部的故事中,也没出现几个角色,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接引道人、准提道人还有几个童子,西方教不像西游故事中的佛教,展现出整个灵山的宏大规模:灵山有佛祖、佛、菩萨、罗汉等等成千上万。感觉封神故事中的西方教像是《笑傲江湖》华山派,人少势弱,没有全面展现出西方教到底是有多大规模。而截教就像是嵩山派,不仅是人多势众,更是高手如云,嵩山有十三太保:大太保托塔手丁勉,二太保仙鹤手陆柏,三太保嵩阳手费彬,四太保阴阳手乐厚,五太保九曲剑钟镇,六太保汤英鹗,七太保赵四海,八太保张敬超,九太保司马德,十太保白头仙翁卜沉,十一太保秃鹰沙天江,十二太保神鞭邓八公,十三太保锦毛狮高克新。而华山派就那么一点人。封神书中明确写到了西方教就是沙门释门,也就是佛教。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放光芒。这时期,汉语词汇出现了一次“极大丰富”,出现了很多新的词汇,比如慈悲、浮屠、刹那等,中华大地信仰佛教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了第一位成佛的中国人:空王佛。

在商朝时,佛教还没产生。佛教创始人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大约是中国的东周时期。《封神演义》作者写的是商朝时期的事情,无法设定儒释道三教,不像《西游记》的时间背景设定在唐朝,唐朝时儒释道三教已经发展多少年了,都比较成熟了。而《封神演义》把时间背景设定在商朝时期,这就尴尬了,那时候没有佛教。只能凭空创造出一个西方教,代表佛教,凑齐儒释道三教。但是,三教共议封神榜的三教,可不是儒释道三教,而是人道、阐教、截教。

西方教在书中被描写成西方的另一种教派,接引道人反复说到自己的西方教是清净之地、极乐世界,自称不参与封神之战,但是,如果有两种情况,西方教也会出手,一是在应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请求下。二是出现了和西方教有缘的人,西方教要来东土度化有缘人。其实,西方教在本书中,扮演了一个趁火打劫、投机取巧的角色,在万仙阵时,用乾坤袋收了很多与西方有缘的截教弟子。

书中反复出现西方是极乐世界,连鸿钧老祖也说西方是极乐世界、是福地。通过书中的描述和各教派弟子的自卖自夸,可以看出,西方教是一种位于西方、和东方的三大教派修行方式有区别的教派,接引道人比较谨慎,不愿意参与封神之战,可是架不住准提道人反复游说,准提道人总是想在封神之战中捞点好处。

封神背后 封神时代最神秘之神(2)

其实,西方教并不是真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并不是真的清静之地、极乐世界,通过两件事情可以得知。在武王伐纣大业的全过程中,西方教的代表准提道人是在故事中间阶段才参与进来的,为什么这么晚才参与进来?和陆压道人一样,想在封神大战中坐收渔人之利。但是,这件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所愿的,需要仔细观察,需要趁机出手,虽然接引道人反复说西方教不惹红尘之事,但是准提道人三番五次来到东土趁火打劫,接引道人难道不知道吗?肯定知道!那接引道人为什么不训斥准提道人?答案就是这是西方教的一个项目:趁火打劫,吸纳人才,壮大本教。接引道人一直说的不惹红尘之事,其实就是个借口,向外人表明,自己本无心参与封神之战。否则,也不会在准提道人稍微一劝说,接引道人就会把宝色旗借出来,也不会亲自参与到诛仙阵和万仙阵中去。准提道人说的很明确:如果不参与其中,我们西方教什么时候才能在东南之地传教并且发扬光大?这说的多么明确!

在《封神演义》中,曾经出现了四面旗子,分别是聚仙旗(素色云界旗),杏黄旗,青莲宝色旗,离地焰光旗。这其中,西方教就掌握其中的青莲宝色旗。这四面旗子,稍微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按照五方和五行设置的,颜色、方位,正合五方和五行。这很奇怪。

西方教既然是超脱俗世、清净极乐的存在,为什么还会有五行旗之一的青莲宝色旗?这四面旗子分别是镇守天地之间的五个方位的。这说明,西方教就是天地三界内的一个教派,区别于人道、阐教、截教,地处西方。

这里要解释一下西方教是怎么得到的宝色旗。我猜测,应该是天地开辟之初,由开天辟地之神或天帝,在天地三界的五个方位,安置了五面旗子来镇守五方,以维系、镇守三界的平衡和正常运转。而这五面旗子正好被五个方位的大佬所持有,西方教有可能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地处西方,开天辟地之神或天帝就命他们西方教掌管宝色旗。所以,西方教还是听命于天庭(昊天上帝)的,因为天庭(昊天上帝)是三界之主,西方教只独立于三教,而不独立于三界。

我们一直提五面旗帜,可是《封神演义》这本书只出现了四面旗子,我也不知道第五面旗子是什么,洪荒流小说创造了一面旗子:玄元控水旗,来弥补、顶替这个空缺。网上还有关于这五面旗子的说明书:

戊己杏黄旗:金莲万朵,无物可破,诸邪避退,万法不侵。

青莲宝色旗:舍利豪光,宁心静气,诸邪避退,万法不侵。

离地焰光旗:混乱阴阳,颠倒五行,诸邪避退,万法不侵。

素色云界旗:气象氤氲,天地皆明,诸邪避退,万法不侵。

玄元控水旗:朦胧乾坤,遮天蔽日,诸邪避退,万法不侵。

我猜测,玄元控水旗就是根据西游故事中的皂雕旗演绎来的,孙悟空在骗金角银角大王派出的小妖精时,曾说自己的葫芦能装天,上天求助时,玉帝说天怎么装啊?哪吒献计策说只能向真武大帝借皂雕旗遮住日月星辰来骗小妖精,最后从真武大帝那里借来皂雕旗。

坊间洪荒流小说的作者,就避开了这个不易设定的模块,用巫族、妖族、人族来代替儒释道三教。因为在洪荒时期,尚未出现成熟的三教,只能用三族来作为时代背景。很多传统小说的作者,都有很深的儒释道三教心理情节。好像要不是在儒释道三教和谐的背景下,就没法写这小说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