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宣讲面对面提振干群精气神(双演融合探新路)

去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创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之际,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们回信,勉励艺术家坚守人民立场,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一年来,中国国家话剧院践行“回信精神”,履行国有文艺院团的责任与担当,以昂扬的姿态投身艺术创作,弦歌不辍唱山河,双演融合探新路,在舞台领域彰显话剧国家队的主导与引领作用。

“新戏创作”看剧院精气神

剧目永远是创作的核心,新戏永远在路上。一年来,国家话剧院创排了《铁流东进》和《抗战中的文艺》两部新作。启用90后青年导演创排此剧是《铁流东进》回应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的具体实践。这部作品改编自人民文学奖得主季宇的小说《最后的电波》,致敬可信、可敬的新四军群体。作为第七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开幕大戏,在国话剧场上演8场,开票即售罄,上座率百分之百,票房收入250万元。

基层宣讲面对面提振干群精气神(双演融合探新路)(1)

话剧《铁流东进》

首部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周年推出的年度大戏。主创团队历时一年查阅史料,梳理抗战14年文艺心路,以当代表达致敬光辉岁月。国话艺术家矩阵结合舞台空间多元化,影像表演与现场表演、视觉科技与舞台艺术,为观众奉献了一部富有探索气质的文献话剧。国庆期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8场,在光和影、演与歌的诠释中展现了中国文艺的精神力量。

基层宣讲面对面提振干群精气神(双演融合探新路)(2)

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

“深化融合”换种方式讲故事

中国国家话剧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继续推出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感动了很多观众,分别获得第26届、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创下同类题材节目收视率新高。其中《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精选《永乐大典》《汉书》《礼记》《诗经》等典籍,在海内外掀起一股“典籍热潮”,荣获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5月23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国家话剧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推出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节目从创意策划到5集节目的落实排练、拍摄、后期到播出,国家话剧院青年创作人员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完成了节目创作。

“搭建平台”为青年也为好戏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策划出品,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的“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旨在“立足中华文明传承,凝聚中国文艺力量,集结青年戏剧人才,搭建国话展示平台,以时代精神和青春之力激活经典”。第一季以古典名著为基础蓝本,遴选12位青年导演创作出12部风格迥异的小剧场话剧,盛夏时节在装饰一新的先锋智慧剧场首轮演出24场。新浪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达到473万、话题关注度达到400多万人次。明年剧院将举办第二季“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依然延续第一季风格,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改编作为主要表达形式,让其成为剧院一项常态化举措,通过现代戏剧艺术形式引导年轻人了解经典、研读经典、热爱经典。此外,剧院品牌项目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今年进入第七个年头,18部原创话剧,共计开展52场线下演出和196场线上演播,集中展现全国戏剧界在疫情期间不忘初心的创作成果,让观众无论身在何处,都可欣赏到高品质的话剧演出。

“不拒商业”良性互动给企业以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剧院还结合社会资源,探索多元化的合作之路。与波司登、飞鹤乳业,签订战略合作。波司登以及飞鹤乳业均是首次赞助国有文艺院团,支持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创作。此外,剧院在全国巡演、新剧创作以及演出方面,按照广告法的要求,给予企业适当和适量的广告位,以此体现企业的赞助价值。只有企业与院团的良性互动,才能给企业以继续支持文化的信心。此外,剧院还与国家大剧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以《直播开国大典》《抗战中的文艺》及后续剧院经典剧目《四世同堂》《谷文昌》《北京法源寺》《铁流东进》《英雄时代》等剧目展演,开展新剧目的创新合作模式。

基层宣讲面对面提振干群精气神(双演融合探新路)(3)

话剧《直播开国大典》

基层宣讲面对面提振干群精气神(双演融合探新路)(4)

话剧《北京法源寺》

“双演融合”数字智能演艺中心从无到有

践行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系列规划要求,一年来,剧院加快推进“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双演融合模式的落地探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7月28日,剧院携手中国联通推出话剧《铁流东进》5G 8K单场直播专场,当晚观众通过抖音、快手等多家平台同步直播收看,累计观看量65万次,8000份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当晚线下单场票房收益达50万元,数字藏品收入40万元,实现了单场演出收益70万元的佳绩。11月18日,剧院联合央视网推出《抗战中的文艺》线上演播,探索话剧艺术与科技变革的数字融通之路。全剧以多机位多角度的影视化拍摄方式和视听技术手段的运用,将装置影像艺术与戏剧艺术各自的特性相结合,打破“影像”与“舞台”的边界,给观众带来多维视听的戏剧体验。此次线上演播在国话各平台官方账号、央视网、新华网、中国联通、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12家全平台线上付费演播,迈出了艰辛但却可喜的演播新模式。剧院与新华网合作推出“纪念票根”数字藏品,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主题视频彩铃,拓展数字化衍生产品。这次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积极的经济效益,体现了国家话剧院作为国家级文艺院团对线上演播创新模式的领先示范作用。2021年,国家话剧院提出建设“数字智能演艺中心”发展思路,2022年2月底,国话数字演艺筹备办公室正式成立,11月,国话数智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不负等待”2023线上线下皆有期待

2023年,国家话剧院有多部新作在酝酿中。其中现实题材话剧《鼓楼那些事儿》是国话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计划于2023年3月上演。全剧讲述了中轴线上的鼓楼社区,四九城的老院子和蒸蒸日上的北京新文化之间的交织与碰撞。聚焦《民法典》颁布和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当代法制建设与中国基层法律环境的变化,通过讲述基层法官深入百姓、深入社区生活,展现“流动法庭”“智慧法庭”等新型文明执法形式,反映出国家大力普法背景之下,老百姓法律知识的增加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也表现了执法人对法律的捍卫和坚守。最高人民法院以及东城区人民法院的多位法官为剧中的法律相关专业性内容进行把关。

此外,国家话剧院与国家大剧院、故宫博物院将联合进行讲述文物收藏家张伯驹生平的话剧《物里观千山》的创排。该剧融汇了张伯驹与国宝文物一生的不解之缘,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灿烂及收藏家本人的爱国情怀。预计2023年10月首演。话剧《太极宗师孙禄堂》由国家话剧院与西城区政府合作推出,以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为人物原型,讨论中国武学的拳术之道和中国文化的道法之义。拟邀国家话剧院优秀演员、全国武术冠军吴樾担任主演,预计2023年下半年首演。国家话剧院受杭州话剧艺术中心之邀,共同打造原创话剧《小道成一家——苏轼漫志》。该剧将宋韵文化的物质之韵、匠心之韵、智识之韵、思辨之韵、审美之韵铺陈延展,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展现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以及苏轼诗词的魅力。预计2023年10月首演。一年一部国外经典剧目的计划,2023年将锁定《西哈诺》。该剧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剧作家罗斯丹的经典作品。讲述了贵族青年西哈诺因为形象不端,只能将爱情埋藏在心底,在经历一番波折后,最终收获表妹的珍贵爱情。该剧计划与新锐青年导演丁一滕合作,将在创作中运用其独特的“新程式”,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艺术审美相融合,计划在2023年8月首演。

线上演播也将继续推进,计划推出的剧目有《英雄时代》《抗战中的文艺》《青蛇》《四世同堂》等。此外,新创剧目《鼓楼那些事儿》、《蓟州疑云》、《三生路》、《敦煌》也将同时推出即时线下演出 线上演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