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

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1)

【1】

若得三山安乐法

不须更觅玉函方

此句选自陆游《秋思》诗之六,载《剑南诗稿》卷七十七。全句是说,只要像陆游那样领取三山安乐法,就不须觅求能使人“乘云而行”的玉函仙方了。

上句“三山”,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城西九里鉴湖中。嘉兴山阴县志云:“陆放翁宅,在三山,地名西村,宋宝谟阁待制陆游所居。”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春,言官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罢归,归途经玉山,五月返至山阴,始定居三山。

“安乐法”,此指诗作者摆脱尘世浮名归耕后的闲暇生活之乐。《黄庭经》有:“闲暇无事心太平。”罢归之初,陆游就吟道:“归耕我判一生闲”“少年妄起功名念,岂信身闲心太平。”他76岁时,又吟道:“痴人只竞闲名利,那信三山是地仙。”

陆游词中亦常用“心太平”语。《长相思》云:“悟浮生,厌浮名,回视千钟一发轻,从今心太平。”《破阵子》云:“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在《送芮国器司业》诗中又再次提到:“拈起吾宗(指北齐陆法和)安乐法,人生何处不随缘。”

显然,看破尘世浮名利,保持“身闲心太平”,乃是三山安乐法的真谛,“万事随缘,即是安乐法。”

下句的“玉函方”。即《玉函煎方》五卷,东晋著名医学家、道家葛洪撰,已佚。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载:“孙思邈尝隐终南山,与宣律和尚相接,每来往互参宗旨。时大旱,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雨,……凡七日,缩水数尺。忽有老人夜诣宣律和尚求救,曰:弟子昆明池龙也,……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宣公辞曰:贫道持律而已,可求孙先生。老人因至思邈石室求救。孙谓曰:我知昆明龙宫有仙方三千首,尔传与予,予将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今急矣,固无所吝。有顷,捧方而至。”故苏轼《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丹》诗:“天公不解防痴龙,玉函宝方出龙宫。”《神仙传》亦云:卫叔卿谓其子曰:“汝归,当取吾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函中有《神素书》,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云而行。”

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2)

【2】

饘于是,粥于是,充口腹无羡大烹

寒不出,暑不出,庇风雨自安小乐

此联选自明·李鼎《偶谈》。上联讲饘(zhān)粥饮食。上联的首句,语出《左传·昭公七年》:“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饘,是稠粥;粥,是用粮食或粮食加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二者只是稠和稀的区别。

清代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粥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粥“能养脾胃,生津液,消胀满,调中健脾,除烦止渴,利膈益气,推陈致新。万症皆宜,平人亦妙,其功不可殚述。《纲目》曰:每早食粥,胃中空无他杂物,谷气先入,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妙品。”粥的最大特点,除主料为粮食外,还可选加有药用价值的配料,如莲子、薏苡仁、百合、扁豆、大枣、山药、茯苓、胡桃仁等,乃至营养丰富的牛羊肉、鱼肉、蛋等。

“口腹”,口与腹,多指饮食,吃喝。“大烹”,即盛馔。宋苏轼《初别子由》诗:“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

上联是说,饘也好,粥也好,能满足口腹,滋养身体,无须羡慕丰盛的饮食。

下联讲出行禁忌。语本邵雍《四事吟》:“会有四不赴,时有四不出。(邵翁自注:公会、生会、广会、醉会,大寒、大暑、大风、大雨)无贵亦无贱,无固亦无必。里闬闲过从,身安心自逸。”作为老人,不独大寒、大暑、大风、大雨不可出门,即居家亦当密室静摄,以养天和。这就是《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所讲的“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的道理。下联提醒人们:养生顺四时,寒暑宜周防,大寒大暑不出门,要遮蔽风雨,自安其心自娱自乐。享寿110岁高龄的书法家苏局仙1980年1月应《科学生活》编辑部之请,介绍自己的养生之道时,写道:人生谁不望年长,真彀遐龄无秘方。汉帝秦皇都是梦,葛仙梅尉亦荒唐。苍松百尺经风雨,白鹤千秋冒雪霜。只有起居着意重,心平气壮自康强。

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3)

【3】

药补不及食补,食补不及动补

锻炼还须乐观,独乐何如众乐

这是书法家费新我(1903-1992)的养生联。

上联讲补养与运动结合。药补不及食补,这是来自民间的智慧。应该说,药补与食补同属于中医进补的范畴。药补是根据人的体质,通过服用一些具有扶正固本、补虚泻实和调和阴阳功效的药物及其配伍,以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目的的养生方法。食补也称食养,包括平时食补和病时食疗,是应用食物的不同性味,作用于不同脏器,起着调理补养和治疗作用,以增强抗病能力、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

药补与食补二者各有其特点和功效,应药食结合,食养为先。《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但二者比较起来,食补比较平和,一般不伤及脏腑,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减少药源性疾病,故更易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虽然“寓健康于饮食”是重要的,但也不能离开适量的运动锻炼和劳动。经常运动锻炼和劳动,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增强抗御病邪的能力,延缓机体的衰老。从这个意义上说,食补不及动补。

下联则讲炼形与养心结合。下联语本《孟子·梁惠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不若与人。”“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不若与众。”良好的心态是防病抗衰的巨大力量,乐观则是心灵的维生素、幸福的催化剂。所以,“锻炼还须乐观”。经验表明,运动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愉悦心神。但是,独乐不如众乐,因为“与众乐之之谓乐,……又乐之尤也。”(唐·韩愈《上巳日燕大学听弹琴诗序》)只有与众同乐,且能与别人分享快乐的人,才更能获得身心的健康。

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4)

【4】

观钓颇逾垂钓趣

种花何问看花谁

这是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1894-1988)1977年3月的自题联。它生动而鲜明地宣示了作者闲静乐观的情趣和豁达大度的胸怀。

垂钓是一项具有强身健体、宁神静心、陶冶情操的多功能的休闲活动。临水操竿,物我两忘。诗云:“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唐·孟浩然《万山潭作》)投竿于江河湖塘,眼神贯注着浮漂的动静,心神宁静闲逸,会自然而然地排除杂念,达到静心宁神的效果。“要使身体好,常往湖边跑。”自古以来,垂钓就是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对久病康复、年老体弱者也是一种积极的修身养性、益智养神的好方法。从养生角度而言,垂钓一要气候适宜,二要钓友合宜,这样既可互相照应,又可闲谈交流。至于观钓和垂钓何者更有乐趣,则因人而异其趣。联作者显然认为观钓更胜过垂钓的乐趣。其实,认为“观钓颇逾垂钓趣”的,古已有之,清代文星兼寿星的袁枚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坐观垂钓赋》中就写道:“余不持一线,但瞪双眸。试操纵有道,任贪廉之自求。彼得吾不喜,彼失吾不忧。……子但知垂钓之乐,而乌知吾坐观垂钓之逍遥?”

同样,种花赏花也是一项修身养性的养生活动。清代李渔曾言:“汲水浇花,……则乐在其中。督率家人灌溉,而以身任微勤,节其劳逸,亦颐养性情之一助也。”(《闲情偶记·颐养部》)他甚至把花当命;“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闲情偶记·种植部》)花是人类在自然界的密友,花可以净化空气,美化和改造人们生活的环境。花是美的化身,人们在欣赏花的色、香、姿、韵的同时,获得美的熏陶,净化人的心灵,也增进人的健康。所以俗谚云:常在花间走,活到九十九。此作者种花并非只为自己欣赏,而是为了更多的观花者欣赏。既然如此,种花又何必过问看花人是谁?

全联贯穿着“独乐”不若“众乐”的思想,反映了这位世纪老人特有的生活情趣、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

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5)

【5】

无事且从闲处乐

有书时向静中观

此联是清代画家、诗人方薰的自题联。

上联言无事时以悠闲自得为乐。“闲”一般有幽闲、安闲、休闲、闲适、闲达、闲雅之意。明人谢肇淛对此有一段精彩论述:“所谓闲者,不徇利、不求名,澹然无营,俯仰自足之谓也。而闲之中可以进德,可以立言,可以了死生之故,可以通万物之理,所谓‘终日乾坤欲及时’也。今人以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口厌梁肉,身薄纨绮,通宵歌舞之场,半昼床笫之上,以为闲也,而修身行己,好学齐家之事,一切付之醉梦中,此是天地间一蠢物,何名利不如之有!”(《五杂组》卷之十三)可见,人们对“闲”有不同理解。如何休闲,不仅表现人的智慧,也最见个性,是“个性释放”的时机,最可见人的贤愚雅俗和真伪善恶。它对人的健康也是一柄双刃剑。高雅的休闲,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则会损害健康,使人疾病丛生,甚至早衰夭寿。上联讲的能给联作者带来快乐的“闲”,无疑是一种高雅积极的休闲。

下联讲时常以静心读书自娱。“静”,指寂静、安静、平静、静心,也指精神贯注专一,是道家的一种修养之术。《云笈七签》卷九九:“修炼之士当须入静”。静心读书犹如穿越时空,与智者先贤对话,尽情享受前人用智慧与思想设下的盛宴。可以说,书是灵魂的居所,书是精神的家园,书是深情的朋友,书又是疗伤的良药。静心读书可以获得无穷乐趣。联作者以幽闲为雅,以读书为乐,以淡于利禄、修身养性为尚,耻于奔竞钻营,一生不应科考,布衣终老,被称为“浙西高士”。联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对于那些利禄之徒的无耻钻营来说,自有高下之别,此联正表现了他作为高士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

中国宗教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曾游西安广仁寺,并应约为该寺书写了此联。

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6)

【6】

大量度人,小心处事

正身率物,屈己为群

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炎培早年的“自勉联”。

上联的“大量”,指气量大,胸怀宽宏。《晋书·车济传》:“(济)果毅有大量。”“度人”,度,是推测,估计。《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人就是推测他人,对待他人。上联是说,待人要宽宏大量,处事又要小心谨慎。这种待人处事的积极态度,不仅有利于工作和生活,也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清散文家、享寿82岁的方苞在注解孔子的“仁者寿”时说:“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皆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享年99岁的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在介绍自己的养生之道时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最重要的是做人要宽宏大量、豁达乐观、宠辱不惊,这样,自然就会随遇而安,心旷神怡了。

下联的“正身”,就是修身,端正自己的品行。《荀子·法行》:“君子正身以俟。”三国·魏·桓范《政务》云:“故为政之务,务在正身。”“率物”,做众人的表率。《东观汉记·吴佑传》:“迁胶东相,政惟仁简,以身率物。”“屈己”,委屈自己。唐·崔元翰《中元日题奉敬寺》诗:“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下联是说,端正自己的品行,以做众人的榜样;为了群体的利益,宁可委屈自己,牺牲自我。

联语言简意明,富于哲理,充分反映了作者立身处世的准则和为民谋利的志向。虽属自勉,亦可励人。更富人生哲理、有利修身行己的是1939年黄炎培为其五子黄大能赴英留学时书赠的36字箴言: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些箴言对于我们立身处世、修养身心都是金玉良言。

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7)

【7】

炼闲身以磊石栽花,也当陶公之运甓

销暇日于楸枰纸局,且同谢傅之围棋

此联是李渔于清康熙十年(1671)在苏州写的赠联。

上联的“磊石”,把众多的石相委积。《鲁灵光殿赋》:“磊石可相扶。”“陶公”,指曾任东晋征西大将军、精勤吏职的陶侃。“运甓”,典出《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时任广州刺使)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后以“运甓”比喻刻苦自励。清代阳兆鲲《辛亥生日感赋》云:“运甓朝朝磨虎臂,枕戈夜夜数鸡声。”上联是说,悠闲无事或事少时,就叠石、栽花,如像陶公那样“运甓”,以习其劳,利于炼身励志。清人曾国藩有言:“习劳则神钦。”他说:古之圣君贤相,莫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曾国藩嘉言钞·日课四条》)

下联的“楸枰”,指棋盘。古时棋盘多用楸木制成,故名。唐代温庭筠《观棋》诗:“闲对楸枰倾一壶,黄花坪上几成卢。”“谢傅”是指东晋宰相谢安(320-385)。时前秦强盛,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组成87万大军大举南下,江东大震,谢安使谢玄等率北府军8万人迎战,在大军压境之时,临危不惧,仍与客从容对弈。由于他沉着指挥,出奇制胜,取得淝水之战的大捷。“围棋”,古称弈,传为尧作。隋唐时传入日本,唐以后为纵横各19道,交错成361个位。双方用黑白棋子互相围攻,吃掉对方棋子,占据其位,占位多者为胜,故名“围棋”。后遂以“谢傅棋”形容为人具有雄才大略和从容镇定的风度。下联是说,闲暇消闲时与友人对弈打牌,犹同谢安下棋那样从容镇定,具有大将风度。

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8)

【8】

造物与闲兼与健

山人知老不知年

这是一副摘句联,出自陆游《村居》之三的颈联:“造物与闲仍与健,乡人知老不知年。”作于嘉泰三年秋(1203年),陆游时年78岁。崔氏摘句为联,有二字之易,即将“仍”易为“兼”,“乡人”易为“山人”,涵义也变得更宽泛。

上联的“造物”,古人以为万物是天造的,故称天为“造物”。《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实指创造化育万物的大自然。亦指运气福份。宋·苏轼《答程天侔书》之一:“尚有此身,付与造物者,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闲”,指闲暇、安静、悠闲。意思是说,创造化育万物的天公不仅给予我悠闲的时间和体静心闲的环境,而且给予我健康的身体。陆游83岁写的《幽居》诗亦吟:“一曲清溪带浅山,幽居终日卧林间。丹经在昔曾亲授,死籍从今或可删。人笑拙疏安淡泊,天教强健享清闲。秋来渐有佳风月,拟与飞仙日往还。”其实陆游的健康长寿,不是“造物与健”或“天教强健”,而是他善于顺其自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把握养生保健规律的结果。

下联的“山人”一指古代掌管山林的官员。杜预注:“山人,虞官也。”二指隐居在山中的士人。唐·王勃《赠李十四》诗:“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三指仙家、道士。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也指从事卜卦、算命等迷信职业的人。下联是说居住或隐居在养生环境好的山林中的人,知道自己很老了,却不知道究竟有多大年龄。有道是:流年不复记,但见花开为春,花落为秋;终岁无所营,惟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明·陆绍珩《醉古堂剑扫》卷五)

全联似乎在说,感谢上苍与闲兼与健,让山人长寿得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9)

【9】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1877-1968)的题赠联。联作者原名懋恂,字师陶,又名立华,湖南长沙人。年轻时,有感于社会的不平,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徐特立。

联语融铸了联作者对青年的无比关心和殷切期待,告诫青年读书、做事都要有选择。

上联的“家国”,即家与国,亦指国家。《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十一月,广平王俶、郭子仪来自东京,上劳子仪曰:‘吾之家国,由卿再造。’”上联是鼓励人们常读有关家国的书,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在当时,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处于抗日救国的生死关头,作为青年更应关注国家大事,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所以这个“有关家国”的书必须“常读”不懈,持之以恒。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告诫我们,读书不仅要有选择性,而且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指出:“学习要有事业和职业的目的”“解决思想和工作中的问题”,并且“要把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学到手,来为今天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革命前辈谈修养》)

同样,做事也应有选择,当然这选择不是拈轻怕重,唯利是图,投机钻营,而是不做“无益身心”健康的事,像明代“海青天”海瑞所言:“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每日最佳健康数字(10句健康箴言寥寥数字)(10)

【10】

为人不外修齐事

所乐自在山水间

此联选自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

上联语本《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里的关键是修身,即修养身心,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人,是家的主体,故修身是齐家的根本。《礼记·大学》中说“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家,是社会的细胞,是一国的根本,“若要使一国的人,无一个不明其明德,必先齐那一家的人,使他都明了明德。所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历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尤其是儒家,认为“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自身的道德修养(“修身”),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一切皆要从“修身”做起,为此提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的重要思想。我国古代德教为先,修身为本的优良传统,在当下仍有它积极的借鉴意义,修齐治平仍然是我们今天为人立身行己的大事。

下联语本《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明清之际的学者孙其逢曾解读说:“山水无情之物也,而仁知登临则欣然向之。盖活泼宁谧之体,触目会心,故其受享无穷,此深造自得之学。”(《四书近旨》)其实,山水人人都爱,这是人的自然天性。人们为什么喜爱山水呢?是因为登山临水会让人拥有开阔的视野、长远的眼光和广博的胸怀,展示出一种指点江山,气吞山河的宏大气魄。正是:“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大自然佳山胜水的旖旎风光,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今天,人们更把热爱山水、想象山水、走向山水,视为一种生命意识的复归。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