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策划文体新闻部执行记者 张丛博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个6月,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那哀婉熟悉的旋律,不断响起。在播出三十年之际,这段“红楼奇缘”在人们的念念不忘中,再度回响。

1987年,历经2年研讨、2年筹备、3年拍摄的电视剧《红楼梦》,终于拍摄完成并于当年5月2日在央视首播,一时间风靡全国,至今重播千余次,被称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它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既是当年从四面八方相聚在大观园里的亲历者,一段青春岁月的见证,也是在浮躁的新时代里,人们不断去追忆和致敬的匠心制作。

2017年,在“宝玉”欧阳奋强的牵头筹备下,87版《红楼梦》剧组成功实现“史上最全的演职员大聚首”,6月17日在京举行《红楼梦》30周年纪念活动和音乐会。“30周年,这恐怕是87版《红楼梦》剧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聚会了。”正是这个念头,支撑着欧阳奋强为之奔走了半年多。

三十年聚首活动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一个剧组内部,更表达出观众对提倡和传承匠人精神和塑造经典的渴盼。就像鸳鸯的饰演者郑铮为聚会发来的寄语:30年过去了,在流逝的时间中我越发觉得,透着青涩与瑕疵的朴素与真挚,好过张扬着浮华矫情的平庸。

一朝入红楼,终生梦不醒。《红楼梦》洒落人间三百年,有人一生为“红学”研究事业奔走,有人一生醉在红楼梦里不愿醒来。横空出世的87版《红楼梦》,把每个人内心的《红楼梦》搬到了现实之中,自此人们的脑海中开始将贾宝玉联想成欧阳奋强,林黛玉则几乎被等同为陈晓旭。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2)

李玉刚说自己有两个启蒙老师,一个是梅兰芳,另一个便是87版《红楼梦》。尽管如今古装剧层出不穷,但再难见到87版《红楼梦》中一颦一笑韵味十足的“古典美”。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然而精神内核的东西却在缺失,很难再有三五年打磨一部剧的现象了。

人们总是对记忆深处的往事添上一些浪漫气息,三十年的时空距离之下,让87版《红楼梦》仿佛进入“太虚幻境”,人们津津乐道于戏里戏外人物和演员的命运,将各种主观想象融入其中,留下自己的唏嘘感叹。30年前的《红楼梦》剧组是如何一番模样?这30年来,又怎样影响着亲历者的人生?我们需要将那层浪漫薄纱抖落,以平静的心态走进和还原。近日,大河报记者专访了87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扮演者、此次30年再聚首活动的牵头人欧阳奋强以及相关幕后人员,看看本真的大观园。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3)

54岁的欧阳奋强两鬓斑白,早已不再是曹雪芹笔下那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俊俏宝玉模样了,但这并不妨碍观众继续称呼他为“宝哥哥”。

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为了做成两件事,欧阳奋强几乎是连轴转,不断穿梭在机场、火车站。一件是写新书《1987,我们的红楼梦》,一件是筹备“87版《红楼梦》开播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动。尽管过程中尝尽酸甜苦辣,但这两件事他做成了,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只是一次再聚首

“6·17”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动尽管落幕有一周了,但剧组的人还沉浸在这场聚会的氛围中,那个聚集了108位台前幕后剧组成员的“6·17大聚首”微信群一直很嗨,大家不断地把互拍的各种合影发出来。私下里的小范围聚会活动还在延续,就像是多年以后再相见而不舍分离的同学会。欧阳奋强一边整理着“6·17”活动的相关影像资料,一边到北京、上海、沈阳等城市举办新书《1987,我们的红楼梦》的签售活动,袭人、鸳鸯、紫鹃、李纨、贾芸、平儿、茗烟等角色扮演者也加入其中。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4)

其实,最先发起《红楼梦》播出30年大聚会的是薛蟠的饰演者陈洪海,由于他刚动了手术,活动的主要组织和策划工作就落在了“宝玉”肩上。当时,欧阳奋强正在为87版《红楼梦》开播三十年准备出一本书,满世界寻找故人的踪迹,联系做访谈,希望通过书写,致敬当年每一位为此剧默默付出的编剧、导演、摄像、副导演、美术、服装、化妆、道具等幕后功臣,唤起观众对经典的怀念,唤醒社会对经典的追求。接手纪念活动后,他还要操心场地、设备、钱,为了筹资“到处求人,陪吃陪喝”……

从一开始,欧阳奋强就没有将这次相聚只看作是创作团队对青葱岁月的缅怀,对他来说,是想回归30年前拍摄《红楼梦》的初心,表达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敬意,“找回匠心和敬畏之心”。

在电视圈奔走三十年,欧阳奋强执导过数十部电视剧,拿过中国电视剧各种奖项,也见证了影视剧发展如何在技术不断完善、投入越来越大的同时,暴露出的浮躁创作心态。“时代造就了这样一部作品,从大环境来讲,那个时候真的是很纯真。让一个导演花费五六年去筹备拍摄完成一部戏,这在当下是不可能的,但这种匠心创作仍然需要,因为观众仍然需要经典作品,工匠精神是不能缺失的。”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5)

筹备过程中,欧阳奋强更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浮躁不只是存在于影视业。6月17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87版《红楼梦》开播30周年纪念音乐会,是欧阳奋强牵头策划,“众筹”出来的。然而,在筹备过程中,他承受着巨大的找赞助的经济压力和流言蜚语的精神压力,有声音质疑欧阳奋强“圈钱”,是在消费《红楼梦》。一天,欧阳奋强彻夜不眠写了一封《致87〈红楼〉剧组的老师、兄弟姐妹的公开信》。他在信中说:“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没必要借助这样的活动圈钱和哗众取宠。”

3月25日,欧阳奋强在自己的个人公号中发表了一篇关于“龄官”的文章,并在文末附上了众筹的链接,没想到文章发布后筹集到的资金额度从58万元不断增加,并获得媒体的关注。这让他重拾信心。

“6·17”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动举办前后可谓冰火两重天,包括媒体在内从最初时的集体观望,到办成之后的“一窝蜂”。“人们更喜欢蹭热点,而不是去思考值不值得去做。”欧阳奋强觉得,过程的艰辛不值一提,最后的好结果比什么都重要。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6)

30年后光环还在

“6·17”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动分为两部分,当天上午是在北京植物园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百位当年《红楼梦》剧组成员走过红毯。

现场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场大型同学聚会,走上红毯的演员们仍然用剧中的关系称呼彼此。“探春”东方闻樱介绍“贾环”王蔚时,开口就是“我弟弟”;“薛蟠”陈洪海将“香菱”陈剑月、“夏金桂”杨小杨,统称为“我屋里的”。

“很多演员是离开剧组后第一次见面,他们有些是没有对手戏的,但是因为在一个年龄段,大家一起做了这么一个红楼梦,所以都很亲切。”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欧阳奋强提醒记者要慎用“主演”这个词汇,因为《红楼梦》是群像戏,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而是统一称为“演职人员”。

当天晚上,87版《红楼梦》开播3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上演。“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开场黑幕中,《好了歌》突然响起,然后灯光汇聚到王立平老人身上。1983年,刚给电影《少林寺》谱写了主题曲《牧羊曲》的王立平,听说《红楼梦》剧组正在筹拍,便主动请缨,蛰伏四载,创作出《红楼梦》系列主题曲。

作为“王熙凤”邓婕的家属,张国立正在外地拍戏,特地抽出两天时间回到北京。“没有一分钱出场费,并且连来回的机票都是自己出的。”欧阳奋强的好友、此次纪念活动的文学策划韩小北告诉大河报记者。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7)

王扶林与王立平

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这位耄耋老人首先站在了舞台中央,他还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导演。随着帷幕缓缓拉开,87版《红楼梦》大大小小的演员几乎都出现在了观众眼前,镜头一一扫过。

两鬓斑白的“贾宝玉”欧阳奋强、泼辣依旧的“王熙凤”邓婕、贾芸的扮演者吴晓东、不老童颜的“茗烟”李楠,首次齐聚的周雷、刘耕路、周岭三位编剧,消失于观众视野许久的“秦可卿”张蕾、“元春”成梅、“赵姨娘”战爱霞、“鸳鸯”郑铮、“紫鹃”徐丽霞、“彩云”李曼,以及化妆师欧阳新霞……而薛宝钗的扮演者张莉,临行前突发肾结石遗憾未能参加。

这次集体亮相令现场的观众激动不已,掌声一直没有停歇。30多年过去,演员们苍老许多,但很多面孔是熟悉的,能一一叫出名字。在导播台的韩小北注意到,当大幕拉开,演职人员看到台下座无虚席的观众时,眼睛纷纷湿润。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8)

观众正兴奋,灯光突然暗了下来,一个女声在黑幕中透了出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这是陈力的声音。30年后已经年过花甲的陈力刚从美国赶了回来,献唱了《枉凝眉》和《秋窗风雨夕》,将观众带入怀旧的气氛中。陈力在准备时对韩小北说:“我多年没有登台献唱,做了多次手术,嗓子不行了,鼻腔也有问题,但我会用真情去演唱。”

邓婕和欧阳奋强上台献词。邓婕说:“30年前,我原以为《红楼梦》的万人空巷只是昙花一现,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光环还在。”

“红楼顾问团”“演员学习班”诠释匠心

谈到87版《红楼梦》制作时的匠心,欧阳奋强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为更好地遵循原著而邀请红学专家组成了“红楼顾问团”,二是当年拍摄前开办的“红楼梦剧组演员学习班”。

为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语言习惯、风俗礼仪、着装饮食等,民俗大家邓云乡,手把手地教演员们怎么拿起和放下茶杯,怎么踩碎步,怎么行礼,怎么低眉顺眼作出小女儿的情态;清史专家朱家溍和红学家启功亲自示范古人作揖的动作,嘱咐写到剧本里,千万不能让演员们搞错;建筑学者杨乃济主持设计大观园和荣国府,严格按照明清建筑特征和《红楼梦》原文中的描述;服装设计师史延芹设计出了2700套戏服,纱的、棉的、绸的、缎的、皮的,刺绣的、绎丝的……名目繁多,既尊重原著和历史,又是生活化的服装,至今欣赏起来也不会感到老套。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9)

当87版《红楼梦》编剧时的周岭

负责后四十回剧本的编剧周岭,每写一集剧本,就会附带写一封信寄给红学家周汝昌,讲清楚这段故事从哪来的,为什么这样写,用学术研究的架势写剧本。在纪念会上,导演王扶林特意感谢了红学家胡文彬先生。当年拍《红楼梦》时,剧中街道的牌匾原本刻着“荣宁街”,胡文彬先生指出应该叫“宁荣街”,“我们连夜更换了牌匾,否则可能一错到底,你想想秦可卿出殡、元妃省亲这样重大的场景怎么可能重拍”?

而王扶林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个招待所,抱着几大本《红楼梦》原著钻研了整整一年,竭力理解《红楼梦》的内涵、曹雪芹的生平等。他还要求所有演员都必须把原著吃透,开办了“《红楼梦》剧组演员学习班”,主要学习内容为分析角色,研究原著,还学习琴棋书画,增强艺术修养。

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曾描述过一天的课程:“每天上午,老师带着我们到圆明园,练功、练形体;下午,邀请红学家来讲课,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当时,冯其庸、蒋和森、李希凡这些知名的红学家都来讲过课。”学员们可以在小品课随意组合、表演任何人物,直到导演和自己觉得都合适。用王扶林的话来说:“一定要跟角色谈一次恋爱,看看他/她是不是你所想的那个对象。”87版《红楼梦》起用了一群不出名、毫无经验的年轻演员,但却让人留下“这个角色就是他/她”的赞叹。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0)

周汝昌和薛宝钗饰演者张莉

《红楼梦》剧组演职员的这种同窗情谊,欧阳奋强认为和当年拍摄前开办的学习班有很大关系:“两期学习班,加上拍摄三年,相当于上了一个专科学校,所以有了这种敬业精神,让我们大家愿意聚。”

欧阳奋强还记得,“可卿出殡”中的纸扎,是为吴佩孚葬礼做纸扎的老师傅带着徒弟历时一年扎成的。“元妃省亲”的戏份是在上海、北京回龙观、扬州瘦西湖三个地方拍的。

打开了一扇门又关闭了一扇门

87版《红楼梦》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便是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2007年,陈晓旭患上乳腺癌,落发为尼,法号妙真,然而剃度之后不到3个月,不幸病逝。留给世间一阵惋惜:陈晓旭走了,“世间再无林妹妹”。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1)

观众心目中,陈晓旭是最接近书中黛玉形象的演员,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她的柔弱与忧郁,恬静秀美之间淡淡的却化不开的惆怅,“宛如书中走出一般”。她曾回忆争取黛玉角色时说过:“演黛玉是为了完成一种使命似的夙愿。”后来,陈晓旭在电视剧《家春秋》里扮演梅表姐,并不成功,便心生退意。她说:“《红楼梦》给我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也给我关上了这扇门。”

欧阳奋强对此心知肚明,“宝玉”之后他直接转行做了导演:“《红楼梦》里的演员都是一群特型演员,包括我自己,演《红楼梦》就不能演其他的,演了其他的就不能演《红楼梦》”。

2008年,一场大型电视评选晚会上,欧阳奋强凭借“贾宝玉”被评为十大经典荧屏形象之一,这让他很感慨:“很多演员这一辈子演了无数角色,但是没有被观众记住。有的演员这一辈子只演过一个角色,却被观众永远记住了。”

为什么《红楼梦》的演员跳不出所演的角色?欧阳奋强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他也反复思考过,“导演讲戏、拍戏的模式,把演员的本色本性发挥到了极致,当他本身就带着这个人物,就难以去超越,再加上电视剧一路重播,观众对他们饰演角色的印象不断加深”。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2)

87版《红楼梦》拍摄现场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3)

红楼梦终,很多演员却未能从中醒来,一些演员从此告别了荧屏,陈晓旭的演员之路终结。贾琏的扮演者高宏亮是为数不多的仍然活跃在荧屏的演员,后来参与过《康熙王朝》等多部口碑之作,作为风流英俊的“贾琏”一直是他身上抹不掉的印记。外出时被认出来,人们会习惯地问候一句:“哟,琏二爷来啦!”他曾心有不甘表达过:“大家的掌声是给贾琏的,但我更希望是给我的表演的。”

一个个青涩的青年,已步入无奈的中年,还有的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观众总是习惯于有意无意地将演员的命运与剧中角色关联,这部电视剧甚至成了似有还无的命运伏线,暗中印证他们的人生轨迹。剧中贾瑞是贪淫好色的落魄子弟,扮演者马广儒1995年因酗酒猝死,年仅32岁。“板儿”的扮演者李玥29岁时,在一场车祸中离开。

“板儿是没有料到的车祸,马广儒的英年早逝也是和性格有关系,没有那么曲折,很多观众很入戏,把角色等同于演员了,有些纯属巧合,确实有夸大成分。”和看客们听故事的旁观不同,欧阳奋强的态度严肃,此次活动,他邀请了87版《红楼梦》唯一女性顾问阮若琳的后人以及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的妹妹陈晓阳等剧组成员家属,他也试着联系贾母、马广儒的家属但未果,剧组的其他人员他还会接着找,“因为这群人书写了一个时代,也是值得继续书写的一群人”。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4)

有敬畏之心才有经典之作

6月27日晚上,邓婕在餐桌上动情地和身旁的韩小北说:“30年前,我们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不管不顾地在拍《红楼梦》;30年后,当我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的时候,我仍然有一颗敬畏之心。对原著,对曹雪芹,对87版《红楼梦》,对观众都有一颗敬畏之心,这个是始终没有变的。”

影像作品是遗憾的艺术。导演王扶林说,虽然有遗憾,但我们这一群人,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用自己的才华、汗水和最大的努力,用87版《红楼梦》筑起了一道高墙——不是为了让后人不可超越,而是让后人超越起来没那么容易。谈到当下的影视行业,他也提到了“敬畏”一词:“现在有一些投资人,觉得是自己筹来了钱,有决定权。所以,我特别庆幸当时主管领导对主创人员的信任。这不仅是对我们的艺术眼光的信任,也是对艺术规律的尊重与敬畏。”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5)

为追忆已经离世的“林妹妹”陈晓旭,纪念音乐会现场准备了一个特别节目“群钗遇黛玉”,感动了全场观众。那就是欧阳奋强、邓婕、东方闻樱等现场朗诵《红楼梦》原著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为陈晓旭配音的张海玲出现在舞台上,用大家熟悉的声音念出:“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那一瞬间,仿佛当年的“林妹妹”又回来了!随后“王熙凤”邓婕念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眉宇情态满是“凤姐儿”当年的味道,引发现场一片掌声。

“宝哥哥”欧阳奋强终于出声,在全场观众期待的眼神中,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念出,眼中已有泪花闪现。

时光回到30多年前,导演王扶林宣布《红楼梦》要起用新人,并决定打破女演员反串贾宝玉的惯例,用男演员出演。然而经过一番选择,剧中演员基本落实,黛玉的戏份已经开拍,但谁来出演贾宝玉成为最大的难题。甚至有人说,能演宝玉的人还没有生下来呢!

这时,原定出演史湘云的张玉屏向王扶林推荐曾与自己合作过的欧阳奋强。此时的他,正在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坐冷板凳,因为个子不高,长了一张娃娃脸,演的多是小角色。最终,那双清澈的眼睛,为他赢得了这个机会。

如果没有拍《红楼梦》,人生又会怎样?欧阳奋强对生活不喜欢假设,他唯一做过的一个假设是,如果当年提前半年进组,会不会因为不符合这个那个而被淘汰掉?他的脸比较宽,为了更加符合原著的形象描写和视觉拍摄要求,他为了角色垫了下巴。从欧阳奋强开始,再拍红楼梦,贾宝玉就不再是反串了,宝玉是一个有脂粉气的小伙子。

7月1日,欧阳奋强将回到家乡成都,就新书《1987,我们的红楼梦》做签售,这是他第一次以宝玉的身份在家乡父老乡亲面前出现。在他当年北上进组拍摄《红楼梦》之前,人们称呼他的名字“欧阳奋强”,从那之后他更多时候被喊作“宝玉”,他也曾一度想要跳出这个影子,显然未能如愿,现在他选择了折中,将个人微信公号的名字取为“欧阳宝玉”。

87版《红楼梦》30周年纪念活动音乐会

这可能是剧组最后一次的聚会

黛玉、宝钗的饰演者双双缺席,似如命中注定

时光回到30多年前,导演王扶林宣布《红楼梦》要起用新人,并决定打破女演员饰演贾宝玉的常规,用男演员出演。然而经过一番选择,剧中演员基本落实,黛玉的戏份已经开拍,但谁来出演贾宝玉成为最大的难题。甚至有人说,能演宝玉的人还没有生下来呢!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6)

87版《红楼梦》部分剧组人员合影

你还认识他们吗?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7)

王熙凤扮演者邓婕。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8)

傻大姐扮演者张海燕。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19)

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20)

王夫人、贾宝玉母亲扮演者周贤珍。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21)

贾元春扮演者成梅。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22)

邓婕走红毯与红迷互动。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23)

周瑞家的扮演者孙彩虹。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24)

主创人员合影。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25)

王夫人、贾宝玉母亲扮演者周贤珍。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26)

主创人员合影。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27)

主创人员合影。

红楼一梦五十载(河之洲红楼一梦30年)(28)

邢夫人扮演者夏明辉。

来源:大河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