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江南名士第一巷)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东起和平中路,西至晋陵中路,南临黑牡丹厂区,北依古村巷,规划面积12.6公顷。即将对外开放的部分,主体上由约420米长的青果巷主巷构成,囊括了贞和堂、礼和堂、史良故居等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内最具代表性的精华部分。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江南名士第一巷)(1)

青果巷是我市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片历史文化街区,街区沿古运河呈梳篦状展开,呈现出"深宅大院毗邻,流水人家相映"的空间格局和江南水乡传统民居的风貌特色,先后走出了百余名科举进士,孕育了唐荆川、瞿秋白、周有光、赵元任、史良、刘国钧等诸多名人,有着"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美誉。街区内有1处全国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6处市级文保单位,17处历史建筑,遗存古井10多口,已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

2012年,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利用项目正式启动,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已初步打造成为"江南院落集萃地、传统文化展示窗、现代文创旗舰港",并将于4月29日起,部分对外开放。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江南名士第一巷)(2)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利用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建筑形态修旧如旧

科学规划,延续整体格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以"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统筹保护历史环境"及"合理利用、永续利用"为原则,保持和延续街区内的历史街巷传统格局和空间尺度,不改变走向;适当疏通的背街、里弄里的街巷与传统空间尺度保持一致。维持古运河原有的自然形态和生态特征,延续街巷与水系的现状关系,保持原有格局的私密性,还真传统的江南水乡特色风貌。

规范修缮,确保遗存完好。为最大程度保持青果巷的原真性和信息的延续性,修缮工作分组团推进,始终贯彻专家提出的"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要求,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与"最小干预"的原则,历经详细测绘、史料考证、走访咨询、方案设计、专家评审、修缮施工等多道程序,做到一处组团一个修缮方案。实施内外均保,保持原木构件、石构件等细部特色不变化,对损坏部分按原风貌、原形制、原工艺进行必要修缮和日常维护,以确保建筑整体风貌的完整性和不同建筑之间特色的差异性。保留现存古井、古河、古码头、牌坊残件及传统地面等不可移动文物,对易损木构件进行养护,确保各类遗存完好,同时新建了青果巷东广场牌坊,恢复了"进士坊"、"会元坊"。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江南名士第一巷)(3)

二、传统文化汇集精彩纷呈

深入挖掘青果巷的名人文化、运河文化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存,展示历史信息演变和传统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江南名士第一巷)(4)

建设街区博物馆群落。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引入国际流行的"社区博物馆"建设理念与模式,对标国内首家完整概念的社区博物馆群落——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创新思路、深化内涵、塑造品牌,规划构建"1个中心馆(青果巷文化记忆馆) 7个专题馆(史良故居、周有光图书馆、唐荆川馆、赵元任艺术中心、刘国钧故居、民盟史馆、红色青果馆) N个展示点"的"社区博物馆群落",把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把可移动的文物和不可移动的文物、把古代的和近现代的遗产、把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遗产,运用"地域 传统 记忆 居民"的"活态"模式进行保护和展示。目前,史良故居、周有光图书馆、唐荆川馆和民盟史馆完成布展,青果巷文化记忆馆、红色青果馆和赵元任艺术中心也即将完成。

保护街区地下文物。严格保护街区范围内的地下文物,结合街区内市政管线的敷设等建设行为,做好街区内的考古工作。现已发现明清时期的路基、房基、古井、排水沟等历史遗迹,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特色和演变,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我市在逐一鉴别的基础上,制作标牌说明,并对该段区域予以保护和展示。

文化建设全民参与。2014年,我们开展并完成了"回眸青果巷"老照片、历史资料公开征集活动,在《常州日报》开辟专栏进行集中展示。2016年青果巷历史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由常州大学组建的专业团队加快开展三方联合攻关课题研究,并于文态建设研究成果在《中国名城·常州》连载报道。2017年,启动"青果文丛"工程,深化青果巷口述史、青果巷家族史研究、赵元任海外资料研究以及智慧街区建设等方面的研究,《青果巷古建名宅整理》、《一巷清风:家风故事》、《话剧神童与评剧皇后:吴祖光与新凤霞》、《"玩家"赵元任》等首批丛书即将出版。同时,2017年-2018年还分别开展青果巷文化志愿者招募及老物品征集活动。

三、文化传承全民共享

即将对外开放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立足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以原创性、本土化为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入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新业态,打造全民共享的常州文创产业"旗舰港"。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江南名士第一巷)(5)

汇聚"老常州、老字号"品牌资源,引入非遗文化、中医文化、地方美食等业态,为街区发展注入活力。

合理利用修缮后的建筑引入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宿客栈,生动还原江南人家的传统生活状态,让广大游客真切地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老常州生活。

此外,街区还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创意手作大师入驻,形成了主题艺术培训、优秀文创交流、高端艺术沙龙为主体的文创产业新业态。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保护利用汇聚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青果巷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继续关注青果巷、爱护青果巷,为青果巷的发展贡献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