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的午时三刻什么意思(古人常说的午时三刻)

提到‘午时三刻’和‘三更半夜’相信很多的人都不会太陌生,因为这两个成语在古代的时候经常用来代表特定的时间,比如一些古代的电视剧和古代是书籍里面经常会提到这两个成语,那么这两个成语在古代的时候分别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呢?

古代说的午时三刻什么意思(古人常说的午时三刻)(1)

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

既然这两个词在古代的时候属于特定的时间段,那么就要知道古代时候对于时间是如何区分的,古代时候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zǐ)时、丑(chǒu)时、寅(yín)时、卯(mǎo)时、辰(chén)时、巳(sì)时、午(wǔ)时、未(wèi)时、申(shēn)时、酉(yǒu)时、戌(xū)时、亥(hài)时。而相对现在的时间分别是,子时:23点到1点;丑时:1点到3点;寅时:3点到5点;卯时:5点到7点;辰时:7点到9点;巳时:9点到11点;午时:11点到13点;未时:13点到15点;申时:15点到17点;酉时:17点到19点;戌时:19点到21点;亥时:21点到23点。那么就可以看出午时的时间段在11点到13点。

古代说的午时三刻什么意思(古人常说的午时三刻)(2)

而‘刻’通常用‘漏刻’来计时,这种用来计时的工具叫漏壶。漏壶就是在壶底部钻一个孔,然后壶中会带有一个特定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一滴一滴往下漏,一天刚好漏完特定刻度的水。而古代时候通常把一个时辰分为八个时刻,那么就可以看出一刻指的就是15分钟,然后结合上面的时辰就可以推断出午时三刻指的就是11点45的这个时间段。

古代说的午时三刻什么意思(古人常说的午时三刻)(3)

三更半夜

古代时候通常把一夜分为五个时间段,而每个时间段都是更夫通过打更来报时,五个时间段分别是,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和五更,一更对应的时间是晚上19:00--21:00,二更对应的时间是晚上的21:--23:00,三更对应的时间是23:00--1:00,四更对应的是01:00--03:00,五更对应的时间是03:00--05:00,那么也就能看出半夜三更指的就是晚上的23:00以后。

古代说的午时三刻什么意思(古人常说的午时三刻)(4)

古时候每个时间段的打更声音也都不一样,一更的时候通常是一快一慢地打三次,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该休息了,二更的时候通常是连续敲打好几次,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天干物燥和小心火烛,三更的时间通常是一次慢两次快的打三下,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夜间要注意防火和防盗,四更的时候通常是一次慢快两次慢打四下,目的是为个提醒人们深夜了尽早休息,五更时候通常是一次慢三次快的打四下,目的是提醒人们天快要亮了。

古代说的午时三刻什么意思(古人常说的午时三刻)(5)

以上就是午时三刻和半夜三更的具体解析了,如果对于上面的观点你还有别的看法和见解那么欢迎你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如果你觉得看完对你有帮助那么欢迎转发和点赞。最后就是你还知道有哪些代表时间的成语呢?(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