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1)

《中国式相亲》最臭名昭著的一期节目里,一对父母坚决不允许自己的女儿,给另外一位男嘉宾留灯。父母嫌弃的理由不是男嘉宾没事业没钱,也不是男嘉宾长相丑陋,而仅仅只是因为他来自于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的孩子低人一等,是再常见不过的事。生活中你不难听到这样的议论,“她是单亲家庭的啊,怪不得她那么玻璃心”,“他每天打架就是因为他是单亲家庭吧,都没人管教”,“单亲家庭的小孩很难相处的,又自私又敏感”。中国的影视作品也往往将单亲家庭的孩子,塑造成极端悲惨、沉默、抑郁、叛逆,甚至无恶不作的形象。

然而,人们口口相传的对单亲家庭的固有看法有根据吗?单亲家庭作为一种家庭结构究竟对孩子有多大影响?父母到底应不应该为了孩子不离婚?

单亲孩子,正常得很

西方世界已经对单亲家庭研究多年。乍看之下,这些研究似乎都得出了统一的结论:单亲家庭的小孩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如完整家庭的小孩。

例如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生活在单亲母亲家庭的学生,比和双亲一起生活的学生分数低了近14分,而与母亲和监护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平均低10分;另一项统计也发现,双亲家庭孩子的平均高中辍学风险约为11%,远低于单亲家庭的28%。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2)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忍受着世人的白眼,独自带着儿子到处奔波的单亲爸爸 / 豆瓣剧照

可是汗牛充栋的研究,并不能说明,单亲家庭确实导致了孩子调皮贪玩、不学无术。美国的单亲家庭通常比双亲家庭贫困,他们的孩子上不起好的公立学校,也住不起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社区。与上述辍学率对应的数据是,单亲家庭的贫困率为26%,远远高于双亲家庭的5%。

在控制了家庭经济能力这项变量后,之前的结论就显得不那么可靠了。生活在相似社区的254名黑人青少年,无论是单亲家庭、双亲家庭还是重组家庭都不会让他们更容易酗酒和辍学。因此,单亲家庭这种家庭结构本身,并不是美国单亲家庭孩子普遍表现糟糕的罪魁祸首。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3)

电影《我杀了我妈妈》中的于贝尔是一个与妈妈相依为命却每天和妈妈争吵、逃学的“不良少年” / 豆瓣剧照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单亲小孩往往都不是人们心目中贫民窟里的“野孩子”。中国一项研究根据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对全国25个省的19986户家庭进行了抽样分析,结果与西方的经验完全不同。

在大多数少儿发展指标上,中国父母离婚的单亲家庭和再婚重组家庭的子女并没有比父母婚姻完整家庭的子女表现更差。在学习努力程度、自觉性和自控性的得分上,离婚单亲家庭子女稍逊于完整家庭子女,母亲离婚单亲家庭中的子女的确在烦恼时更容易找不到人倾诉。

但是在另一些指标上,如上辅导班、学习压力、考入重点学校的可能性、教育期望上,母亲离婚单亲家庭的子女甚至比完整家庭子女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投入或者表现更好。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4)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 / 视觉中国

至于人们质疑最多的越轨行为和亲密关系上,单亲家庭的子女与完整家庭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异。韩国电影《少年菀得》把单亲家庭的孩子,描述为有暴力倾向。而包括《变形计》在内的电视节目也常常把“一个孩子很叛逆”和“他来自单亲家庭”的画面拼贴、对比以暗示单亲家庭与孩子成长的因果关系。但是,这些都不符合事实。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5)

电影《少年菀得》中菀得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暴力男孩 / 豆瓣剧照

不同于美国单亲家庭与贫困之间的强绑定关系,中国的离异家庭之间的经济能力差异大。有相当一部分离婚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数据显示,母亲单亲离婚家庭的平均社会经济地位甚至要高于完整家庭,其经济实力和文化资源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离婚对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中国的离婚在城市比农村更普遍;离婚风险反而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群体中更高,比如当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或者收入更高时,这些母亲更倾向于离开糟糕的婚姻,独自抚养和教育孩子。

由此看来,市面上关于单亲家庭的说法大多都是并没有根据的偏见。至少在中国,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其他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不一样。

单亲孩子有人格缺陷吗

人们对单亲家庭的偏见背后隐藏着这样一套逻辑:无论一个人身上有什么样的毛病,自私也好,冲动也好,这一定是他父母的错,是他家庭的错。

然而事实上,人格特质形成之复杂超乎他们的想象。在人格养成的众多因素中,单亲家庭所代表的家庭结构在其中的影响,要出人意料的小。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6)



《中国式相亲》节目中不允许孩子选择单亲家庭伴侣的妈妈 / 《中国式相亲》截图

那些让人听起来不太愉快的如攻击性、抑郁、冲动等人格特质究竟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双生子研究是比较可靠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将缠绕在一起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剥离开,从而判断二者各自对人格特质影响的比重。

同卵双生子的遗传结构完全相同,异卵双生子却只有50%左右的遗传结构相同。那么,如果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中生长发育,我们就可以去分析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如果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生长发育,我们就可以去分析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自然》一项总结了1948年-2012年发表的2748个出版物、包括了1455多万个双生子数据的元分析表明,在所有人格特质中,遗传力占到49%。这项分析涵盖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的数据,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遗传力在人格特质的形成中率先占据了将近一半的比重。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7)

网友普遍认为,张靓颖愿意嫁给比她大18岁的冯轲以及她不幸的婚姻都得归咎于她成长环节中父爱的缺失 / 视觉中国

包括抑郁发作、由于吸烟和酗酒导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焦虑症在内的种种表现很可能在你出生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加拿大一项研究用123对同卵双胞胎和127对异卵双胞胎对NEO人格量表测量的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五个维度进行评估后发现,它们的遗传影响分别为41%、53%、61%、41%、44%。

你是否容易焦虑、愤怒、抑郁或者冲动,你会不会更加自信和好奇,你对美学和价值观感知能力的强弱,你能否信任他人,愿不愿意利他,还有你能不能勤勉和自律,在很大程度上早已被写进了你的基因。

剩下的一半的确和后天环境有关,然而当中单亲家庭的影响微乎其微。

后天的环境可以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共享环境,指的是家庭的总体环境,如父亲的总收入,也包括你是单亲家庭还是完整家庭;另一部分则是非共享环境,指的是兄弟姐妹间的经历差异,可以是同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兄弟姐妹的差别待遇,也可以是你们相处的不同的朋友,遇到的不同的老师、同学,甚至是你所经历的独一无二的意外。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8)

电影《少年时代》中记录了艾拉·萨尔蒙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尽管她的母亲曾给他找了一个有着暴力倾向的继父,但影片用无比温柔的方式告诉观众:童年不会定义你的一生 / 豆瓣剧照

研究发现,共享环境在影响人格特质的因素中占比不超过10%,而总体遗传效应占到30%-50%左右,而最大的影响来自于非共享环境和误差。

哪怕在这10%的影响中,消极影响也不应该让单亲来背锅。兄弟姐妹共享的家庭环境对人格气质的积极成分(如微笑或社交性,以及可安抚性)有很显著的影响,对儿童的消极成分(如害怕、异怒性)却影响很小。如果非要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消极影响,非共享环境才是关键。研究表明,人格特质的消极成分更多是由于非共享环境造成的。

非共享环境里父母参与的部分主要是父母对兄弟姐妹的差别待遇。是否被父母用温暖的有回应的方式对待,会影响子女能否在家庭中获得安全的情感依恋、较高的自尊感等。比起两个对自己漠不关心的父母,或许孩子宁可选择哪怕只有一个但是却愿意注意、关爱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吧。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9)

山东省日照市一个名叫钱刚的少年在经历了父母离婚、父亲病重去世之后挑起了照顾奶奶的重任,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 / 视觉中国

爸爸妈妈,为了我好,离婚吧

尽管关于单亲家庭的说法往往很扯,还是有许多父母坚持,在孩子成年之前,哪怕他们的婚姻早已成为坟墓,都绝对不能离婚。可是他们没想到,当婚姻出现重大问题,不离婚反而会害了孩子。

父母离婚对年幼的孩子可能确实会造成短暂的冲击,然而正如前面所说,离婚这件事本身的影响极其有限。与其说是离婚影响了孩子,不如说是离婚后的一系列变动和外部的非共享环境影响了孩子。

更重要的是,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从来就不能一概而论。对上海500名离异家庭子女的数据分析表明,并不是所有的父母离婚家庭子女都存在学业、品行、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问题,有相当比例的孩子自理能力和适应性比一般孩子强。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10)



电视剧《家有儿女》就塑造了一个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健康的重组家庭 / 豆瓣剧照

比起父母离婚,身处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的完整家庭对孩子才是更大的灾难。中国的数据表明,父母吵架次数越多的家庭,子女自评的优秀程度和学业表现较低、学习的努力程度也较低、考试成绩排名进入班级前10%的可能性较低、抑郁程度和风险更高。

这很好理解,如果父母每天都在冲突,他们哪里有时间关注孩子与谁在一起呢?如果孩子有烦恼,他怎么会愿意和两个充满戾气、怒气冲冲的大人倾诉呢?没有人能保证对彼此恶语相向的父母不会也同样对孩子口出恶言。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11)

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里,黄圣依的儿子安迪在被问到“爸爸妈妈不在家孤单不孤单”时回答“不孤单,已经习惯了”。网友大呼心疼,称安迪是“高配版”的“留守儿童” / 《妈妈是超人》截图

尽管家庭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但这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为所欲为。只不过,父母需要担心的并不是单亲还是双亲,而是他们究竟能向孩子投入多少情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父母吵架时,儿童会觉得非常苦恼,家庭中持续的争吵也可能会使儿童与兄弟姐妹、同伴的关系变得更加敌对和富有攻击性。纵向研究也表明,即使在控制了儿童早期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后,父母冲突持续时间和婚姻不和谐程度的增长仍可以预测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和其他问题行为的增加。

有一件事可能比较出乎人们的意料。父母面对冲突时的冷漠和互不理睬比争吵本身更能预测儿童未来的问题行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彼此伤心失望的父母更可能对自己的孩子也变得情感缺失。也就是说,他们会减少给孩子的温暖和支持,忽视孩子,对他们冷淡、漠不关心。



单亲家庭的男生该怎么相处(单亲家庭侬就不要找我女儿啦)(12)

《变形计》第八季《远山的抉择》中的城市主人公高泽文在节目中讲述了父母离婚、复婚又离婚的经历对他的伤害 / 《变形计》截图

所以啊,与其强行追求家庭结构的完整,不如干干脆脆地离婚,让硝烟远离孩子,也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注意力和关爱。

没完没了的吵架,不如离婚;没有尽头的冷战,也不如离婚。

单亲家庭自身并不存在显著的内在缺陷和功能障碍,那么究竟是什么在伤害单亲家庭和孩子呢?恰恰是社会对传统家庭的执念和基于执念生发出的对单亲家庭的歧视、对单亲家庭小孩的孤立和排挤。

为什么在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和荷兰这些单亲家庭占比较高的国家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得比较好呢?因为当所谓的非传统家庭形式越来越普遍,单亲家庭就更不容易受到敌对环境的侮辱。因为单亲家庭越来越常见,社区和学校也逐渐学习到了应该如何扶持和尊重非传统家庭。

生在单亲家庭不应该成为一个孩子的原罪,他们没理由因为只有爸爸或者妈妈就要承受来自周围人的恶意或怜悯。每一个人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如果一个人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为什么你偏偏要用刻板的标签去评判他而不是去真正地了解他呢?在这一点上,不仅单亲家庭,很多事情都如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