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tvb看电视剧有年代感(香港TVB采用简体字幕引争议)

繁简之争在香港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抗议,简体字都不能出现在公众视野。

据香港《明报》2月22日报道,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又称“无线电视”,英文简称TVB)数码频道22日新举措正式上线,旗下的两档免费电视频道翡翠台及高清翡翠台“重装上阵”,前者提升至高清画质,后者则改名为“J5”。

部分香港市民不满

2月17日,《香港经济日报》曾报道,J5台为财富及知识并重的全新频道,播放自制财经信息节目,及外购纪录片、剧集、电影及综艺节目。据《南华早报》23日消息,根据J5台节目表,该台将播放多个普通话新闻节目和内地剧集《神雕侠侣》、《建元风云》,及其他普通话节目如《别让身体不开心》。2月22日的节目表中,普通话节目和内地剧集共占了6小时15分钟。

为什么tvb看电视剧有年代感(香港TVB采用简体字幕引争议)(1)

J5普通话节目截图

不过,播出当天,部门香港市民对普通话节目感到不满,称此举“赤化”、紧盯“CCTV(中央台)”。市民发现,不仅新闻报道、天气预报采用普通话,字幕、图表、主播名字也全是简体字。也有市民指出,普通话不能改变,简体字幕需要特意调整能够变回繁体字,不要要视不同电视机型号而定。

有人甚至发起要集体向通讯局投诉,质疑简体字幕是否违返相关条例,因无线电视持有的是在港营运电视台牌照,理应服务香港市民,而香港人大多用繁体字。

TVB,1967年由已故香港大亨邵逸夫创办,是香港历史最为悠久,占主导地位的电视台。TVB过去几十年,经营广东话和英语频道,从台湾和大陆引进的电视剧,一般提供广东话配音,并提供可选择普通话/国语的双声道服务。此外,TVB英语频道——明珠台每天会播出普通话新闻简讯。

TVB:香港乃国际城市

当晚,TVB回应称,将以往在明珠台的普通话新闻改在J5播出,既然是普通话新闻,简体字有什么问题?观众多了选择,有翡翠台和互动新闻台(为TVB旗下一免费频道,提供24小时新闻服务——观察者网注)广东话新闻、繁体字字幕和J5普通话新闻、简体字字幕。

TVB企业传讯部宣传科副总监曾醒明采访时强调,J5台大部分时间都是制作广东话及繁体字节目,只有晚上8时半的45分钟普通话新闻,因想方便不懂繁体字的观众,才改为简体字幕,并指出目前没有计划扩大简体字幕时段。

此外,曾醒明还否认J5台是为“新香港人”而设,并称两部内地剧集为目前安排,不排除今后会转播日韩或台湾制作的剧集和信息节目。

第二天,也就是23日,TVB再度发表声明,指出“香港乃是国际城市,新安排既可为各方观众提供更多选择,亦照顾不同观众需要。”

声明重申,翡翠台和互动新闻台继续为观众提供配以繁体字字幕的广东话新闻,J5播出的普通话新闻则配以简体字字幕。

“本土派”:谋杀本土文化

对此,立法会议员、温和“本土派”毛孟静表示,本地免费电视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使用繁体字及讲广东话的香港人,促请TVB纠正错误,把普通话节目预设为繁体字字幕,另提供转换为简体字字幕选项。

至于“既然是普通话新闻,简体字有什么问题”,毛孟静认为,把普通话与简体字挂勾并不适合,因为漠视了台湾或海外华侨等使用繁体字的事实。

毛孟静还去信TVB行政总裁李宝安,投诉其普通话节目只提供简体字字幕,要求无线尽快改正。

另一名立法会议员,同样也属温和“本土派”的范国威表示,TVB此举谋杀本土文化。

通讯局公布,截至23日下午5时,共收到逾万宗有关TVBJ5台于22日播放的普通话新闻报道的投诉。投诉内容主要为不满TVBJ5于黄金时段播放普通话新闻及使用简体字。通讯局称会按既定程序处理有关投诉。

根据香港免费电视节目服务牌照,TVB需在其模拟及数码中文频道 (包括J5),为所有新闻、天气及时事节目提供中文字幕,英文频道同样需为上述类别节目提供英文字幕,但牌照并无规管中英文字幕的表达形式,而是由电视台自行决定。

繁简之争日渐“政治化”

香港繁简之争由来已久,近年来,由于香港政改、“占中”运动等,繁简之争离其初衷渐行渐远,而日益被“政治化”。

近期,香港特区教育局计划更新沿用14年的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并于今年2月初发表了咨询文件,其中提到继续以“用普通话教中文”为远程目标,以校本方式推行,还指出中小学生应具备“认读简体字能力”,并把“认同国民身分”等列为学习宗旨。此举随即引发反弹,不少香港网民质疑港府要进一步“内地化”。

此外,英国著名球星贝克汉姆妻子欲在香港开设个人品牌店,但却因使用简体字而被香港网友批评,“很开心你能来开店,但是请尊重我们的文化,我们用繁体中文,不是简体中文,香港不是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23日就此发表评论文章称,港台部分人士因其使用简体汉字而横加刁难,并宣称“繁体字正统、简体字劣等”,实为无理且失礼的行为。将繁简之争带上了政治暗示、沾染了敌意情绪,就变成了莫名的较劲,并无益于汉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在华人社会,繁简体并行早已成为现实,学习和使用哪一种,应回归实用精神和开放态度。

历史上,为了适应时下社会情形,汉字一直在不断变动,其中“简化”乃重要特征之一。到了近代,为了方便文化普及、提高识字率,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便提出了不少简化字方案。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也曾推出过简化字方案,但因种种原因遇阻,直到建国后,在中共强有力的群众动员下,简体字终于得到推广,为普通百姓提供了诸多方便。需要指出的是,简体字并非凭空创造,而是依据古书中的多种变体综合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挑起香港繁简之争的问题上,“本土派”无疑扮演了重要推手,而“本土派”又欲与“”势力合流。在这次关于TVB事件中,偏绿媒体三立新闻在报道时,特别关注香港“本土派”的诉求。要知道,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写信和笔记时也会大量出现简体字。

jolly解读:

往上倒三代,一大半人的祖上都是来自广东各地区。还谋杀本地文化,香港哪有文化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