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古筝和古代的古筝一样吗(古代古筝形制是如何演变的)

现在的古筝和古代的古筝一样吗(古代古筝形制是如何演变的)(1)

古筝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乐器,至今仍然在广大区域内流传。其代表曲目《渔舟唱晚》、《蕉窗夜雨》、《寒鸦戏水》、《汉宫秋月》、《高山流水》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以说,古筝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代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

一、古筝的起源

可以确定的是,古筝最早起源于战国时的秦。不仅众多古籍文献记载筝来源于秦地,关于古筝起源的故事传说也都跟秦有关。李斯在《谏逐客书》写道:“夫击瓮、叩缻、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以真秦之声来赞誉筝,可见古筝就是在秦国诞生、发展和流行起来的。

1、二人分瑟之说

宋代的《集韵》记载:“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另外也有如兄弟分瑟、姐妹分瑟、夫妻分瑟等说法。虽然分瑟的人关系不同,但都体现了是秦地,可见筝的起源的确是在秦国。

2、蒙恬造筝之说

东汉应邵在《风俗通》记载:“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看来秦国大将蒙恬还真是个妙人,不仅修筑了长城、发明了毛笔,还精通音律创造了筝。但是与蒙恬同时期的李斯已经在《谏逐客书》中提到筝是“真秦之声”,可见当时筝已经在秦国流行开来。或许蒙恬曾经改造过筝,才留下了蒙恬造筝之说。

现在的古筝和古代的古筝一样吗(古代古筝形制是如何演变的)(2)

3、筑分筝瑟之说

春秋战国时筑是广为流传的乐器,其形制与筝、瑟都颇为相似。有部分乐理学家认为当时筑流传到秦时因为某种原因分化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瑟,另一种就是筝了。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证据支持,也可看做是一家之言。

4、武器起源之说

秦国旧地有民谚“筝横为乐,立地成兵”,说的是筝最早可以作为乐器,立起来就可以当做兵器使用。结合筑演变为筝的说法,或许筝最早就是一种兵器。筑的形状一端有类似把手的部位,可以抱在怀中演奏。历史上著名的击筑师高渐离就曾经在筑内藏有铅块用以刺杀秦始皇。或许筝最早也是有此用途。

5、声音命名之说

中国有以声音来命名乐器的传统,例如罄就是因为敲打起来的声音就是“铿”,瑟的演奏声音也确实是柔和、深厚的“瑟”,而筝的声音听起来就是“铮”。可见筝的声音有金戈铁马的气势。

二、古筝形制的演变

《风俗通》记载:“筝五弦,筑身而瑟弦”,可见最早的古筝是类似筑的琴身配以类似瑟的琴弦,共有五根琴弦。这与中国最早的“五音”宫商角徵羽相符,应该是五弦分为五音。相比于古琴的七弦在演奏技巧上较为简便。这也是筝在民间较为流行的原因。

现在的古筝和古代的古筝一样吗(古代古筝形制是如何演变的)(3)

其后经过历代琴师的不断改造,在筝上添加了类似古琴和瑟的“柱”,演奏技巧也得到了了演化,由原来的直接双手拨弹演变为一手扣弦一手拨弹,可以发出更多的音阶。发展到汉代时筝已经拥有十二根弦,相较于之前音域和音阶更是有了极大的补充,可以演奏出十分复杂的曲目。隋唐时在十二弦的基础上有分别出一种十三弦古筝,这也是古筝第一次出现品类的不同。

古筝在民间的流传要比其他乐器广泛。中国许多古典乐器都是在宫廷乐范畴内发展和流传,而古筝则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流传和继承。这也是古筝与其他乐器趋势不同的原因。大多数乐器都是从繁复向简易演化,而古筝则是一直在增加弦数。

这是因为宫廷乐注重的是多种乐器之间的有机配合,不需要单独的乐器承担过多的工作。而古筝因为是在民间流传,民间艺人在演奏是大多是独自完成演奏,对于某些新曲目的吸收和新技法的学习就需要在单独的乐器上进行改良、增加来取得效果。这也形成了古筝弦数越来越多的情况。古筝发展到清代是已经拥有十六根琴弦了。

三、古筝在民间流传的几大流派

古筝不同于其他的传统乐器,主要在民间流传演奏。这也与古筝不同于其他传统乐器的独特声音有关。古筝在演奏是声音有金属的质感,又较为高昂,不同于其他乐器。所以在乐队协奏时古筝不能很好的与其他乐器协调一致,单独演奏时却能发挥出本身音调连续、声音铮铭的特点。

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古筝的发展,却又在另一方面促进了古筝的演化,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古筝在全国各地民间都有流传,已经发展形成了多个流派。

现在的古筝和古代的古筝一样吗(古代古筝形制是如何演变的)(4)

1、陕南筝

有别于其他流派的古筝基本都是独奏,陕南地区的古筝在保留了原有“秦音”的基础上多出现在民间曲艺的乐队合奏之中,古筝高亢激昂的音调与其他乐器在这里达成了完美的融合。今天仍能在秦腔、迷胡、榆林小调等民间曲艺中看到古筝的身影。

陕南民间曲艺中的古筝演奏特点多为明快高昂,在保留了原有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发展多快节奏、高音域的独特形式,这也和陕南地区民间小调声调高亢的演唱方法有关。可以说陕南的古筝是最接近原始古筝的演奏形式。

2、河南筝

河南地处中原,为天下之中。河南的古筝也有着悠久历史,几乎可以与秦筝相提并论。河南筝又被成为“郑卫古调”,秦汉两代已经初步形成基调。在演奏时以手法技巧著称,形成了河南筝明快又不失浑厚、圆润又错落有致的演奏特点。在河南广为流传的“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一诗正是河南筝演奏手法的最好描写。

3、潮州筝

潮州筝在广东、福建及港澳台一带流传。历代战乱如唐安史之乱、宋靖康之耻时随避难的人民一起流入当地。在保留了唐宋正音的基础上糅合了两广独特的文化气质,形成了吟揉按滑和文静委婉的演奏特点,整体曲目华丽流畅,闻之仿佛重温了大唐盛世、两宋繁华。

4、浙江筝

现在的古筝和古代的古筝一样吗(古代古筝形制是如何演变的)(5)

浙江筝主要流传在江苏、浙江两省,是东晋“衣冠南渡”时一起流入当地的。在历代演变过程中保留了魏晋时神逸俊朗的古风,有结合、吸收了其他如古琴、扬琴、琵琶等四弦乐器的演奏手法,创造出浙江筝所特有的“摇指”演奏方式,使得演奏时能发出类似弓弦乐器的声音效果。浙江筝的演奏贴合江南风情,在当地的评弹中多有古筝伴奏,形成了浙江筝温婉神逸、脱俗不尘的演奏风格。

5、客家筝

客家筝流传区域与潮州筝类似,是东晋时从中原地区避难的人民带到当地的。客家筝保留了汉筝的古韵,是儒家音乐流派至今最完整的保存。演奏特点以快慢有序、兼容并存为主,能很好的反映汉筝的特点和当地人的音乐欣赏趣味。东南亚一带华人圈中也较为流行,在南洋又被称为“汉乐”或者“汉音”。

6、山东筝

山东筝与秦筝、河南筝并称“古筝三正音”,在古筝最初流行时就是在秦、郑卫、齐鲁三地最为受到追捧。山东筝简洁明快、刚劲朴实,与山东人的性格十分贴合。演奏时不以手法的繁复为胜,大多靠快节奏的演奏和简单的音节达到抒情效果,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轻松和与快感。

7、福建筝

福建筝因为主要在闽南一带流传,又称为“闽南筝”。同潮州筝、客家筝一样,福建筝也是中原人民避难时一起被带到南方地区的。所不同的是福建筝主要形成与元朝及明朝初期,大约是南宋末年时金国人和江淮一带人民带入福建的。

现在的古筝和古代的古筝一样吗(古代古筝形制是如何演变的)(6)

福建筝的主要特点是与其他几样简单乐器合奏,而筝作为主要乐器起到领衔和核准节拍的作用。故而福建筝在演奏时可以保持本身音调高的特点,带领其他乐器一起演奏。

此外古筝在其他民族以及海外也多有流传。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和朝鲜族都有从古筝发展出来的本民族筝,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都有筝。其中以日本筝最为著名。日本筝是大化改新时随遣唐使一起回到日本本土的,经过近千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演奏手法和技巧。

四、古筝的文化意义

中国的乐礼起源很早,所谓“黄帝作五乐以正天下”,就是说中国的乐器最早是作为大型正式场合显示威仪而使用的。孔子即有“五乐以正视听,为奸邪晓”之语。而古筝的起源和发展却又其他传统乐器有着极大区别。

古筝较多的是在民间流传,且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它是人民自发的音乐感受和抒发情怀的工具。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古筝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代表民间的乐器,也在流传的过程中迸发了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了平民百姓的象征标志。

结语

古筝相比于古琴的空灵,更显示出其厚重、激昂的特点。这是因为古筝一直扎根于平民百姓之中,少了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多了些人间烟火的味道。可以说古筝已经成为中国传统乐器中最为深入百姓的代表。也是中国少有的一直靠民间传承至今的乐器,可以作为民乐的典型标志。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

《风俗通》

《集韵》

《古筝的演变:远离宫廷的民间乐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