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驽马 崔贯利

小明语录:

不管你过去经历什么样的创伤,你都应该站在你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立场,承担这个年龄本该担负的责任。你要去做出选择,去寻找你生活的支点,去创造你人生的意义,而不能简单地把一切全部归结于父母。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1)

抱持概念,不仅客体关系流派研究,比昂也研究。

比昂在研究抱持时,用的语言有些不一样,他更喜欢用容器这个术语。后面我们会对容器进行专门探讨。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2)

1、为什么母亲要抱住孩子?

当我们谈到抱持这个概念时,大家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好像这就是抱持了。

抱持概念是源于母亲所发出的一个感受,所以是一个本体论的概念。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3)

什么是本体论?

有一种感觉叫本体感,意思是我的身体我能感受到,我能感受到我身体的边界,所以叫做本体感。

一个人开车的时候,他的本体感会扩大,车的外围也会成为他的本体感。

一个人睡在一所环境非常好的房子里,风水很好,周围背靠大山、面朝大海,这样的环境就是身体本体感的扩张。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4)

中国人所说的中原地区也是源于内心本体感的扩大化,于是就有了“逐鹿中原”这样的词。

我们觉得中原最好,并不是因为真的有独特好的地方。

中国那么大,好地方很多。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5)

中原真正的好就在于给人带来一种安全的抱持感觉,背后有靠山,两边有扶手,扶手边缘也是连绵不断的大山,前面还有一些遮拦物。

这在军事心理学里叫做有战略的纵深。

所以,中国的“中原”就是一个抱持。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6)

母亲为什么要抱住孩子呢?

抱着孩子的目的在于母亲让孩子感觉到“我”是无所不在的,让孩子感觉到“我”是连续存在的。

这种无所不在、连续存在的感觉对婴儿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婴儿这时会产生虚幻的感觉,似乎仍然是在母亲的子宫里。这种想法和比昂的“容器”有相近之处。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7)

当母亲维系孩子感觉到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这两种状态的时候,孩子就能感觉到自己的情感波动。

这种情感波动始终有一个人在承载着一切,孩子在被母亲怀抱、抱持的过程中,慢慢地内化了母亲的抱持。这种内化母亲抱持的能力使得一个孩子长大之后又能去抱持其他的人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8)

2、母亲关照不足会怎样?

抱持概念在临床上主要指的是客体关系流派所做的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流派所做的精神分析的目的是想解决母婴关系的问题

特点是那些孩子在出生过程中、养育过程中由于母亲关照不足,孩子不能产生连续性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过程下,孩子就会发生安全感不足的问题。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9)

温尼克特当年为了诱发来访者能够产生抱持的体验,有时甚至会用手去扶住来访者的脸部,轻轻地摇晃来促进来访者退行。

3、只补偿不阉割会怎么样?

当然,客体关系流派通过这种补偿式的精神分析来弥补一个来访者在早年母婴喂养过程中所带来的创伤性的体验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10)

因为很多客体关系流派的咨询师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仅仅做了补偿,没有做阄割。

所以,拉康流派的母婴关系对孩子阄割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必须要和客体关系流派配套使用才会有真正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拉康反对客体关系流派抱持来访者的一些临床操作方法的原因。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11)

大家要记住:

只学一个流派是不够的。

只学客体关系流派,学不到拉康就会变成只补偿不阄割的咨询师。

经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2)(12)

小明语录:

学习心理学最大的敌人就是极端化思维。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具有极端化思维的人,都不适合去学习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多范式的学科。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