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摘要中的要素(学术论文摘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概述论文重要内容的短文。它具有替代、导引、检索的功能,能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一些相关信息,了解有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但是,蓝译编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很多作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往往只注重文章主体内容,而忽视摘要的重要性,以至于摘要写作中出现表述不清、中心思想不突出等问题,从而影响读者在数据库中对论文的检索。以下就学术论文摘要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学术论文摘要中的要素(学术论文摘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

一、文字过于精简或复杂。摘要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是对论文所做的扼要概述,应能客观反映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它必须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旨,涵盖全文的主要信息,使读者通过它能准确、简洁地了解其主要内容。同时,摘要的字数应以能够说明问题为原则,用相应的文字恰如其分地摆明观点。但是,在一些作者所写的论文摘要中字数往往偏少,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个字。试想,这样少的信息量无法完全表达全文的中心思想,起不到摘要应有的作用。还有的作者为了详尽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有的甚至多则千字,这样往往不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读者也不能抓住文章的主旨,给人避重就轻的感觉。

二、中心思想不明确,内容简单复述。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很多作者所写论文摘要,只是标题或引言等内容的简单重复。例如,有些作者将论文的一级标题简单地组合编写形成摘要,还有些作者简单地重复正文的引言、结语,这导致摘要没有实质性内容,理论价值降低,可读性差,更不能突出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

三、语言表述不规范,主观意识过强。首先,摘要需要客观、简洁、完整及规范的描述文章中的观点,不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主观、片面的评价甚至于夸夸其谈。有些作者在撰写摘要时,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使用疑问句、反问句式,甚至添加了许多文学语言,如经常出现作者主观评价的词语,“国内首创”、“首次报道了”、“填补了空白”、“此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等,这显然是与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要求相违背的;其次,摘要中经常看到作者采用用第一人称,如出现“本文”、“本试验”、“本研究”、“作者” 等作主语,有悖于国家标准“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的明文规定。

一般来说,之所以出现以上的问题,一是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把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撰写文章主体部分,往往忽视了摘要的撰写,没有认识到摘要对全文主旨概括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摘要对论文自身的引导和宣传作用,即读者及专家学者主要通过数据库的检索等方式对论文进行关注和索引。同时,由于缺乏学术论文规范的指导,对摘要撰写缺乏认知,有些作者也只是凭空想象的进行撰写,因而导致摘要内容产生不符合论文规范的现象。

二是由于作者的语言功底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论文摘要的撰写规范。他们一般认可摘要对论文本身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语言功底的薄弱,缺乏语言修炼和对文字的把控,出现摘要内容表述不清,语言提炼不够准确等现象,导致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结果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洋洋洒洒长篇大论的几百字也没能抓住论文主旨。

学术论文摘要中的要素(学术论文摘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