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清朝人关于拗救的著述

前言

关于律诗拗句,唐宋人也有论述,唐朝人称为讦调,宋朝已经称为拗句,只是今人能看到的这类唐人论述太少,反而是唐宋以后的人论述较多。

今天就说一说清朝人赵执信的《声调谱》。

赵执信曾经向王士祯求教古诗声调,但是王士祯不肯告诉他。于是赵执信发奋图强,自己研究唐人诗作,搞明白后写了这本《声调谱》。

今天,老街引用赵执信关于律诗的部分论述,看看他对于格律诗中拗句的解读。

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清朝人关于拗救的著述(1)

一、半拗句

先单独欣赏一下《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

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下面是赵执信《声调谱》中的解读,先看第一联:

  野店正【宜平而仄】分泊,茧蠺初【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引丝【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二句律句中拗】。

野店正纷泊,正格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但是杜牧这句诗却是:仄仄仄平仄,所以赵执信说“正【宜平而仄】”。

茧蚕初引丝,正格应该是:平平仄仄平,杜牧这句诗是:仄平平仄平。所以赵执信说“初【宜仄而平】”

赵执信说,出句是拗句,对句的第三字“初”,救上句的第三字“正”,也可以不救拗。

看到这里,熟悉格律的朋友自然很明白,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半拗句”,这种句式,可以救拗也可以不救拗。

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清朝人关于拗救的著述(2)

二、锦鲤翻波

这首诗的颔联也不是正格:

行人碧【宜平而仄】溪【宜仄而平】渡【拗句○第四字拗平,第三字断断用仄,今人不论者非】,系马緑杨枝【不对格而实对】。

行人碧溪渡,正格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但是杜牧诗句为:平平仄平仄。

赵执信解释说,平平平仄仄的句式,如果第四个字是平(溪),第三个字必须是仄(碧),假如不这样的话,就出律了(不论者非)。

喜欢写律诗的朋友知道,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常用变格,我们称之为锦鲤翻波。

这种句式无论用正格还是变格,对句一样,还是中仄仄平平,如系马緑杨枝。

与此相同的是尾联:

秋山念君别【拗同第三句】,惆怅桂花时。

这首诗两用锦鲤翻波,句式完全一样。这种句式,可以看作本句救拗。

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清朝人关于拗救的著述(3)

三、五连仄

苒苒迹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声字妙】,悠悠心【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救,因上句第三、第四字皆当平而反仄,必以此第三字平声救之,否则落调矣。

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

苒苒迹始去,正格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但是杜牧诗句为:仄仄仄仄仄。

这种拗句必须救拗,救拗的方式还是:平平平仄平,悠悠心所期。用第三个字,必须平声救拗出句。否则也是出律(落调)。

五连仄的句式,最有名的诗出自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另外,还要注意赵执信提到的这一点:

五字俱仄○中有入声字妙。

赵执信说,五连仄的诗句,其中最好有一个入声字,例如:不、迹。

既然赵执信“乃发唐人诸集,排比钩稽,竟得其法”,可知他一定是见过太多的唐诗如此用字。

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清朝人关于拗救的著述(4)

四、 仄仄平仄仄

赵执信还提到了另外一种句式:仄仄平仄仄。他说“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的意思,是指救拗的方式相同。

赵执信并没有举例说明“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关于这种句式,老街印象最深的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可见,救拗的句式还是“平平平仄平”。

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清朝人关于拗救的著述(5)

五、救拗的万能公式:中平平仄平

老街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救拗的万能公式:中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的第一个字,是可平可仄的,因此可以写作:中平平仄平。关于这一点,赵执信在《声调谱》中,也提到过:

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之所以说“中平平仄平”是万能公式,是因为无论上句怎样变化,救拗都是这个句式。

1、五连仄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仄仄仄仄仄,中平平仄平。

2、仄仄平仄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仄仄平仄仄,中平平仄平。

3、半拗体

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仄仄仄平仄,中平平仄平。

需要注意的是,五连仄和仄仄平仄仄,第一个字,其实也可以平,但是救拗的方式,还是万能公式。

4、救孤平

赵执信提到:

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

中平平仄平,包括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律诗的大忌是孤平,平平仄仄平,假如第一个字是仄:仄平仄仄平,就属于孤平。特点是没有两个连续的平声。

所以把第三个字改为平声:仄平平仄平,可以看作本句孤平救拗。

因为“中平平仄平”可以救拗所有句式,所以老街称之为万能公式。

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清朝人关于拗救的著述(6)

六、不能救的拗句

赵执信提到了两种拗句,说这种不能救的拗句,就是古体了。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

平平仄仄仄,即平平平仄仄的另一种变格,俗称三仄尾,不需要救拗,对句是中仄仄平平。但是仄平仄仄仄,就不是律句了,也不能救拗。

平平仄仄平,是律句,仄平仄仄平,也是古诗句,不能救拗。没有连续的两个平声,属于孤平。

赵执信提到的上面两种句式,和可以救拗的拗句相似,并不是说只有这两种句式是 “古诗句矣”。古诗句多了,这里不再引述。

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清朝人关于拗救的著述(7)

结束语

关于对句救拗,一定要记住万能公式:中平平仄平。这个句式自古有之,但是“救拗万能公式”这六个字,是老街第一次提出的。

另外,锦鲤翻波和三仄尾,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一般不称为拗句。也不需要救拗,当然也用不到万能公式

还有,救拗并不是清朝人搞出来的,在唐诗中本来就有。

@老街味道

《围炉诗话》:诗忌意随言尽,电影与诗歌的结尾异曲同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