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说管仲可以藏污纳垢 管鲍之交与管仲论相小议

鲍叔牙说管仲可以藏污纳垢 管鲍之交与管仲论相小议(1)

鲍叔牙说管仲可以藏污纳垢 管鲍之交与管仲论相小议(2)

鲍叔牙说管仲可以藏污纳垢 管鲍之交与管仲论相小议(3)

鲍叔牙说管仲可以藏污纳垢 管鲍之交与管仲论相小议(4)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灿烂的中华古代文化。而中华古代文化的璀璨光辉,又大多是通过众多的杰出历史人物和振聋发聩的历史典故折射出来的,从而照亮着历史,照亮着未来。其之所以光辉灿烂,有着超越时代的永恒生命力,归根到底,是因其真金不怕火炼,才能历久弥新。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代的齐国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政治家,军事家,千古贤相。管鲍之交与管仲论相,则是两个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经典,正确的态度,应是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予以继承发展。我们对历史人物讲继承,不是把他神圣化,刻舟求剑式地机械地继承其衣钵。而是继承其依然金光闪闪的精神和灵魂。我们对历史人物讲发展,也不是把他虚无化,以为他们的一切,都是过时的、落后的、陈腐的。还是牛顿说得好:我之所以比前人高明,因为我是站在他们肩膀上的。我们对历史经典讲继承,也不是把它金科玉律化,必须照搬照套。我们对其讲发展,也不能像古代庸人对待和氏璧一样,只见顽石不见美玉。总之,对待历史人物及历史经典,我们不能盲目地抽象肯定一切,或盲目地抽象否定一切。应当紧密结合当代实际,通过分析研究,求得其中蕴含的“真金”。真金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

如何客观全面历史地评价管仲和鲍叔牙,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本文仅通过管窥管鲍之交与管仲论相这两个历史典故,谈点儿一己浅见。

管鲍之交,顾名思义,讲的是交友之道。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良朋益友典故和传说。如以死全友的羊角哀与左伯桃,知音难求的钟子期与俞伯牙,视结义兄弟为手足的刘关张,以及江湖义气浓郁的梁山将……,可谓多得不胜枚举。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物层次,他们各自的友谊得以千古传颂的闪光点儿也各有异同。管鲍之交,与以上友谊佳话,既有共同之处,也有鲜明特色。其鲜明特色,可用十二个字概括:为友肝胆相照,为国公私分明。他们曾共同经商,共同投军。也曾各为其主,共辅一主。其中有私交,也有公事。他们的私交,留下了管鲍分金的趣闻逸事。他们的事公,留下了公事公办,不染私情的高尚品格。特别是后者,就是放到今天,也足以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管鲍二人,虽是好友,却曾各辅其主。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齐国公子小白。两位公子在争夺王位时,公子纠失败被杀。公子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得以继承王位。齐桓公欲拜曾生死与共的鲍叔牙为相,属常理之中。但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极力举荐管仲为相国。这绝不仅仅是鲍叔牙谦虚,重哥儿们义气,而是以国事为重,知人善任。后来的实践证明,齐桓公能成就一番霸业,管仲的辅佐功不可没。当管仲病重,齐桓公曾向他表示,打算让鲍叔牙继任相位。管仲却摇头否定。认为鲍叔牙“善善可,恶恶甚”,过于刚烈,不宜为相。从而,为齐桓公举荐公孙隰朋为相。此事被仇视管仲的奸佞小人易牙侦知,便跑到鲍叔牙那里挑拨离间。鲍叔牙正气凛然地说,管仲出于公心,所言切中我的要害。难到你真的希望我为相吗?我为相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你这个小人。易牙只好灰溜溜而去,仰天长叹,管鲍之谊不可间也!什么叫肝胆相照?这才是真正的肝胆相照。什么叫知己?这才是真正的知己。什么叫大公无私?这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

管仲论相,顾名思义,讲的是治国安邦之道。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明君英主,贤臣良将,留下了治国安邦的真知灼见,名言警句。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水可以载舟亦能覆舟”,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魏征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岳飞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等等。这些,都是从不同侧面栓释的治国安邦之道。管仲论相,则强调的是吏治的重要性。用今天的话说,讲的是干部路线问题。

其实,在管仲刚就相位,和齐桓公谈论霸业之道时,管仲就提出了,要想成就一番霸业,必须善于识人,善于用人,且用人以专不间以小人的观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人才问题,干部路线问题。要善于观察识别干部,要善于合理使用干部。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到了晚年,病榻前,齐桓公和他讨论相国人选时,他又对“忠诚”,“德才兼备”,“用其所长”等问题,提出了精辟的,有远见卓识的见解。这就是历史上有命的管仲论相。

厨师易牙,听到齐桓公无意中说不知人肉什么滋味,竟把自己的儿子杀掉蒸熟献给齐桓公;竖刁为了侍奉齐桓公,不惜自宫以侍君;公子开方,本是一个小国国君的儿子。当齐国攻打該国,城若危卵时,开方背叛父亲投奔齐桓公。因而,齐桓公认为三人对自己最忠诚,欲委以重任。管仲则认为,这三个人,是最阴险,最凶残,最卑鄙无耻的奸佞小人,不仅不能重用,而且必须杀掉。齐桓公反问,既然你认为三人很坏,为什么你在位时不建议杀他们,直到今天才对我提出?管仲说,我在相位,自认为有掌控他们的能力,他们只能老老实实服务国君,而不敢轻举妄动。我之后,没人可以掌控他们,因而必须杀掉。留下他们,就留下了祸国殃民的祸根。

当齐桓公提出让鲍叔牙继任相位时,管仲又提出了德才兼备,用人所长的观点。他认为鲍叔牙德高望重,对国家忠心耿耿,嫉恶如仇,大公无私。因而,做国防工作,社会治安工作等等,是好材料。但性情过于刚烈,刚性有余,韧性不足,做相国,不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因而,他没有向齐桓公举荐自己知己好友,而举荐了公孙隰朋为相。在这里,管仲忽视了用人的身体条件。齐桓公则不听管仲金石良言,没有杀掉三个奸佞小人,只是把他们外放做官。从而,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后来,公孙隰朋在相位一个月病亡。齐桓公只能让鲍叔牙继任相位,又经不起枕头风,听信馋嘴小妾之言,将易牙调回身边。易牙又进言调回竖刁,开方。鲍叔牙对此气愤又无能为力,郁郁而亡。果然,不出管仲所料。三个奸佞小人,狼狈为奸,发动宫廷内乱,连一代霸主齐桓公,也惨死在奸佞小人之手。

管仲不仅是一位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杰出的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在齐国为相,主张发展农业,煮盐炼铁,推行改革,富国强兵。他的很多治国理政思想,有着远见卓识,闪烁着跨越时代的真理光辉。但他毕竟是二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其思想理念,既有不少跨越时代的远见,也有很多受时代局限的陈腐。如他认为的贪恋美色,寻欢作乐,是小节,不影响霸业。甚至主张开放青楼,是娼妓合法化的始作俑者。这在当时,也许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在今天,尤其是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则是腐蚀剂,是亡党亡国的糖衣炮弹。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民族只有继往开来,坚持民族自尊,民族自信,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勇于开拓创新,才能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9年7月14日于西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